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稠油出砂冷采激励地层出砂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稠油出砂冷采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即油层能否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激励地层出砂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径射孔弹平均入口孔径为17.75mm,平均穿深为285.5mm,起爆率、穿孔率达到100%,杵堵率为0;优选出的稠油冷采活化剂具有降粘能力强、洗油率高的优点,在现场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孔径、深穿透、高孔密复合射孔激励地层出砂技术和稠油活化剂诱导地层出砂技术,都具有较好的激励地层出砂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部深水气田属高孔高渗透储层,射孔完井后需要进行砾石充填防砂。常规高孔密、大孔径射孔时,由于射孔枪在套管内无法保持居中状态,枪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不一致,导致射孔孔径大小不一,造成不同孔径处砾石填充不均匀。文章提出一种高孔密等孔径的射孔方法,使得射孔孔径相对均一,配合砾石充填,以提高高孔高渗透储层气田的产能。对三种不同结构的药型罩进行射流数值仿真分析,得到最有利于等孔径射孔的药型罩结构,进而对该药型罩进行不同枪管与靶体之间间隙的钢靶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间隙分别为5 mm、15 mm、25 mm时靶体开口处的直径相对标准偏差仅为9.2%。对178型60孔/m射孔枪进行模拟井下整枪穿套管抗爆性能测试,结果符合国标GB/T 20489—2006的要求。混凝土靶偏心射孔试验结果表明等孔径射孔弹孔径偏差仅为9.8%,与数值仿真结果较为吻合,远小于常规大孔径射孔弹孔径偏差,且穿深性能与常规大孔径射孔弹一致。超高孔密等孔径射孔技术成功应用于南海西部X-2深水气田并获得高产,对国内其他高孔高渗储层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HSD89型深穿透射孔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集高穿深和高孔密于一体的HSD89型射孔器。分析了影响深穿透射孔器穿深性能的装枪孔密、射孔弹排列结构、弹间干扰、枪内炸高、射孔弹装药结构和药型罩等因素,阐述了在高孔密条件下弹间干扰对射孔器性能的影响及炸高对射孔弹性能的影响。认为当射孔器直径较小时,射孔弹的开口和高度是提高射孔器的穿深性能的2个关键参数。在设计中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弹间距,以减少弹间干扰,保证穿深。详细介绍了多种设计方案的试验筛选过程。经检测,产品孔密26孔/m,混凝土靶平均穿深409mm、套管平均孔径9.0mm,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魏晓龙  段新明 《测井技术》2003,27(Z1):33-35
如何在不影响油井产能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油井出砂成为射孔防砂技术的关键.胜利油田测井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114 mm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器,能在射孔的同时起到防砂的作用.它适用于出砂层和稠油层射孔;配合防砂材料进行高压填充,防砂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提高了油井产量,降低了采油成本.  相似文献   

5.
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技术主要适用于砾石充填防砂的油井,它有利于降低充填防砂井的充填压力,提高油井产能。2002年在草13区块实施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作业9井次,降低施工压力8-14MPa,日产油量增加6.8t。固井质量分析表明,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对套管和水泥环末造成损害,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先进射孔工艺。  相似文献   

6.
门孟东  孙金龙  邓卫国 《测井技术》2007,31(1):62-65,75
对射孔器和射孔器适用性,地层出砂机理以及目前现场使用的各种防砂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高孔密射孔进行防砂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102DP7R120-105射孔器.选了2口正常生产时约需要2个月左右就要因出砂检泵的细砂岩地层进行防砂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证明102DP7R120-105射孔器不仅具有防砂功能,而且还能够使产液量有所增加.其后又进行了40井次的扩大试验,大部分井都不同程度的延长了检泵周期.但限于试验规模不大、范围有限,对于其它类型地层的效果还没有结论.  相似文献   

