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晓岚  朱文鑫 《中国油脂》2007,32(11):23-26
介绍了棉籽中棉酚的存在与性质,以及棉酚在棉籽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影响。在毛油制取过程中采用润湿蒸炒,加稀碱液蒸炒,湿式膨化等预处理工序都可有效降低毛油中棉酚含量并提高粕的品质。碱炼是公认的脱除棉酚最有效的方法,但炼耗较高。在脱除棉酚和磷脂后棉籽油也可以进行物理精炼,并可获得良好的工艺效果。提出了在棉籽油中加入适量的邻氨基苯甲酸,再结合其他工序脱除棉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新芳 《粮油加工》2005,(11):57-58
对于棉籽油采用混合油精炼工艺,可有效改善工艺中棉酚的脱除效果,降低精炼损耗,改善油品色泽,提高产品质量,简化油脂加工环节,较其他精炼工艺有着更好的效果,是一种更适宜于棉籽油这种特定油脂精炼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于棉籽油采用混合油精炼工艺,可有效改善工艺中棉酚的脱除效果,降低精炼损耗,改善油品色泽,提高产品质量,简化油脂加工环节,较其他精炼工艺有着更好的效果,是一种更适宜于棉籽油这种特定油脂精炼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对棉籽油采用混合油精炼工艺,能有助于工艺中棉酚脱除,降低精炼损耗,改善油品色泽,提高产品质量,简化油脂加工环节,较之其它精炼工艺有着更好效果,是一种更适宜于棉籽油特定油脂精炼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了棉籽制油方法和混合油精炼工艺过程及特点,介绍了目前棉籽加工先进的膨化浸出和混合油精炼工艺.该工艺可有效改善棉酚的脱除效果,降低精炼损耗,改善油品色泽,提高产品质量,简化油脂加工环节,是一种适宜于棉籽油精炼的工艺.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近代植物油精炼技术的发展,原先广泛应用于棕榈油精炼的物理精炼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它植物油的精炼。除棉籽油必须用碱炼方法去除棉酚外,其它,如大豆油、菜籽油、向日葵油、玉米油等油也可采用物理精炼方法进行精炼加工。由于物理精炼具有炼耗低,对环境污染较轻,可直接取得脂肪酸等优点,因而日益得到重视和研究,其技术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油脂精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波油脂精炼技术赵国志(国内贸易部西安油脂研究设计院)李咸生(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粮食局)目前,传统的油脂精炼技术主要有:化学破炼,泽尼斯精炼,物理精炼和混合油精炼法。其中,物理精炼法适合于高酸价的棕榈油及米糠油,混合油精炼法适合于含棉酚色素的棉籽油...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化低温长混工艺,避免棉酚变性,棉油色泽固化,使油皂易于分离.毛油经预处理、除杂、脱胶后,在棉籽油离心脱皂前,加入适量浓度的食盐溶液.该工序降低了皂脚夹带的中性油含量,提高了棉籽油精炼率.  相似文献   

9.
王菲  云志 《粮油加工》2008,(8):61-64
棉籽中含有丰富的棉籽油及棉籽蛋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但棉籽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棉酚,限制了棉籽油和棉籽蛋白的利用。棉酚脱除技术和检测方法备受关注。棉酚脱除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溶剂浸出法等,检测方法包括定性检测法和定量检测法。本文对棉酚的各种脱除技术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浅析影响棉籽油色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影响棉籽油色泽的因素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化学系刘军海引言精炼棉籽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我省产棉区以食用精炼棉籽油为主。油脂色泽是判断精炼程度和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油脂中的色素主要来自油料种籽内所含的油溶性色素(如叶绿素、胡萝卜素、棉酚等),在制油过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两种精炼工艺(常规精炼工艺和混合油精炼工艺)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并将两种工艺生产的成品棉籽油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常规精炼工艺相比,混合油精炼得到的成品棉籽油色泽R值低1.5~2.5,酸值(KOH)低0.08 mg/g,含皂量低0.015个百分点,皂脚含油低10~20个百分点,精炼得率提高2~6个百分点。混合油精炼工艺在新疆棉籽油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具有精炼得率高、成品油色泽浅、动力消耗低、维护费用低等优势,解决了新疆棉籽高棉酚含量对棉籽油生产加工的不利影响,更适合于新疆棉籽油的加工。  相似文献   

12.
