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1 000 MW机组热力系统回热抽汽过热度偏高的问题,提出采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系统,比较了变负荷条件下1 000 MW机组常规系统和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系统的〖HT5”,7〗火〖KG-*3〗用〖HT5”〗损系数,分析了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系统节能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系统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系统的发电效率提高0.19%,发电煤耗降低0.54 g/(kW·h);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系统中锅炉〖HT5”,7〗火〖KG-*3〗用〖HT5”〗损系数和回热加热器〖HT5”,7〗火〖KG-*3〗用〖HT5”〗损系数均低于常规系统,在两种热力系统中,回热加热器的〖HT5”,7〗火〖KG-*3〗用〖HT5”〗损系数随着负荷的降低而降低,锅炉〖HT5”,7〗火〖KG-*3〗用〖HT5”〗损系数随着负荷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往复式活塞压缩机进行改造,在单级活塞压缩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一种中间喷液冷却的准两级压缩系统并在蒸发温度为-20 ℃的工况下进行实验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对单级活塞压缩系统和新型中间喷液冷却活塞压缩系统的COP、〖HT5”,7”〗火〖KG-*3〗用〖HT5”〗损失和〖HT5”,7”〗火〖KG-*3〗用〖HT5”〗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加入中间喷液冷却系统后,系统的COP由1.27提升至1.36,单位制冷量由155.1 kJ/kg提升至176.7 kJ/kg;单级活塞压缩系统〖HT5”,7”〗火〖KG-*3〗用〖HT5”〗损失较大的部分是压缩机和膨胀阀,分别占压缩机输入〖HT5”,7”〗火〖KG-*3〗用〖HT5”〗的16.2%和14.8%,加入中间喷液冷却系统后压缩机部分的〖HT5”,7”〗火〖KG-*3〗用〖HT5”〗损失明显降低,仅占压缩机输入〖HT5”,7”〗火〖KG-*3〗用〖HT5”〗的3.6%,冷凝器及膨胀阀的〖HT5”,7”〗火〖KG-*3〗用〖HT5”〗损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理解能源系统在热力学、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性能机制,提出了天然气和地热能耦合利用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主要动力单元为内燃机,其高温烟气分别进入有机朗肯循环(ORC)和吸收式热泵进行梯级利用,末端烟气通入余热换热器制生活热水。以北京某宾馆为案例,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能值的〖HT5”,7〗火〖KG-*3〗用〖HT5”〗-环境成本分析法,从生态角度考虑了整个生命周期链的当量排放,以系统单位〖HT5”,7〗火〖KG-*3〗用〖HT5”〗-环境成本最优为目标,对高温烟气分配比例进行优化,对各过程的能值消耗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当来自内燃机63%的高温烟气进入ORC机组时,系统的单位〖HT5”,7〗火〖KG-*3〗用〖HT5”〗-环境成本最小,为310 050 seJ/J;此时内燃机和吸收式热泵占据了该系统98%的能值消耗。  相似文献   

4.
