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低碳空冷贝氏体钢的冲击磨损性能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研究了4种碳含理分别为0.15%、0.18%、0.23%和0.30%的空冷贝氏体钢的冲击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磨损表面的貌特征。结果发现,随着碳含量的提高,冲击磨损速度降低,碳含量分别为0.18%,0.23%和0.30%的3种贝氏体钢的冲击磨损速率相近,前3种低碳空冷贝氏体钢的磨损表面除了有磨损犁沟外,还存在唇状裂纹,碳含量越低,磨损表面越粗糙,所研究的4种贝氏体钢中,当抗拉强度1550MPa,容易形成穿透性裂纹。  相似文献   

2.
HQ5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厚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 18 0t转炉 RH LF(Ca处理 ) 连铸坯 (mm) :2 30 (30 0 )× 16 5 0× 6 0 0 0 4 30 0轧机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HQ5 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 (% ) :0 0 5C ,1 5Mn ,0 0 4Nb ,0 0 2Ti,≤ 0 0 0 0 2B的 30~ 4 0mm中板。连铸坯的 [H]1 7× 10 - 6 ,[O]2 1× 10 - 6 ,[N]2 9× 10 - 6 。终轧温度 80 0~ 85 0℃ ,控制终冷温度 5 90~ 6 30℃ ,获得铁素体 板条状贝氏体组织 ,钢板抗拉强度σb6 5 0~ 6 90MPa ,屈服强度σ0 .2 4 90~ 5 90MPa ,延伸率δ52 0 % ,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3.
鞍钢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热轧卷板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林  侯华兴  郭晓波 《钢铁》2003,38(6):50-53,45
介绍了鞍钢HQ5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成分优化、钢质净化及微合金化过程,阐明了其在鞍钢1780热轧机组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及压下制度,尤其轧后加速冷却制度的优化过程,采用控轧控冷工艺实现了晶粒细化及沉淀强化,最终获得了极为细小的具有高密度亚结构的贝氏体组织。鞍钢1780机组首批试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获得了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易敏  王国栋  陈涛  王立峰  佟倩 《钢铁》2013,48(2):59-63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一种Si-Mn系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并在首钢棒材厂工业轧机进行了生产工艺试验的工业试制,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对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贝氏体钢在2℃/s的冷速条件下可得到全贝氏体组织,冷却速度对组织类型和性能有直接影响;通过合理地控制轧制工艺,可得到细小的贝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冲击性能,抗拉强度可达到1000MPa以上,冲击功达到80J以上。  相似文献   

5.
李凤照  王传善 《钢铁》1997,32(10):52-56
对一种新型中高碳贝氏体钢的组织,转为动力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中高碳贝氏体钢空冷后的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碳化物和残留奥氏体,组织细小均匀,大截面实物硬度测定和组织观察表明,截面上具有高硬度,并组织分布均匀,中高碳贝氏体钢具有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轮工业实验,采用转炉连铸、TMCP工艺流程,在鞍钢4300mm宽厚板轧机上成功试制出最大厚度达40mm的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厚板,屈服强度大于490MPa、-20℃冲击功大于190J.简要介绍了该厚板的试制过程以及化学成分和工艺参数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测试和研究了50 kg真空感应炉熔炼、控轧控冷16 mm超低碳贝氏体DB800(%:0.058C、0.29Mo、0.05Nb、0.08V、0.02Ti、0.001B)板材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试验钢种在冷却速率约为10℃/s的水冷条件下的组织为贝氏体(TEM下呈板条状行貌).试验钢种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885 MPa,屈服强度733 MPa,伸长率15.2%,-20℃纵向冲击韧性值46 J和极优的冷弯性能.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DB-590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宏  陈良 《武钢技术》2000,38(2):14-16,28
在工业性试制的条件下 ,通过对热轧工艺的控制和调整 ,获得具有贝氏体组织特征的低碳贝氏体钢 ,该钢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性能 ,并确定了其热轧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对低碳贝氏体钢590L进行了开发研究,主要包括成分设计和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的测试,最后进行冶炼和轧制.根据实验室研究结果并结合川威950生产线实际情况,优化了CW590L微合金钢的工业生产方案并成功进行了实践.对工业生产的微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进行检测,其平均屈服强度为505 Mpa,平均抗拉强度为630 Mpa,平均延伸率为27%,冷弯(d=1a)全部合格且综合性能波动不大,产品组织和性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0.
开发的低碳贝氏体钢Q650(%:0.06~0.08C、1.6~1.8Mn、≤0.3Cr、≤0.06Nb、≤0.02Ti、≤0.15Mo、≤0.05V、≤0.002B)(20~40)mm×(1 600~3 200)mm钢板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20 t转炉-LF精炼-连铸-控轧-控冷。通过控制再结晶区单道次变形量≥15%,累积变形量≥50%,未再结晶区道次累积变形量≥60%,冷却速度15℃/s,终冷温度≥500℃,可获得不同类型的贝氏体相变组织,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试验的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由30 kg真空感应炉熔炼铸成断面100 mm×50 mm扁锭-轧成12mm板。通过CCT曲线和3~30℃/s冷却速度下组织的分析,研究0.01Ti-0.03Nb和0.06Ti-0.05Nb两种微合金化对(%)0.059~0.066C、1.41~1.67Mn、0.30~0.36Si、0.37~0.48Cu、0.21~0.24Ni、0.18~0.22Mo、0.000 8~0.002 2Bs、0.002 6N低碳贝氏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6Ti-0.05Nb钢的强度高于0.01Ti-0.03Nb钢,但前者Ti含量高,-40℃冲击功较后者低。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合适的微合金化Ti-Nb成分为0.04%~0.05%Nb-0.015%~0.025%Ti。  相似文献   

