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根据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矿石性质的差异,从浮选药剂、浮选理论、分选工艺流程方面介绍了黄铜矿与磁黄铁矿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目前两者浮选分离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黄铜矿捕收剂选择性较差以及磁黄铁矿抑制剂抑制效果不佳,分选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分选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加强黄铜矿与磁黄铁矿分选理论研究、新型药剂开发、合理选矿工艺流程的选择将成为今后黄铜矿与磁黄铁矿分离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烯丙基异丁基硫氨酯(ATC)是新一代酯类选矿药剂,它对黄铜矿捕收力强,黄铁矿捕收力弱,是铜硫分离的优良捕收剂。为了考察ATC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分离的影响及吸附机理,在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动电位、吸附量测量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TC在试验pH范围内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于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ATC的捕收力及选择性均强于传统捕收剂Z-200;在pH=9.0、ATC用量为11.8 mg/L时,黄铜矿与黄铁矿回收率相差55个百分点;矿浆pH对黄铜矿可浮性影响较小,对黄铁矿可浮性影响大;ATC用量对黄铜矿电位影响大,对黄铁矿电位影响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TC在黄铜矿表面是化学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铜硫浮选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分析铜硫浮选的难点问题出发,回顾和总结了铜硫浮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进展。理论方面包括黄铜矿和黄铁矿的电化学浮选研究,以及黄铜矿和黄铁矿微生物浮选研究。应用方面包括硫化铜矿物选择性捕收剂及新药剂制度的应用、铜硫在低碱矿浆条件下的浮选分离、被高钙强烈抑制的黄铁矿活化以及铜硫浮选分离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4.
典型黄铜矿酯类捕收剂分子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宇  刘龙利 《矿冶》2016,25(3):21-27
新型高效低毒酯类捕收剂具有选择性高、捕收力适中的特点,更适用于品位低、嵌布细、难处理硫化矿的浮选。应用分子模拟技术,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构建药剂分子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的最低能量构型并计算相互作用能,从药剂分子与不同矿物表面相互作用能差异的角度设计黄铜矿酯类捕收剂分子结构,在实验室合成目的药剂BK-300并进行浮选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5.
无捕收剂浮选的电化学及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有无硫化钠存在时。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进行为。研究表明,黄铜矿自诱导浮选良好,有较宽的电位和pH范围;弱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黄铁矿自诱导浮选较差,没有电位范围。硫化钠的添加,明显促进了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黄铁矿有良好的硫化钠诱导浮选。对天然矿石验证试验表明,自诱导浮选技术能够有效分离黄铜矿和黄铁矿。通过HS~-离子吸附量的测定,矿物表面中性硫量提取分析、电化学测试和量子化学计算,较详细研究了黄铜矿和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的机理,矿物表面中性硫是主要疏水体。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铜矿铜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采用新型捕收剂HZ-0315作为混合浮选捕收剂对该矿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有生产工艺流程下,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1.51%、回收率为84.61%的较好选矿指标。与原有选矿指标相比,铜精矿的铜品位仅下降了0.58个百分点,铜回收率却提高了5.38个百分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新型捕收剂HZ-0315在黄铁矿和黄铜矿表面的主要吸附方式均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7.
硫化铜矿新型捕收剂PZO的浮选性能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的新型硫化铜矿浮选捕收剂PZO在铜硫分离中的选择性,比较了PZO、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在不同矿浆pH值、不同用量条件下分别浮选黄铜矿和黄铁矿单矿物的效果,并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对PZO在黄铜矿、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试验pH范围内,丁基黄药、丁铵黑药、PZO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均强于对黄铁矿。②矿浆的酸碱度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均较小,且黄铜矿回收率的高点在弱酸或弱碱性环境下,黄铁矿在酸性环境下的可浮性明显强于在碱性环境。③3种捕收剂的选择性强弱顺序为PZO>丁铵黑药>丁基黄药,在pH=8.5时,黄铜矿与黄铁矿的回收率差值可达68.19个百分点。④PZO是一种酯类浮选药剂,与黄铁矿相比,其更容易在黄铜矿表面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为主。以上结果表明,PZO在pH=8.5的环境下可高效分离黄铜矿与黄铁矿。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低品位铝土矿浮选脱硅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铝土矿工艺矿物学为基础,实现目标矿物的单体解离。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结合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对铝土矿浮选捕收剂的极性基、非极性基进行重新设计,使药剂基团易于与矿物结合后形成环状螯合物,增强药剂捕收性能,强化药剂选择性能,开发出用量较小、选择性强、泡沫量少的铝土矿新型正浮选捕收剂。  相似文献   