李秀秀  杨嵩  王军  黄达 《热能动力工程》2021,36(12):118-125
为了对基于二次反射式聚光集热系统的光热吸储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带有循环风机的光热吸储系统开展数值模拟和参数化分析研究。根据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岩石填充床的一维二相瞬态传热模型,通过MATLAB软件模拟了一个月的储热放热过程,以储热、放热、吸收效率,太阳能-〖HT5”,7”〗火〖KG-*3〗用〖HT5”〗转换比和平均出口空气温度作为系统热性能的评价指标,分析岩石颗粒直径和孔隙率对系统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次循环结束后,系统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岩石颗粒直径的变化对系统热性能影响较小,颗粒直径从0.03 m增至0.05 m,孔隙率、储热效率、放热效率和太阳能〖HT5”,7”〗火〖KG-*3〗用〖HT5”〗转换比下降幅度均在2%以内,平均出口空气温度由1 120 K降至1 100 K;岩石孔隙率的变化对系统热性能影响较大,孔隙率从0.8降至0.4,储热效率由96%增至98.8%,放热效率由97.9%降至92.7%,但吸收效率和太阳能-〖HT5”,7”〗火〖KG-*3〗用〖HT5”〗转换比变化幅度在0.9%内,平均出口空气温度由1 131 K降低至1 122 K。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污泥独立干化焚烧项目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中不同污泥外热(干化机)及内热(焚烧炉内干化)的比例进行热平衡计算,并结合安全、物料输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系统外部所需蒸汽量随热干化机污泥出口含水率升高而降低.提高热干化机出口污泥含水率,有助于污泥独立干化项目节省蒸汽,但同时需要考虑焚烧炉入炉污泥允许最高含水率及污泥输送粘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回收矿藏热采过程尾端低温蒸汽余热,提出一种通过利用太阳能热量补充预热器中热源显热以缩小换热温差的新型低温蒸汽-太阳能双热源ORC发电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其热力学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并进行了热力性能分析及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热源补助可有效减小换热温差,进而显著提升系统热力性能。当采用R245fa作为循环工质时,与基本的ORC系统相比,选择冷端温差较小的预热器可使双热源系统火用效率显著增加;在预热器冷端温差为30 K、两系统分别采用5种不同循环工质时,双热源ORC系统的热力性能均高于基本ORC系统,且以R236fa为工质的双热源ORC系统热力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的干化焚烧系统开展热效率试验研究,进行了干化焚烧系统的能质平衡计算。由于实际干化处理量低,干化系统未达到额定运行负荷,导致干化中蒸汽消耗量偏大,干化后污泥含水率偏低,因此本工程6台干化机的热效率在60%~80%之间,热效率偏低。同时,由于A、B线焚烧及余热利用系统入炉干湿污泥比例偏差较大,导致热效率偏差较大,分别为61.93%和70.29%。提出通过提高干化机的处理量和调整干化蒸汽消耗量以及调整实际运行中A、B两线的入炉干湿污泥比等方式来达到最佳干化焚烧运行工况从而提升效率。  相似文献   

8.
鼓泡流化床焚烧炉污泥干化焚烧处理特性及能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鼓泡流化床焚烧炉的结构和技术特点,并通过对某污泥焚烧厂中污泥干化和锅炉余热利用的热平衡计算,全面分析和研究进炉污泥含水率等影响污泥干化焚烧系统能耗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湿污泥循环流化床干化焚烧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处理污泥并回收热量,提出湿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在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对湿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进行验证性试验.利用循环流化床焚烧产生的热灰在外置式流化床干化器内对湿污泥先进行干化,再送回炉膛燃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湿污泥给料速率、循环热灰调节阀开度和辅助给煤量可以实现焚烧炉内温度和干化器内料层温度的运行稳定,干化后污泥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水分在20%左右,焚烧后烟气排放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50t/d市政污泥干化系统的湿污泥接收储存及输送、污泥干化机、干污泥输送、蒸汽供应及凝结水回收、尾气处理、臭气收集输送等装置设备及设计,对市政污泥干化系统的研发和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晓波  李博  王飞  池涌  严建华 《节能》2011,(10):15-18
结合上海市竹园污泥处理工程,根据竹园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的设计方案,研究了污泥干化焚烧系统的能量平衡模型。根据所建立模型的计算结果,上海竹园污泥处理工程焚烧系统可产生47×106kJ的能量,而干化机所需的能量约为57.2×106kJ,焚烧系统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提供污泥干化系统所需的全部能量。  相似文献   

12.
