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离体条件下,用低剂量~(60)Coγ线照射后与M期CHO细胞融合产生G_1-PCC,计数其畸变产额,得到线性剂量效应刻度曲线,Y=0.26+0.028.Dr=0.99,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G_1-PCC方法比常规遗传学方法快速、灵敏。对其作为生物剂量计尚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对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诱发的小鼠精子染色体畸变进行了研究,并对同剂量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γ射线能诱发精子染色体产生畸变,随着射线剂量增加,精子染色体畸变率也相应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将同剂量组精子染色体畸变与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比较发现,精子染色体畸变率及易位率均明显高于骨髓细胞,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5.
用不同剂量(0~3Gy)60Coγ射线一次全身性照射雌性ICR小鼠,观察MⅡ(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和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效应,用WHO推荐的4个模式进行剂量效应曲线的拟合,选出最优的拟合模式,并对MⅡ卵母细胞和骨髓细胞的量效关系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Ⅱ卵母细胞和骨髓细胞均为辐射的敏感指标。骨髓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高于MⅡ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6.
大鼠经~(60)Co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后,胸腔淋巴结(TLN)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总畸变率与受照剂量(0.5—5.0Gy)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 Y=KD_m 表示。虽然 TLN 的畸变细胞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和总畸变率略高于外周血,TLN 的双着丝粒畸变率又较后者低,但回归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证明,辐射诱发这两种组织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差异不显著。本文在各个剂量点上都观察到了染色单体交换(cte),其发生率比受照离体人血高得多。 相似文献
7.
8.
9.
10.
本文介绍~(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实验观察结果。实验分为5个剂量组(0.25、0.50、1.0、2.0和3.0Gy)和1个对照组,在受照剂量0.25—3.0Gy 范围内,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分别拟合为下例直线回归方程:(?)=1.37 4.11D;(?)=1.17 4.66D。 相似文献
11.
报道γ射线辐射和苯复合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结果表明:苯能诱发染色型体畸变和单型体畸变,没有观察到双着丝粒等互换畸变。苯能提高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于一给定γ剂量,随苯浓度的增加,苯复合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相应增高。总畸变细胞随苯浓度变化的关系可拟合成直线回归方程。双+环、无着丝粒、总畸变、畸变细胞、总畸变细胞随γ剂量变化的关系均可拟合成幂函数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特大剂量γ射线照射的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估算大剂量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拟合6—22Gy照射后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浓集有核细胞,一步法培养52h、68h和72h收获制片。计数双(多)着丝点 环数目,比较不同培养时间畸变差异,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用大剂量事故受照者的剂量结果对曲线进行验证。实验表明,大剂量照射后需适当延长细胞培养时间,52—72h获得的染色体双 环畸变率无明显差异。新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符合线性平方模型Y=-2.269 0.776D-7.868×10-3D2。经事故剂量验证结果可靠。本研究首次建立了6—22Gy照射后染色体双 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为特大剂量照射后的准确剂量估算提供了可依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60Co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估算受不同剂量率照射者的生物吸收剂量,分别采用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一步法培养52h收获制片,根据染色体双着丝粒 环畸变率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表明,相同吸收剂量点不同剂量率诱发的畸变率随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率效应,用低剂量率曲线估算的吸收剂量明显高于用高剂量率曲线估算的吸收剂量.因此,在估算吸收剂量时须考虑剂量率效应,应根据辐照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剂量率相近的刻度曲线进行估算,结果才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剂量(0-3Gy)^60Coγ射线一次全射性照射雌性ICR小鼠,观察MⅡ(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儿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效应,用WHO推荐的4个模式进行剂量主应曲线的配合,迁出最优的拟事模拟,并对MⅡ卵母细胞和骨髓细胞的量效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Ⅱ卵母细胞和骨髓细胞均为辐射的敏感指标。骨髓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高于MⅡ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观察值和预期值间的关系及其易位的类型和易位在细胞中的分布,为用易位率进行早先照射和慢性小剂量长期照射进行回顾性剂量估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用4号和7号全染色体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连续Giemsa染色法分析不同剂量点60Coo射线离体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对比观察发生于4号和7号染色体的畸变数和根据其物理相对长度计算的预期值,发现4号和7号染色体的畸变观察值和预期值非常吻合;除0.25Gy剂量点易位在细胞中的分布不符合泊松分布,为过离散分布外,其余各剂量点易位在细胞中的分布服从或接近泊松分布; 各剂量点观察到的易位中,经52h培养后,不完全易位较完全易位为多. 其中,又以荧光部分不带着丝粒的易位(T(Ab))占多数. 4号和7号的畸变观察值和预期值非常吻合,说明它们发生畸变的频率与其物理长度或DNA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以Calyculin A诱导早熟染色体凝聚(PCC)方法,探索G2/M-PCC细胞中PCC环用于分析电离辐射损伤程度的可行性,用0—20 Gy(剂量率为1 Gy/min)的60Coγ射线照射外周血,培养48 h并用Calyculin A诱导PCC。分析各剂量点G2/M-PCC指数、判断观察到的PCC环是否符合泊松分布,建立PCC环率与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发现,用Calyculin A可成功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PCC,且G2/M-PCC指数随着剂量水平的增高而降低。除20 Gy剂量外,0—16 Gy各剂量点样品中PCC环的分布符合泊松分布。PCC环率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剂量-效应曲线可以拟合成y=0.0128x+0.0104直线方程,测得R2=0.9898(y为PCC-R率,x为剂量);二次多项式方程为y=0.00002x2+0.0085x+0.0011 R2=0.9996。由此可见,Calyculin A诱导淋巴细胞G2/M-PCC中的PCC环率可用于生物体电离辐射损伤程度测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在同一张制片上观察~(60)Coγ线低剂量(0~60rad)辐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实验研究结果。各剂量组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微核统计分析项目的观察值资料,用最小二乘方加权回归法配线,与受照剂量之间的关系均为Y=a+bD这一模式的直线方程,且经检验a=a_0=0,实验配线通过原点(0,0)。依从于辐射剂量,在同一张制片上观察到的细胞染色体畸变与细胞微核这两类生物学指标,呈现高度的密切相关性(r=1.000)。本实验结果证明了: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这两类生物学指标,在机体细胞受照剂量诊断上是等效的,作为“生物剂量计”具有同样的意义和价值。综合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指标,在低剂量范围内,其诊断水平向下可延续到5rad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