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冰凌输沙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概述了冰凌输沙研究的发展概况,如冰凌输沙的基本类型,冰凌的挟沙能力,河流冰期泥沙分布以及输沙率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冰期电厂取水口的防冰、防沙问题.指出冰凌输沙在野外观测、物模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防止冰凌输沙淤积的措施也有待于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给出寒区河流冰凌输沙现象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3.
按成因和发生时间,将黑龙江省的洪水划分为三种类型: 暴雨(降雨) 洪水、融雪和雨雪融合洪水、冰凌洪水; 着重论述了暴雨、洪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暴雨洪水的稀遇程度等.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浪底、花园口等水文站的水沙资料,计算黄河下游河道各水文站不同运用时期的输沙水量及其占对应时期径流量的比例,探究河道的输沙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黄河下游河道汛期冲淤平衡时,各水文站输沙水量与小浪底水文站的水沙指标具有较好相关性,总体上随径流量、流量和来沙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含沙量和来沙系数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输沙水量占径流量的比重随含沙量和来沙系数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这表明,黄河下游在汛期输沙水量较为稳定,且输沙水量较小,输沙效率高。通过小浪底水沙过程调配,达到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按成因和发生时间,将黑龙江省的洪水划分为三种类型:暴雨(降雨)洪水、融雪和雨雪融合洪水、冰凌洪水;着重论述了暴雨、洪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暴雨洪水的稀遇程度等。  相似文献   

6.
非均匀沙的运动特性与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分析及前人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从非均匀沙的起动条件及机理、挟沙力及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方法、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等方面分析了非均匀沙的运动特性,根据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分析了同一启动标准条件下输沙率的变化规律及输沙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突出体现河网泥沙输运过程中的自调节特点,基于河网思想并结合水沙动力学,建立了能够反映河道冲淤变化和水流挟沙能力间的反馈调节作用的水沙调节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峰型控制下河段的输沙效率.结果表明,排沙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无峰控制、间歇控制和抛物线控制;洪峰个数相同条件下,流量涨落时步比在7:3附近时,可以达到较好的输沙效率.  相似文献   

8.
受暴雨洪水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山区河流床沙多为宽级配卵砾石泥沙,甚至出现较多的漂石,从而影响近底水流结构与推移质输移特性。基于野外漂石河流的调查,通过概化试验,探讨了漂石颗粒对河床冲淤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沙条件下漂石对推移质输沙率过程的影响;根据床面粗化程度与漂石状态相异的两种类型对比试验,探讨了漂石对不同水沙条件下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程度。初步表明:随着漂石颗粒相对暴露度(D/h,漂石等效粒径与平均水深之比)的减少,漂石对其尾部区域水流的混掺越加突出,从而对河床的冲刷能力变大;根据本试验采用的水沙参数,漂石对推移质输沙率的扩大效应为几倍至十几倍。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能随进技术的爆破方案,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组合冰凌爆破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冲击波峰值压力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可知峰值压力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分析了冰体在组合炸药水下爆炸荷载下的应力分布,研究了整个水下爆炸过程.结果表明,目标冰体完全破碎,破碎冰块直径较小,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为黄河及黑龙江等区域冰凌水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黄河下游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水流流量、含沙量以及泥沙粒径、河床形态等因素对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影响,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规律,并以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后下游实测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全下游河道输沙率关系式。本文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特性,对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方式提出三个方案,分析了不同运用方式对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的作用。结果表明,只要运用得当,减淤效果显著,在水库最初25年运用期内可使下游河道减淤近67亿吨,相当于下游河道17年以上的淤积量,水库拦沙减淤比可达1.1:1。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流域1896~1948年冰坝凌汛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896~1948年中、俄水文年鉴资料,统计了历年各江河冰坝凌汛发生情况,分析了冰坝类型、影响冰坝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冰坝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冰坝凌汛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松花江河道特性、水文气象特征、历史冰坝凌汛灾害情况.在分析冰坝形成条件、水热力因素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冰坝的成因和预报方法.由于注重形成冰坝的水量分析和计算,冰坝预报的准确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冰坝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根据历年冰坝凌汛及灾害调查资料和观测成果,综述了黑龙江上游历年冰坝凌汛发生情况,冰坝河段水文气象特征和河道特性,分析了冰坝成因研究和预报方法的进展,并阐述了冰坝凌汛灾害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牡丹江长江屯站2009年1月5~7日形成的冰坝的概况、河道特性、冰坝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冰坝预测及凌汛分析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冰坝调查成果和观测资料,论述了黑龙江上游历年冰坝发生情况,分析了冰坝形成的原因,介绍了黑龙江冰坝洪水中长期预报方法,可供生产实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1960年黑龙江上游冰坝凌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1960年黑龙江上游冰坝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分析了冰坝形成的影响因素,记载了冰坝凌汛造成的灾情.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春黑龙江上游冰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春黑龙江漠河站出现了建站以来最早的开江日期,比历年提前了16 d。黑龙江洛古河站下游6 km,北宏至红旗岭,依西肯和欧浦下游多处发生冰坝。北宏和依西肯的冰坝,两处总水头都在7.0 m以上。依据水文、气象资料,对冰坝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拉尼娜"是影响冰坝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东太平洋的SST对黑龙江上游冰坝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根据动热因素影响指标构建了凌情综合因子,在综合因子高值年多为冰凌灾害年。海温与冰坝的遥相关和冰情综合因子的构建,为冰坝预报分析提供了较为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57年黑龙江中游支流、额尔古纳河及部分支流,嫩江、松花江干支流,乌苏里江干流和大部分支流普遍出现了冰坝凌汛.阐述了冰坝凌汛情况和特点,分析了冰坝形成的水热条件、冰坝的成因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冰坝凌汛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分析发现,冰坝大多在”二江”同时发生,个别年份有”三江”同时发生,并有群发特点。冰坝发生前,秋季降水多,河槽蓄水量多,河流水位高;冬季降雪多、气温低;春季开江期,有明显的降水和升温过程,是冰坝形成和凌汛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冰坝春季开江期气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监测中分析表明,春季开江期,有明显的降水和升温过程及有利的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是冰坝的形成和凌汛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