熔盐炉经常用于400℃以上的介质换热,熔盐炉出炉烟气温度较高,应用余热回收系统回收能量可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本文针对余热回收系统形式及热力参数,分析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优缺点,为熔炉盐炉余热回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污泥焚烧是一种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市政污泥的处置工程,其中干化是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其性能及运行状况都对整个污泥处置过程影响很大。干化焚烧是把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30%~60%左右,再直接入炉或与原煤掺混焚烧。干化工艺有直接混合换热,间接表面换热或板框式隔膜压滤机压榨等几种形式,直接混合换热烘干的代表工艺主要是流化床和低温干化;间接表面烘干的代表工艺主要是涡轮薄层、桨叶式及圆盘式蒸汽干化等。文中探讨了在不同处理规模、泥质、热源条件和经济能力等因素下,作为热电厂处置市政污泥工艺路线选择方法,明确了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原则,为一般固废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污泥的基本特性,对直接热干化、间接热干化、直接-间接联合热干化和其它污泥干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重点讨论单独焚烧、电站锅炉掺烧、垃圾焚烧炉掺烧和水泥窑掺烧等污泥焚烧技术的工艺路线、应用情况和技术特点。分析可知,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类型多样,采用烟气或蒸汽对污泥进行干化都是可行的,干化污泥单独焚烧、电站锅炉掺烧或者水泥窑协同处置等都有成功案例,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工艺,其中将污泥干化后利用流化床焚烧炉进行单独焚烧或在电站锅炉上进行掺烧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路线,而污泥输送、高效干化技术与设备开发及厂区臭气治理等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污泥处理的紧迫性和复杂性,结合工程的经济性原则,重点介绍了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的系统方案——污泥干化焚烧.该系统采用空心桨叶污泥干燥机对污泥进行干燥、循环流化床炉对污泥进行焚烧,再利用余热锅炉吸收烟气热能产生蒸汽用于污泥干燥机对污泥进行干燥,实现了整个废弃物能源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系统整体的运行费用.经过处理后的污...  相似文献   

16.
热电厂煤泥掺烧机组利用吸收式热泵耦合带式干化技术,不仅可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同时回收利用污泥干化及电厂焚烧余热废热,减少环境热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对丙烯腈装置旧焚烧炉焚烧废水后产生的余热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通过增设一台卧式焚烧炉,利用导热油作为热载体,对废水焚烧后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方案,对余热回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导热油炉管腐蚀和炉管结垢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通过改变废水焚烧流程实现不同的废水分开焚烧的办法解决了炉管腐蚀的问题,在新焚烧炉增设吹灰器的办法解决了炉管结垢问题,达到了合理利用焚烧炉余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300 MW四角切圆锅炉煤粉掺烧污泥运行情况,采用FLUENT软件,基于单混合分数和双混合分数PDF模型,对锅炉炉膛内的烟气流动、燃烧过程和污染物NO〖HT5”〗x排放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单混合分数相比,双混合分数PDF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污泥的高挥发分和水分对燃烧的影响,出口烟气误差在4%以内,更加符合炉内实际燃烧过程;随着污泥掺混比例的增加,污泥中水分蒸发吸热造成炉膛内的整体燃烧温度下降;当污泥含水量为40%时,掺混比例在6%以内对锅炉的燃烧情况影响不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由于污泥的含氮量显著高于煤粉,对于含水量为40%的污泥,随着掺混比例的增加,NO〖HT5”〗x排放量增加;含水量为80%污泥掺混煤粉后,随着掺混比例的增加,NO〖HT5”〗x排放由于燃烧温度急剧降低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协同处置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电厂300 MW燃煤锅炉污泥干化焚烧处置工程,对污泥干化系统及污泥掺烧对煤粉炉的影响展开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污泥干化系统的物料能量平衡计算得出圆盘式污泥干化机的热效率为74.96%,重点分析了污泥干化系统各部分的能耗情况;通过对比掺入污泥后混合燃料和设计煤种的各组分特性,分析了污泥掺烧对原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掺烧比例低于3%时,对煤粉炉的实际运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系统产生的蒸汽作为热源,进行城市污泥的干化处理;干化污泥送至垃圾池接收、储存与生活垃圾混合均匀后送焚烧单元进行焚烧,焚烧产生的烟气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干化废气送至垃圾池经过一次风机抽吸后用于焚烧助燃;干化污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送至渗滤液处理单元,经过处理达标处理后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