7.
孙明磊 《海洋石油》2005,25(2):36-38,54
针对乐安油田草1 3块沙三段油藏原油粘度大、油井出砂严重的问题,从完井管柱、防砂工艺与稠油冷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配套。矿场试验证明,大孔径、深穿透、高孔密射孔、高压充填防砂与螺杆泵冷采配套技术,基本解决了粉细砂岩油藏防砂及稠油抽汲难题,实现了草1 3块沙三段新区的高效开发;同时也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簇式起爆技术进行超高孔密的石油射孔器设计,成功开发了适用127 mm射孔枪60孔/m的超高孔密粉末罩大孔径射孔器,适用102 mm射孔枪102孔/m的超高孔密粉末罩深穿透射孔器,大幅度提高射孔器的装枪密度,有效提高射孔效果,提高油气井采收率,为油气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孙金龙 《测井技术》2011,35(1):79-82
通过对辽河油田曙三区二次开发全过程综合防砂技术的研究,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及以往射孔技术的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新型防砂射孔器,在杜21块二次开发先导试验区进行了应用。全过程综合防砂技术实施分钻完井、强制排砂、深部防砂等3个阶段进行,配套使用防砂射孔工艺、携砂泵采油工艺、注水防膨工艺达到防出砂、防套管损坏的目的。新防砂射孔技术采用了大孔径、高孔密、定向射孔和油管传输射孔工艺,满足了采油厂对先导实验全过程综合防砂技术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与原开发方式相比,杜21块开发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魏晓龙  段新明 《测井技术》2003,27(B04):33-35
如何在不影响油井产能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油井出砂成为射孔防砂技术的关键。胜利油田测井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114nm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器,能在射孔的同时起到防砂的作用。它适用于出砂层和稠油层射孔;配合防砂材料进行高压填充,防砂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提高了油井产量,降低了采油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丁文炎  秦兴文  杨国平  杨小平  费玉华 《焊管》2022,45(6):45-49,54
通过喷丸工艺在S30432不锈钢管内表面成功制备了塑性变形层,研究了喷丸移动速度、喷丸压力、喷丸距离对塑性变形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喷丸移动速度越大塑性变形层深度越小;喷丸压力越大塑性变形层越深;随着喷丸距离的增加,塑性变形层先增大后减小;对塑性变形层深度的影响顺序为:喷丸速度>喷丸压力>喷丸距离;喷丸处理后表层硬度显著提高,比基体硬度高100HV0.5。研究表明:喷丸前进移动速度1 000 mm/min、后退速度800 mm/min、喷丸压力1.26 MPa、喷丸距离9 mm时得到的S30432不锈钢组织和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目的层照明能量的炮点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地区,激发与接收条件差,目的层反射能量不匀,导致采集的地震数据信噪比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非规则观测系统设计思路,即基于地震波照明模拟结果,采用局部加密炮点、规则布置接收排列的方式。方法原理是:通过正常炮距的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照明能量最小位置,进行局部炮点加密,求得目的层照明能量均匀性最高的炮点组合。以塔里木盆地某逆掩推覆构造二维模型和南海白云凹陷崎岖海底模型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维情况下,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很好,照明能量分布均匀;在三维情况下,加密炮的效果要弱于二维情况,但照明能量分布的均匀性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混合法VSP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VSP处理方法反演地下结构直接、精确,是寻找复杂构造的、隐蔽的油气藏的最重要的方法系列之一。文章提出的混合波场延拓法VSP共炮记录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就是一种VSP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方法。首先把波动方程分解为上行和下行单程波,把波动方程解析解法(傅氏变换法)和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相结合,提出VSP偏移的混合波场延拓法,以使波场延拓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再结合VSP的特点,在波场外推过程中,当在某深度处继续下延波场时,把从上部延拓至此的波场加上此处埋置的检波器的记录结果作为此处的波场;借鉴地面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原理,提出了可适应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可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单程波动方程混合波场延拓VSP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纵、横向变速介质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惠林林 《焊管》2018,41(10):65-68
为了研究抛丸工艺对钢管外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探究了粗糙度表征值Rz、RPC以及磨料磨损程度、抛头电流和钢管在抛丸段前进速度等工艺参数对钢管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磨料磨损程度的加大,Rz值急剧下降,而RPC值受其影响较小;抛头电流I对RPC和Rz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钢管在抛丸段前进速度v的逐渐加快,粗糙度表征值Rz、RPC都呈现下降趋势,但二者所受影响程度有一定区别。分别对工艺参数进行不同调整(当I和v一定时可适当增大磨料工作时间t;当v和t一定时可适当增大I;当t和I一定时可适当增大v),可控制Rz值处于合理范围,同时得到较高的RPC值,从而得到理想的表面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中要获得主频足够高、频带足够宽、能量足够强的地震信号,激发因素是关键。实时动态激发井深设计技术有助于获得满意的地震信号。它通过对近地表沉积的研究,在微测井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井深模拟和井深设计软件,逐点进行激发井深设计,并不断丰富软件数据库,使得设计的井深精度越来越高,从而实现了激发井深设计的实时性和动态性。这种设计思路较好地解决了复杂表层所造成的激发井深难以控制的难题,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射孔技术的发展,对射孔器相关参数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文中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射孔器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对国内外所用的大孔径、高孔密射孔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对相位角优化设计做了简单介绍。在高孔密、大孔径射孔器的设计中,为了使用最小外径的射孔弹,要对聚能罩开口端进行最小外径设计;为避免弹间干扰,要保证导爆索的中央与枪身中线的距离不大于枪身内径的10%。射孔器参数的优化设计主要是对射孔弹相位角进行优化,使射孔孔眼间距最大化,避免连接带的断裂。井筒半径、孔密、枪型都能决定孔眼间的最大距离。  相似文献   

17.
朱建新  王巧 《测井技术》2011,35(2):160-163
孤岛油藏馆陶组上段沉积韵律多变,每个地质层段,甚至同一层段的不同部位其岩性、物性、渗透性都不相同,采用普通射孔技术时原油采收率低.提出针对不同物性的地层,在其他射孔参数不变(最优的孔深、孔径、射孔方位等)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孔密进行优化射孔.对应用变孔密射孔技术调整产液剖面、提高水驱、聚驱效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孤...  相似文献   

18.
辽河超稠原油延迟焦化不产生弹丸焦工艺条件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1.0Mt/a延迟焦化装置加工辽河超稠原油。由于辽河超稠原油密度大、盐含量高,焦炭塔焦炭中经常出现大量的弹丸焦,导致焦炭塔放水不畅,严重时堵塞放水管道。为此,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加热炉出口温度、进料金属含量、循环比、焦炭塔操作压力对弹丸焦形成的影响,得到了基于辽河超稠原油的适合该装置特点的不产生弹丸焦与黏焦的合适工艺条件,并绘制出了寻找合适加热炉出口温度、循环比及焦炭塔塔顶压力的工作曲线。工业试验数据表明,弹丸焦的形成不仅与工艺条件和进料的沥青质含量有关,进料的金属含量过高同样会加速弹丸焦的生成。与一般实验室结果不同的是,工业试验数据表明,降低循环比反而有利于减少弹丸焦的生成,这一发现应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