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萨北油田中区西部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结合(简称“两三结合”)试验证明,虽然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是2种截然不同的驱油方式,但从井网的相互利用、开采对象的相互结合等方面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三次加密井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对薄差油层再开展聚合物驱能够进一步改善薄差油层的开发效果,提高薄差油层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2004年在萨北油田北二东密井网地区开展了“两三结合”先导性试验的区块选择、井网部署、开采对象的确定及层系优化组合等研究。在介绍试验区选择及井网部署的基础上,重点对开采对象的特点及层系优化组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萨北油田中区西部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结合(简称"两三结合")试验证明,虽然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是2种截然不同的驱油方式,但从井网的相互利用、开采对象的相互结合等方面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三次加密井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对薄差油层再开展聚合物驱能够进一步改善薄差油层的开发效果,提高薄差油层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2004年在萨北油田北二东密井网地区开展了"两三结合"先导性试验的区块选择、井网部署、开采对象的确定及层系优化组合等研究.在介绍试验区选择及井网部暑的基础上,重点对开采对象的特点及层系优化组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二三结合”开发模式即首先进行水驱加密调整挖潜,将二次采油与三次加密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水驱二次采油,然后在适当时机转入三次采油。试验区于2006年进行水驱开采,2012年以后实施三元驱采油。试验区内共部署开发井204口,其中采油井115口,注入井89口,全部新钻开,地面系统需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庆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7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二次加密调整后,各种监测资料表明仍有部分油层动用差或未动用。这部分潜力油层薄、物性差、空间分布高度零散、与水淹油层关系复杂,依靠现有井网难以有效动用。“九五”以来开始了三次加密探索性试验和研究,先后开辟了4个先导性试验区和1个工业化生产试验区,研究和形成了三次加密调整配套技术。实践证明,三次加密调整是大庆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调整措施。为此,以三次加密矿场实践为依据,分析了三次加密调整的潜力和分布特征,提出了三次加密调整方法,指出了三次加密调整对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辟三次加密调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试验区产能指标的前提下,实现“两降一提”的总体目标,即降低采油工程一次性投资,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区块开发的总体效益。同时,针对密井网试验区块反映出的实际问题,开展采油工程配套工艺现场试验,探索三次加密有效开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在油田高含水中后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八五”稳产规划的透明度,“七五”期间油田共开展了六个方面共三十多项油田开发现场试验,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 1988年和1989年分别在萨北和喇嘛甸开辟了三个井网加密试验区,对萨尔图和高台子油层的井网加密进行试验,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喇萨杏油田北部纯油区可射砂岩厚度  相似文献   

7.
王窑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多采用正方形反九点井网,2009年在其西部开展了井网加密调整试验。为了评价试验区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了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物理模拟。针对试验区地质特征,通过对比孔隙度、渗透率、驱油效率和孔喉半径等参数,选取与其物性相近的天然砂岩露头,采用树脂封装制作大尺度物理模型开展水驱油实验。根据试验区实际加密调整时机和方式,在水驱油实验过程中进行加密转注调整模拟,研究井网加密调整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试验区经井网加密调整后,提高采收率幅度约为4.97%,若井网加密调整时机晚5 a,提高采收率幅度则降低1.24%。因此,试验区所在区块应尽早实施井网加密调整。  相似文献   

8.
在低落参透岩心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区西部0密井网试验区生产实际,分析了注采速度对三次加密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确定水井分层合理注水速度和油井合理采液速度的数学方法。实践表明,合理控制注采速度能够调整水线在油层中的均匀推进,提高薄差油层水驱动用程度,改善三次加密井网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试验区近年完钻的检查井各单砂层水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建立起单层剩余油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三次加密试验区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并分析了试验区剩余油潜力分布,从而为三次加密布井及射孔方案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油田正面临井网的三次加密,开采对象是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未动用的所有油层,二次加密后的剩余油决定了三次加密的不均匀性,且在层系上不具有独立性。聚合物驱的井网开发过后,还有相当一部分油层未能进行三次采油,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分析了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单独开采的缺陷,介绍二者结合的可能方法,并通过数模对各种可能的结合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证明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相结合是可行的,更有利于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杏北开发区三次加密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在储层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分析了杏北二次加密后低渗透薄差储层剩余油潜力分布状况,通过优化三次加密井网部署、完井方式,充分挖掘薄差储层剩余油潜力,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在井网部署上加密井与原井网相结合,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与后期三次采油相结合;在完井方式上,针对不同的潜力分布特点,分别采取多段限流法压裂、薄隔层限流法压裂、大跨距限流法压裂,以及高密度、大孔径、深穿透加复合酸处理等完井工艺。取得了较好的三次加密调整效果,形成了配套的三次加密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12.
模拟射孔技术在三次加密调整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庆油田属陆相油田,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特别是进入高含水后期,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平面和纵向上分布零散复杂,目前尚没有一种准确寻找剩余油的有效方法,各公司研制的预测剩余油软件均无法对空白井区进行预测,准确率比较低,只有75%左右,不能适应三次加密调整的需要。通过研制的一种模拟射孔技术,利用虚拟布井模拟射孔选层全过程,对井间空白区域进行剩余油判断,然后逐井逐层预测,最后叠加出虚拟井点的厚度,对厚度达标地区钻三次加密新井。经钻井验证,该技术预测厚度准确率达90.0%,比目前应用的其他方法准确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减少干井及低效井15%,有效地提高了三次加密井钻井的成功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主要油田三次采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三次采油这个系统工程在组织管理和技术攻关上具有许多成功做法。三次采油作为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已经形成共识,大庆油田已在北二区、北一中块、喇北东块等6个区块开展面积达50km~2的注聚采油,1997年三次采油年产油量已达500×10~4t,占总采油量的8.8%;胜利油田1997年已投注8个化学驱试验项目,化学驱面积达30.7km~2,1997年三次采油量为100× 10~4t以上;大港油田注聚面积近12km~2。  相似文献   