棉油皂脚为棉毛油碱炼的下脚料,但其中含有的棉酚却具有抗肿瘤作用。为了高效地从棉油皂脚中分离出醋酸棉酚,联合使用超声波萃取和超声波诱导结晶强化技术,探讨了超声萃取时间、热处理时间、酸度和超声结晶时间对醋酸棉酚粗品质量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萃取和诱导结晶协同效应可以直接从棉油皂脚中获得醋酸棉酚含量高达96%的粗品,并且经纯化后,具有和标准品相同的熔点范围。超声波强化技术可以将醋酸棉酚的生产周期缩短为传统工艺的25%,提高了产品纯度,减轻了重结晶压力,是未来分离纯化醋酸棉酚的一种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从双液相溶剂棉仁浸取液中提纯棉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宗宏  傅新  邹芳 《中国油脂》2006,31(5):49-52
采用石油醚和甲醇的双液相溶剂浸取棉仁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棉籽油和棉籽粕,棉仁中的棉酚大部分被甲醇溶解。从甲醇相中提取棉酚,可增加该工艺的的经济效益。考察了棉酚在甲醇相中的储存稳定性,储存温度越低,环境光线越弱,储存时间越短,棉酚损失越小。用水稀释法提取甲醇相中的棉酚,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较佳提取参数为:甲醇相溶剂浓缩至1.0 mL/g棉仁,向甲醇相浓缩液中加入2倍体积的水,分2次加入,破乳剂氯化钠加量1%(W/V浓缩液),调pH为5,静置8 h后分离沉淀。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棉酚产率为68.25%,纯度为96.89%。说明水稀释法是一种可行的从甲醇相中提取棉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天奎  汪学德 《中国油脂》1996,21(1):24-25,29
本研究针对实际需求,采用混合溶剂及新工艺对棉坯直接浸出,生产低棉酚、低蛋白变性,低残油的高质量粕,同时提供一种价格昂贵的副产品-粗棉酚;毛油颜色浅,易精炼;混合溶剂沸点低,回收容易,为棉籽浸出新工艺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棉籽油的稳定生产,提高棉籽油的品质,以混合油浓度、超量碱添加量、碱液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为试验因素,以棉籽油的含皂量、色泽(R值)和精炼得率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棉籽混合油碱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棉籽混合油碱炼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混合油浓度85%,超量碱添加量0.8%,碱液质量分数12.69%(18°Bé),反应时间2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生产线上实际生产的棉籽油酸值(KOH)降到0.2 mg/g以下,过氧化值降到0.020 g/100 g,色泽(R值)可稳定控制在4.8以下,精炼得率为95.92%,优于小试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市售棉籽油中游离棉酚及其降解产物四甲氧基棉酚的含量方法,为棉籽油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nertsil? ODS-3(250 mm×4.6 mm,5 mm)色谱柱,以甲醇-2%磷酸(85∶15,V/V)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2 ℃,检测波长235 nm,进样量10 mL。棉酚在0.245~1.226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精密度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0.88%(n=6),重复性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1.73%(n=6),平均回收率为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75%(n=3)。四甲氧基棉酚在0.211~1.056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精密度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1.56%(n=6),重复性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1.11%(n=6),平均回收率为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1.12%(n=3)。90 批市售棉籽油中有25 批检测到棉酚,且质量浓度为0.159~1.661 mg/mL,有56 批检测到四甲氧基棉酚,且质量浓度为0.093~1.661 mg/mL。该法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操作简便,可较广泛用于监控棉籽油的脱毒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棉仁膨化一次浸出与混合油精炼相结合的棉籽油制取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参数。该工艺与预榨浸出工艺相比,具有提高棉籽油品质、得率和节约能源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棉酚是一种有毒化合物,棉籽、棉籽油、棉籽粕等农产品中含有棉酚,在畜禽饲料中添加脱毒不完全的棉籽粕作为蛋白源,可能使棉酚在动物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包括鸡蛋、牛奶等在内的农产品中也可能含有棉酚。本文结合棉酚毒性总结了检测农产品中棉酚含量的方法,得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为检测农产品中棉酚含量较适宜的方法,以期为建立更高效、绿色、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Isopropyl alcohol (IPA) i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solvent to hexane for use in vegetable oil extraction. The relative efficiencies of IPA and hexane extractions using both cottonseed collets and flake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product composition. The aqueous IPA extracted crude cottonseed oils from expander pretreated collets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nonacylglycerol compositions. The IPA extraction (88, 93, 95 and 97% IPA) resulted in more free fatty acids in the crude oils than did hexane extraction, and the level of the free fatty acids increased as the IP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phosphorus content was higher in the IPA-extracted oil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ir hexane-extracted counterparts. The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PA extractions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PC),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PI) in the crude cottonseed oils. More sugar and less gossypol were found in IPA-extracted oils and the level of sugar decreased as the IP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oil extracted with 95% IPA from the expander-produced collets were lower in free fatty acid, sugar, and gossypol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flakes. The amount of phosphorus in the oil extracted from the collets was approximately 45% higher than that from the flakes. The IPA extr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expander pretreatment, produced cottonseed meals with free gossypol of 366 ppm, 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feeding nonruminant anim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