9.
用鳌合剂作为硫化铜矿物和黄铁矿浮选的捕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种可能与硫化铜矿物和黄铁矿表面上的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的药剂在浮选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所研究 的药剂属于巯基苯基衍生物、硫代氨基甲酸盐、硫脲、咪唑衍生物、肟、羟基喹啉和黄原酸基甲酸盐。咪唑啉(1-羟 乙基-2-十七烷基)是硫化铜矿物最好的捕收剂,但是它也是黄铁矿的优良捕收剂。其结构作某些改变可降低它 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但是它对硫化铜矿物的捕收能力也同时降低。这些捕收剂的结构改变和矿浆pH变化都会 改变药剂的捕收性质。用这些捕收剂浮选矿物的顺序如下: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黄铁矿。孔雀石 浮选与硫化钢浮选类似,这表明矿物品格中的钢是捕收剂固着的特效组分。  相似文献   

10.
黄原酸甲酸酯的合成研制与浮选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黄原酸甲酸酯(Minerec)的合成研制方法,合成了系列烷基黄原酸甲酸酯。与多种选矿药剂进行的选矿试验对比证实,该药剂是从黄铁矿中优先浮选铜矿物的性能优良的高效捕收剂。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捕收剂在硅酸盐、碳酸盐、钾盐、金属氧化矿等矿物的分选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新型阳离子捕收剂的研发一直是浮选药剂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国内外阳离子捕收剂的研究进展,与国外相比,我国阳离子浮选研究的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国内已开发出多种新型的阳离子捕收剂,但阳离子捕收剂设计研发及工业化应用缓慢,仍制约着阳离子浮选工艺的推广。概述了计算机辅助浮选药剂分子结构设计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浮选药剂研究过程中常用的3种计算机辅助技术方法:密度泛函数理论、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综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浮选药剂研发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浮选药剂分子结构设计方法的不足,结合密度泛函数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能量判据的高效浮选药剂设计方法,探讨了该方法在阳离子捕收剂分子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并阐述了提高该方法适用性的建议,为新型高效阳离子捕收剂的针对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两类新型捕收剂合成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异丙基膦酸单烷基酯和烷基异丙基磷酸这两类新型捕收剂的合成方法。用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的基团电负性方法和量子化学EHMO方法对这两类药剂的性能作了计算预测,指出它们适合用作盐类矿物的捕收剂,并以P—O—Ca的电荷控制作用方式在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收集了2012年部分浮选药剂讯息,分硫化矿捕收剂、氧化矿捕收剂、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原理、调整剂四个方面介绍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浮选药剂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收集了2011年部分浮选药剂信息,分硫化矿捕收剂、氧化矿捕收剂、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原理、调整剂四个方面介绍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16.
收集了2010年国内外部分浮选药剂的信息,分硫化矿捕收剂、氧化矿捕收剂、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原理和调整剂四个方面介绍,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17.
评述了铌矿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及工业应用。分别阐述了胺类阳离子型捕收剂和羟肟酸、膦酸、胂酸、脂肪酸等阴离子型捕收剂与铌矿物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 从浮选性能、匹配的浮选流程、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了各类捕收剂的优缺点: 虽然胺类捕收剂工业应用广泛, 但存在浮选流程长、铌损失大、耗酸多的缺点; 羟肟酸类捕收剂选择性好, 但捕收能力较弱, 药剂用量大、成本高; 膦酸和胂酸类捕收剂捕收能力和选择性都较好, 但对环境危害大。概述了铌矿浮选调整剂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脉石矿物有效抑制剂是铌矿浮选调整剂研究的重点。最后指出铌矿浮选药剂的发展方向是高选择性、低毒、低成本、绿色制备。  相似文献   

18.
组合用药及其在氟碳铈矿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氟碳铈矿浮选的捕收剂和组合使用捕收剂产生协同效应的原理,对微山稀土矿组合应用XP-2和CH两种捕收剂的研究表明,较单一用药提高了浮选指标,降低了药剂成本,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选矿领域提出并广泛应用的金属(组分)平衡流程图和矿浆平衡流程图,将选矿工艺流程中的产品重量、品位、金属回收率及分布比例、水量走向及矿浆浓度等重要参数推向定量测算,从而为选矿流程设计、设备规格选择以及生产操作控制提供定量依据,将设计操作水平推向一个新阶段。但多年来,更为重要的浮选药剂在矿浆流程中的走向及浓度分布平衡图的测试计算,尚未形成体系。本文在对矿浆流程中捕收剂(黄药、黑药)分布于水相内和吸附在矿位表面的浓度及比例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浮选药剂分布平衡流程图,并由此讨论药剂制度及浮选流程,作为定量判据,指示改善浮选过程的方向及途径。这里介绍的是以水口山浮选厂为例的测定与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白钨矿浮选药剂的使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白钨矿浮选过程中的捕收剂和抑制剂的使用现状及作用原理,总结了近年来白钨矿浮选药剂应用实践,展望了白钨矿浮选药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