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王春明  汪洋  王君 《电子世界》2013,(15):59-60
由于漏泄同轴电缆在特定使用场合里场强覆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通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漏泄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漏泄同轴电缆的应用逐步向宽频带方向发展。因此,提出了一种扩展漏泄电缆频带的方法。这里主要是从漏泄同轴电缆的辐射模型理论出发,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了漏泄电缆单模辐射的产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展倾斜开槽的漏泄电缆频带的方法,该方法对于设计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的漏泄同轴电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报导开槽漏泄同轴电缆。传统的开槽漏泄电缆的典型结构示于附图1,这种开槽同轴电缆包含内导体1,外导体3(其上开有槽5_1、5_2……,开槽方向在导体的轴向,有相等的周期),绝缘2(填在内导体1和外导体3之间)及保护外导体3的绝缘层4。这种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例如漏泄波分布的均匀性,稳定性,可使用的频带宽度(指在这些频率下漏泄波的辐射是稳定的)等等,主要取决于外导体的开槽结构,例如,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计算出发,进行了漏泄同轴电缆单模频带扩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两种不同开槽的漏泄同轴电缆频带扩展的方式和理论支持,并将垂直开槽的频带扩展方式应用于实践,设计的样品经检测证明,此种漏泄电缆频带扩展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常规的漏泄同轴电缆出发,推演了系统性能。随着离放大器距离的增加,泄漏同轴电缆的纵向衰减增加而使接收电平下降。这限制了无中继段长。用几乎恒定接收电平的漏泄同轴电缆能克服这种限制。在可变漏泄电缆的概念中,用随电缆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辐射槽的数目以增加辐射功率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由于增加辐射槽的数目而增加的纵向衰减是用逐一地缩短等辐射功率段的长度来补偿的。本文描述了这种VARIO漏泄电缆,并与常规漏  相似文献   

5.
漏泄同轴电缆在建筑物内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漏泄同轴电缆的辐射机理,比较了漏泄同轴电缆和天线在建筑物内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套用于解决建筑物内无线通信的漏泄同轴电缆方案,并给出了设计实例。该方案可以保证建筑物内电磁波均匀全面的覆盖,从而改善通信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漏泄同轴电缆是在同轴外导体上周期性地设置辐射电磁波用的狭长槽孔的新型传输线。漏泄同轴电缆以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隧道、地下铁道等无线电波传播受阻碍的场合。在漏泄同轴通信系统中,固定台与移动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漏泄槽孔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进行的。随着传输距离的延长,由于电缆的传输衰减致使辐射电平越来越小,当辐射波的强度低于  相似文献   

7.
漏泄同轴电缆,在移动通讯中用作波导线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目前正在研究它在各方面的应用。但是由于存在辐射机构具有周期性这样一个本身的缺点,其使用频带受到期限。本文叙述的宽频带漏泄同轴电缆,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抑制周期性辐射机构所产生的高次辐射模来扩大单一模的辐射范围,从而在比较宽广的频带内得到良好的辐射电场。  相似文献   

8.
漏泄同轴电缆辐射电场评定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漏泄同轴电缆辐射电场评定标准中除原有的长度耦合损耗指标外,建议增补圆周耦合损耗、高度耦合损耗、水平耦合损耗等指标,以达到全面评定漏泄同轴电缆辐射电场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莉 《现代传输》2014,(3):57-59
本文介绍了漏泄同轴电缆的类型和漏泄原理,以双八字槽漏泄同轴电缆为例.分析和讨论了漏泄同轴电缆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为漏泄同轴电缆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漏泄射频同轴电缆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其传输原理,制作工艺,耦合损耗的测试系统;漏泄同轴电缆高计注意事项,以及针对不同漏泄同轴电缆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提出一种利用多模光纤的多模干涉效应在自由空间中获得多个局域空心光(Bottle beam)的新方法。单模-多模光纤结构是一段多模光纤无偏心地连接到一段单模光纤上,光由单模光纤传输到多模光纤激发产生一系列的LP0,n 模,由于多模干涉效应在多模光纤中相互叠加,当入射到自由空间后形成了多个Bottle beam。文中对光束传输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Matlab 进行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在自由空间中可以获得系列Bottle beam。当多模光纤纤芯直径分别为45 m,60 m 和90 m 时所选择的光场段内的Bottle beam 的尺寸大小基本相同(约400 m20 m),而第一个空间暗域沿轴向两侧相对光强差值分别为0.62,0.41 和0.11,可见当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越大时所得到的Bottle beam 暗域的轴向两侧光强越相近,因此也越有利于囚禁微粒。  相似文献   