14.
以榆树林东16井区升371和东160两相邻断块为例,根据两断块井网形式一致,但井排方向和裂缝主方向略有不同、砂体特征差异大的特点,在分析两断块油井不同的生产动态基础上.对该区井网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两断块的不同地质特点以及该区加密试验区的动态生产情况,以低渗透油藏的合理排距为依据,提出了井网加密和注水调整方式,符合该区的实际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加密调整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WPS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三次采油的驱油剂。华东石油局与安庆石化总厂协作,在储家楼油田开展WPS三次采油矿场试验项目,累计注入WPS驱油剂50.3t,注入浓度为0.5%,注入总液量 10057.70m3 。经现场监测和分析对比,两口观察井均取得了含水率下降、原油日产量上升及原油性质变差的预期效果,累计增产原油506.79t,探索了三次采油的新途径,并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增油控水和提高油藏采收率的试验目标。   相似文献   

16.
萨尔图油田北三东注采系统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萨北开发区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采油阶段,选取含水最高且水驱开发矛盾较为突出的北三区东部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的新途径,这也是萨北开发区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首次开展的大规模水驱调整。通过配套优化注采系统调整方法和跟踪调整技术,特别是将一、二次加密调整层系的注采系统调整与改善三次加密调整层系的开发效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薄、差油层及表外层的动用程度,同时将注采系统调整与油水井补孔、局部区域钻打补充井及井网综合利用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解决多层系多井网每件下的开发矛盾。  相似文献   

17.
间12断块微生物驱油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田的开发,三次采油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矿场试验。近年来,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从单井吞吐发展到微生物水驱,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详述了微生物水驱的机理,以及微生物的室内筛选评价和矿场应用效果。认为微生物水驱优于单井吞吐,驱油效率高,处理区域广,并同时作用于油水井,有较好的增注效果。且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通过技术探索、研究试验、工业化推广和新驱油体系技术攻关,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胜利油区老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导技术,截至2006年3月,累计增产原油达到1150万t。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发展了化学驱油理论,胜利油田化学驱由单一的聚合物驱发展为多个复合驱油体系,并形成了具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化学驱配套技术。目前,胜利油田三次采油面临着聚合物驱优质资源接替不足、三次采油技术接替难度大、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及已实施化学驱单元的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需要增强化学驱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强化储备技术攻关、拓宽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空间,抓好注聚项目管理、提高降水增油效果,强化先导试验研究、加快三次采油技术接替。参15  相似文献   

19.
在二三结合开发模式实施过程中,改变驱替介质会使产量及含水运行规律发生显著的变化,采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计算的可采储量不能反映二三结合区块的实际开发状况。为此,根据不同阶段的含水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建立改变驱替介质后含水变化规律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按定液求产原理计算二三结合区块的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应用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合理、可靠,较好地解决了二三结合过程中因驱替介质改变给标定采收率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微重力监测技术是将叠加场转换为差异场,得到较为真实的变化场信息,其结果与单井点无关,是对油气藏整体密度及流体变化的客观描述和对油气藏整体监测,为克服解释的多解性创造了条件,其监测结果更接近于事实真相。因此,提出利用微重力监测成果对剩余气分布进行描述,并对开发井井位以及剩余气开发潜力进行评价。首先分析了含气地层在微重力异常剖面上的特征,其次建立了开发井井位评价以及剩余气潜力评价模型,最后将微重力监测技术应用到Su14加密井区,描述了剩余气平面分布,评价了Su14加密井区开发井井位和剩余气开发潜力,提出了下一步剩余气开发综合调整挖潜措施方案和对调整方法进行了指标预测,并利用Su14加密井区数值模拟结果和开发井生产动态分析结果分别验证了微重力监测剩余气分布结果以及评价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