12.
Nb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的再结晶和应变诱导析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850~1 050℃双道次变形(第1道次60%,20 s-1,第2道次20%,10 s-1)及不同道次间隔时间(10~50 s)对含铌低碳贝氏体钢(%:0.21C、1.50Cr、0.20Mo、0.047Nb)再结晶的影响和应变诱导析出Nb(CN)与热变形奥氏体再结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钢在1 000~900℃变形10 s后,开始应变诱导析出Nb(CN),延迟静态再结晶过程;通过双道次变形,可获得≤10 μm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周期性浸润腐蚀试验测定了ULCB钢(%:0.05C、1.61Mn、0.51Cu、0.17Cr、0.26Ni)和耐候钢09CuPCrNi(%:0.09C、0.35Mn、0.09P、0.31Cu、0.45Cr、0.31Ni)14 mm板的耐腐蚀性能,并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等研究了耐蚀机理.结果表明,ULCB钢的耐腐蚀性能优于09CuPCrNi钢;发现两种钢均存在由α-FeOOH,β-FeOOH和Fe3O4组成致密的内锈层、由α-,β-FeOOH和Fe3O4组成的疏松外锈层;Cu和Cr合金元素在锈层和锈层-钢基体界面均存在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4.
陈尹泽  李娜  宋立伟  马志强 《特殊钢》2023,44(1):97-100
通过宏观断口、扫描断口、金相组织、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了AH80DBD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结构对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钢轧后冷速22℃/s时,冲击韧性较好(-20℃AKV 204~235 J),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细小的M-A,板条间距200~400 nm,而轧后冷速12℃/s时,板条间距~800 nm,-20℃AKV 41~57 J,因此,AH80DBD钢在生产过程中冷却速率应≥20℃/s。  相似文献   

15.
贝氏体结构及其相变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贝氏体钢是为了获得某种物理、化学或力学特性而有意添加了一定量的合金元素Cr、Nb、Mo、Ti、B等元素,并对杂质和有害元素加以控制的特殊性能钢。我厂进行过一炉低碳贝氏体钢PC80Q试制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该钢的冲击韧性值很低,为此笔者从冶炼、轧制及热处理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了研究改进,以求使其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鹿宾 《特殊钢》1993,14(6):5-10
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开发贝氏体钢的进展,评价了低,中碳贝氏体钢的性能及控制方法,以及新型高强高韧贝氏体钢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准贝氏体组织及新型系列准贝氏体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延清  陈彦  康沫狂 《特殊钢》1999,20(4):35-37
新型钢中的准贝氏体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分布其上的残余奥氏体膜组成,处于贝氏体转变的初期阶段。新型准贝氏体钢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简单易行的工艺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张爱文 《特殊钢》2005,26(6):26-28
成分(%)为0.02C-1.55Mn-0.62Ni-0.53Cu-0.003 5 B-0.055V-0.019Ti-0.028Nb的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570,由试验室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80 mm厚板坯,经开轧温度1 150℃,终轧温度900℃空冷轧成25mm厚板材,并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该钢的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该钢形变后在0.130℃/s冷却下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第2相或析出物,轧态抗张强度σb为595 MPa,冲击韧性AKV为180 J,轧态+600℃时效时的σb增加至610 MPa,AKV增加至202 J,达到570 MPa级钢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低碳贝氏体钢的摩擦焊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文  周鹿宾 《特殊钢》1996,17(5):17-19
试验研究了低碳贝菌体钢0.17℃-1,1.72Mn-1。12Cr-0.52Mo的焊接工艺参数及热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变形量为1.0mm,焊接接头采用910℃正火。350℃回火,可得到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