13.
周家萍 《电子测试》2020,(1):133-134
电子技术因其涉及控制、电路、器件、能量载体等多项教学内容,因此在控制学、机电学和电气学等学科中都有电子技术这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且与工程的实际操作结合密切。通过在OBE模式下,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细化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结果及考核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并完善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以此达到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阶模补偿单模光纤色散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维丽  邱琪 《激光技术》2004,28(3):303-305,311
在分析计算高阶模色散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用高阶模大的负色散系数和色散斜率实现了对单模光纤补偿的可行性,着重研究了LP02模作为高阶模色散补偿的性能,结果表明,高阶模色散补偿技术是一种高品质因素的补偿方案。最后设计了基于LP02模的高阶模色散补偿方案,并详细描述了模式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5.
扭摆腔被动调Q获单纵模光滑激光脉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扭转模腔结合被动调Q技术在Nd:YAG激光器中获得1.064 μm单纵模光滑调Q脉冲输出.脉冲宽度40 ns,单脉冲能量8.8 mJ,重复频率10 Hz,在阈值电压附近利用两种简易方法测量单纵模出现概率大于98%,两种方法为波形观察法和F-P标准具多光束干涉法.使用刀刃法测得近场光束发散角为1.493 mrad,远场发散角为1.349 mrad,M2值为1.33.  相似文献   

16.
基于简化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模型 ,从理论上分析了其纤芯导模与包层模之间的耦合 ,忽略了一些弱模式耦合 ,包括轴向的模式耦合 ,包层模之间的耦合 ,及基模与偶次包层模之间的耦合 ,在特定波长处只考虑数个奇次包层模耦合 ,简化了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 ,从而得到解析解 ,并由此得到相应的透射光谱。与其它模型结果相比较 ,其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计算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7.
The propagation constant and the general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a quasi-TEM mode in ferrite-filled coaxial line are re-examined in view of recent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模相关和模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彬  楚晓亮  吕百达 《激光技术》2001,25(5):382-377
基于二阶矩方法和正交模系展开法 ,推导出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光束传输M2 因子和模相干系数的解析表达式 ,从而可对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模相关和模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在实验室中产生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彬  吕百达等 《激光技术》2001,25(5):372-375
基于二阶矩方法和正交模系展开法,推导出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光束传输M2因子和模相干系数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可对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模相关和模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在实验室中产生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work reports calculations and measurements on mode converte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On gyrotron mode mixtures (primarily TEO2) into the linearly polarized HE11 hybrid mode at 70 GHz. This mode is ideal for quasi-optical launching systems for ECRH of plasmas. Mode transducers with axisymmetric radius perturbations convert the gyrotron TEOn mode composition into the TEO1 mode. Proper matching of the phas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arious modes and of the perturb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everal converter sections is required. The TEO1 wave is used for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through smooth-walled overmoded waveguides. A mode converter with constant diameter and periodically perturbed curvature transfers the unpolarized TEO1 mode into the polarized TE11 wave.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ΣTEOn-to-TEO1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98.5±1)% (99% predicted) while the TEO1-to-TE11 transformer has a (94±2)% efficiency (93% theoretically); ohmic losses are included. The “Gaussian-like” HE11 mode with axisymmetric power distribution and almost no cross polarization is produced in a circumferentially corrugated TE11-to-HE11 mode transducer with a measur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98.3±1.5)% (98.5% predicte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complete mode converter system in the desired mode was determined to be (91±2.5)%. High-power operation (200kW, 100ms)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