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着重综述了Ni-MH电池负极用的钛系贮氢合金的研究新进展与未来研究课题。研讨了Ovonic电池的发展现状以及为提高Ni-MH电池特性所采用的高新技术的应用开发。最后指出了镍氢电池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贮氢合金应用研究近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贮氢合金的应用研究近况。包括贮氢合金在氢的贮存,运输,净化,压缩,热泵,催化和二次电池等应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新型贮氢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FeTi系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Ti系贮氢合金是一类重要的贮氢材料,作为贮氢介质是具有贮氢量大,价格便宜等优点,但活化性能和抗中毒性能较差。本文详细综述了FeTi系贮氢合金的氢化性能,活化机理以及改性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氢作为最为理想的能源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把氢作为直接燃料或燃料电池以外,还可以把它做为太阳能和核能的贮能载体,它是通过贮氢合金吸放氢来贮能的。氢气来源丰富,不会污染环境,可以大大缓解由于碳氢化合物燃烧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因而更加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浙江大学自1978年以来对贮氢合金研究开发的总结,由于开拓了在氢的超纯净化、氢压缩,热泵和氢化物电极等多方面应用,贮氢合金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FeTi系贮氢合金是一类重要的贮氢材料,作为贮氢介质具有贮氢量大、价格便宜等优点,但活化性能和抗中毒性能较差。本文详细综述了FeTi系贮氢合金的氢化性能、活化机理以及改性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13.
Nanostructured Mg-Ni alloy with the particle size in the range of 40-50 nm was synthesized by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bipyridyl complexes of Mg and Ni metals at 773 K for 24 h under dry argon gas ambient. The as-prepared nano-alloy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or com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alloy exhibited superior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with 3.2 wt% absorption within 1 min at 573 K and about 3 wt% desorption within 5-10 min at 573 K. This favorable behavior of Mg-Ni compound for the hydrogen storage is due to the specific nano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The low activation energy values and favorable thermodynamics indicate that the prepared Mg-Ni alloy is an attracting material for hydrogen storag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15.
含储氢合金炸药的能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下试验和空中爆炸试验研究了RDX基含储氢合金炸药的能量释放,并与含铝炸药进行比较。水下能量的研究发现,在金属粉质量分数为30%时,组分适当的含储氢合金炸药水下爆炸比气泡能和总能量高于相应含铝炸药,含A-30、A-60合金炸药的比气泡能分别比含铝炸药提高9.3%和5.1%,总能量分别提高7.0%和3.0%;空中爆炸研究发现,在相同爆心距处,含储氢合金炸药的爆炸冲击波压力和冲量与含铝炸药相当。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储氢合金中的氢元素能够通过燃烧放热和产生水蒸气并促进铝、硼金属的氧化,因此可以提高爆炸的总体能量输出。 相似文献
16.
通过XRD、SEM、EPMA、XPS等方法对AB5型贮氢合金电极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0.4C充放电循环280次后,合金仍为CaCu5结构,但单胞体积和轴比c/a增大。在合金电极表面,Al的含量最高,且随层深增加而增大,最高处达89.3%(原子分数),并以Al2O3的形式存在;La、Ni、Co均向表面富集,随层深增加含量迅速下降。La的含量最低,最大含是只有3.3%(原子分数),以La(OH)3、La2O3的形式存在。Co只在电极表面30.0nm存在。同时在合金表面发现有呈菊花状晶体的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电池程控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少量Mo替换Ni对La0.75-Mg0.25Ni3.5-xMox(x=0~0.5,原子分数/%,下同)贮氢电极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0.75Mg0.25-Ni3.5-xMox合金具有多相结构,主相由Gd2Ni7型结构的La2Ni7和CaCu5型结构的LaNi5构成,合金活化性能良好,经过4次充放电过程基本都能达到活化状态。当Mo的加入量达到0.3%时,合金中出现MoNi4,且La2Ni7和LaNi5的点阵参数随之增大;合金的高倍率放电(HRD)性能显著提高,HRDI=900mA/g由82.58%(x=0)增加到86.72%(x=0.5);循环稳定性能(S100)也得到较大改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x=0.3时循环稳定性能最好,S100达到76.61%,但合金的最大放电比容量(Cmax)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Zr部分替代Ti对Ti_(20-x)Zr_xCr_(24)Mn_8V_(40)Fe_8(x=0,1,2,3,4)系合金的微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XRD和SEM分析表明,无Zr铸态合金(x=0)由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固溶体单相组成,而含Zr合金(x=1~4)则由BCC主相和C14型Laves第二相组成,且第二相沿主相晶界析出。随着Zr含量x的增加,BCC主相晶胞体积先增加后减小,在x=1时达最大;C14型Laves相晶胞体积则逐渐增大。储氢性能研究表明,在293K和4MPa初始氢压条件下,所有含Zr合金无需活化即可快速吸氢,且合金的吸氢量随着Zr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当x=4时,吸氢量最大为2.38wt%。该系合金的放氢动力学性能优良,放氢在10min内即能完成,但该系合金有效放氢容量及放氢效率(放氢容量与吸氢容量之比)还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