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决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负荷波动性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区间数的含分布式电源电网无功优化方法。介绍区间数和区间算术的概念并建立区间潮流模型;建立含分布式电源电网区间无功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给出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区间无功优化模型的步骤;最后通过Matlab对一个修改后的IEEE14节点系统进行区间无功优化仿真计算,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单一潮流断面进行无功优化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区间算术的无功优化方法能够在计及电网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使得电网趋优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兼顾充电站运营商的经济效益与配电网的安全性,建立充电站内电动公交车参与车联网(vehicle to grid,V2G)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所建模型不仅考虑了电动公交车的出行需求,还考虑了充电站内车-桩的连接状态。由于模型的优化目标间相关性小,故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其进行模糊化处理,并基于最大最小理论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以最大化满意度为目标的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在无序充电和参与V2G两种模式下对单目标策略和多目标策略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文章所述电动公交车参与V2G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隶属函数的电压骤降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电压骤降及敏感设备电压骤降耐受能力的特点,扩展用户的电压骤降耐受曲线的状态区域.以骤降幅值和持续时间为电压骤降的主要特征量,提出基于二维隶属分布函数的电压骤降经济损失估算方法.首先以用户历史生产中断损失为基础,将骤降幅值和持续时间设为自变量,通过确定合理的生产中断模糊隶属函数形式与参数,获取电压骤降对中断故障的隶属度;然后以隶属度为转换因子,将电压骤降的经济损失转换为不完全的生产中断损失.实例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可行,且适用于大部分敏感设备. 相似文献
4.
5.
6.
对实现电网潮流,电压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桂林电网的潮流,母线电压的计算,统计分析及优化分析,筛选部分状态为量与控制变量,利用SCADA系统进行观测,控制,提出了桂林电网潮流,电压优化控制策略,实践证明,利用SCADA系统实现桂林电网潮流,电压优化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renewabledistributed generation,RDG)出力不确定性给配电网规划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采用改进K-means的出力曲线聚合方法,构建RDG典型区间出力场景集,分别计算配电网区间潮流。定义不确定性耐受度,以系统网损最小、电压偏移最小和不确定性耐受力最强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NSGA-II算法求解。在IEEE 33节点网络、某地区实际10kV配电网络和美国PG&E 69节点网络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模糊自适应抗差估计(fuzzy adaptive robust estimation,FARE)方法。计及了量测权重的不确定性,以连续的模糊隶属度评价测点的优劣,很好地解决了测点非优即劣的问题,以最小化测点劣质性的加权模糊隶属度之和为优化目标,采用原对偶内点法(Primal-Dual Interior Point Method,PDIPM)求解,并且实现了对量测粗差的自适应。多个IEEE标准算例以及波兰系统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差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与直流输电技术在大电网中的广泛应用,需要提出含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为此,该文针对含常规直流输电和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的交直流混联电网,采用区间数描述新能源电站出力的不确定波动,建立了交直流混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裕度(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margin,SVSM)区间计算的2个双层最优潮流模型,即计算SVSM区间上界的min-min模型和计算SVSM区间下界的max-min模型。计算区间SVSM上界的min-min双层优化模型可直接合并为单层优化模型求解。计算SVSM区间下界的max-min模型需要先通过二阶锥松弛和凸包络松弛等方法将内层模型转化为凸规划模型,并通过对偶优化理论得到内层凸规划模型的对偶规划模型,进而转化为单层优化模型求解。通过对修改后的IEEE-39节点系统和南方电网2个交直流混联电网算例的计算分析,并与蒙特卡洛抽样法和拉丁超立方抽样法的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压校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姝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1,13(6):32-3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模糊集理论来进行无功控制和提高电压安全性的方法。利用模糊集理论把节点电压的越限以及控制设备的控制能力用隶属函数表示,先用模糊集的最小运算得到一个较为灵活的解空间,然后再用模糊集的最大运算得到优化方案,最后根据最优修正控制变量值,直到所有的节点电压值都达到理想的水平为止。通过对一个5节点系统的计算,表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在电压无功控制方面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现有配电网区间潮流计算大多是以迭代法为基础扩展得到的,需要进行多次区间迭代以获取收敛的潮流解,因而存在收敛性和计算效率低下问题。为此,文中将线性三相潮流算法与仿射求逆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配电网区间线性三相潮流的非迭代仿射求逆计算方法。所提方法采用仿射数描述区间变量间的相关性,将潮流方程转化为仿射线性潮流方程,并引入仿射矩阵求逆方法对其进行求解。该方法无须迭代,不存在收敛性问题。最后采用多个三相不平衡系统作为算例,通过与其他3种方法的分析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兼具高效性和低保守性优点,且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双电源故障无缝自愈配电环网供电系统的基础上,考虑网络有功损耗与节点电压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配电环网潮流综合优化控制方法。分析了配电环网潮流最优分布规律,得出了网络有功损耗、负荷节点电压偏移与UPFC产生的串联补偿电压之间的内在关系。分别构建了网络有功损耗隶属函数与节点电压偏移隶属函数,用以表征各自偏移最优目标的程度;根据关注程度确定二者的权值进而得到了综合优化目标函数,最后通过全局最优化方法实现对串联补偿电压求解。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环网潮流综合优化控制方法能够均衡两侧出力,有效控制所有节点电压偏差与网络损耗,为故障无缝自愈技术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配网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分析手段的成熟使电压-无功实时集中控制成为可能,将无功优化-电压控制问题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子问题,从而将常规的梯度最优潮流技术与专家系统相结合,以降低网损、提高电压合格率为目标,并且达到降低调度人员劳动强度的目的。在广西钦洲电网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逆问题是指从已知的可靠性指标值出发求取未知的元件可靠性参数的问题,是电力系统可靠性领域一个重要的潜在研究方向。只有在待求可靠性参数个数与可靠性指标个数相等的特殊情形下,采用现有的逆问题研究方法才能取得参数的准确值。针对以上不足,首先,基于可靠性指标解析计算函数,构建逆问题的非线性方程组模型。其次,为计及已知可靠性指标个数大于、等于或小于待求参数个数的3种情形,将方程组模型转化为优化问题,建立逆问题的一般性模型。针对逆问题存在多解的情形,以可靠性参数优化为例,说明如何构建对应于具体工程问题的逆问题模型。然后,提出基于改进区间优化算法的逆问题求解方法,该方法能够在逆问题的不同情形之间进行切换,并确保求得最优解。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RBTS、IEEE-RTS系统和91节点系统,算例结果表明:针对逆问题的上述3种情形,采用所提方法均可有效求得准确的元件可靠性参数。 相似文献
17.
Tsuyoshi Takahashi Masahito Kitou Michio Asai Mitsuyasu Kido Tomio Chiba Junzou Kawakami Yoshiaki Mats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Japan》1994,114(2):18-33
Power system control equipment needs higher sensitivity and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Advanced voltage control equipment is needed for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tap changes and impro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ual voltage and reference voltage) of the voltage to meet today's power system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se objectives are in a trade-off relationship. Studies of voltage control derived from a knowledge base suitable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s can satisfy these objectives using fuzzy inference.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conventional equipment, the new equipment improved the deviation of 30 min average voltage of 30 perc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concept of new voltage control equipment using fuzzy inference. In addition, field test results are described along with rules of fuzzy inference, membership functions, and the deviation of 30 min average voltage through detailed simul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