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一个重要转变是马克思的批判研究领域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在西方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日益严重。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关系批判研究,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他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作出规定:即劳动者和他生产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世界范围内异化理论研究的杰出成果,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是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卡夫卡的创作不仅深刻地反映出"现代人的困惑",反映出他们的异化、恐惧、危机、孤独的切身感受,而且以其精湛的艺术,对现代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他被尊奉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悲哀的情绪流露中,完成对人和现实的审视。本文通过表现主义分析《变形记》中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人的软弱和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荒诞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6)
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以及社会批判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阐述。在弗洛姆看来,要拯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解决人的异化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一种救赎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异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现代社会,异化对人的束缚与统治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尝试梳理异化概念的起源和发展,重点介绍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1):87-88
瓦尔泽与卡夫卡并不相识,研究二人的文学关系是因发现二人在文学方面神交已久。卡夫卡十分钟爱瓦尔泽的作品,他的友人曾说过,每次阅读瓦尔泽的作品,卡夫卡都会十分兴奋,甚至是手舞足蹈,这在卡夫卡给埃斯纳的信中也有体现。本文主要是研究瓦尔泽与卡夫卡的文学关系,希望通过研究这两位文学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外国文学特性,能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6)
《变形记》作为著名作家卡夫卡的经典代表之作,这部作品一直备受广大读者与研究学者的喜爱及关注,成为了一部容纳了包罗万象的文学作品研究蓝本。卡夫卡在创作《变形记》时因融入了过多关于他自身的真实生活写照及情感体验,包括他对父亲的情感倾诉、其自身的生活感悟等,于是乎这部作品便具有了鲜明的自传性色彩。在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与解读《变形记》中的"父亲"与"我",阐释《变形记》与"父亲"、与卡夫卡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园林是一次深刻的园林思想解放运动,马克·特雷布反古典园林的六项原则是对现代园林特征的高度概括。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传统园林思想解放、形式自由,几乎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全部六项原则,具有超越其时代的现代"芯"。根据时间次序判断,中国传统园林是西方现代园林的历史模版,西方现代园林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芯"。抛弃其具象的材料、色彩和形式等表层符号,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现代"芯"正是值得传承的民族精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2)
刘震云的小说《手机》以作者一贯的反讽叙事精神,关注时代物的异化,人的异化和精神存在的异化。小说以反讽的手法讲述一个充满荒诞感的现代寓言故事,成功地反映了由经济、科技、文化的高度发达而导致的、具有明显异化特征的人类生存新困境,在反讽意味浓厚的一地喜剧中透露出对丑恶现实的批判和辛酸人生的慨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4)
当代美学家叶朗、朱志荣等注重从本体论角度建构中国的意象美学理论,提出"美在意象""美是意象"说,认为"意象"是美的"动态本体",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种嫁接中西方美学理论话语的尝试充满着难于调和的矛盾,"本体—现象"是西方哲学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二元对立关系,本体是绝对、静止和恒定的,现象则是动态、生成和过程化的。当借用本体论以界定"意象"时,就混淆了本体和现象的差异,就造成了本体论的误置。实际上,中国美学中的意象是反西方本体论的,是契合于西方现象学而又独具中国民族特征的化感通变思维,其在庄禅美学中体现为以物观物的天人合一的意象创造,在儒家美学统绪中却体现为以我观物的天人关系渐趋裂变中的意象创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
广松涉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加以融合,借助西方哲学平台试图为之提供一种不同于原苏联解释框架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视界。他的以实践第一性和关系存在论所界定的马克思人学思想,以"物象化论"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批判分析,以"事的世界观"对"物的世界观"的超越等等,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对我国当代哲学深入研究实践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无疑具有多方面的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次深刻的建筑思想解放运动,布鲁若·赛维反古典的七项原则是对现代建筑特征的高度概括。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由于不受传统官式建筑的限制,思想解放、形式自由,几乎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全部七项原则,具有超越其时代的现代"芯"。根据时间次序判断,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西方现代建筑的历史模版,西方现代建筑具有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现代"芯"。抛弃其具象的材料、色彩和形式等表层符号,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的现代"芯"正是值得传承的民族精华。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4)
面对油画色彩表现领域中真实性的异化等一些现象,我们从内心深处渴望找到油画色彩存在的问题,谋求绘画艺术审美活动的真实。重新思考油画最基本的问题,回到有感而发的艺术审美表现状态,也就是在油画色彩表现领域中对真实异化的反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5)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但长期以来,许多人误以为异化消费是资本主义国家独有的现象,而忽视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而出现了奢侈浪费、符号化消费、炫耀性消费、盲从消费等消费异化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异化消费在当代中国的成因,为我国应对异化消费带来的恶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北京STAnD设计事务所设计主持建筑师政治经济集体、新集体、后集体: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的集体思想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集体区分为"虚假的集体"与"真实的集体"两种类型。集体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进一步区分了集体的三种历史形式:自然/政治、异化与自由联合。(1)集体的自然形式(政治形式):人的依赖关系人与人之间以"自然血缘关系+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在自然血缘关系基础上确立了严格的政治等级关系;这个阶段的集体不仅是自然形式的集体,还是政治形式的集体。(2)集体的异化形式:物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自然血缘关系被人的以物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取代;"自发的、不以个人的知识和意志为转移的、恰恰以个人互相独立和毫不相干为前提的……物的联系……这是各个人在一定的狭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
卡夫卡生活在一个父权意识浓重的家庭中,卡夫卡把这种父亲情结折射在很多文本中,以《判决》、《变形记》为代表。小说中的父子冲突是卡夫卡生活的影子,带有自传性色彩。父亲的权威与压制、儿子的恐惧与怯懦造成了这种父子冲突。卡夫卡的父子冲突小说除了家庭因素影响外,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了以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孩子只能在家庭之外受教育,而不能由父母施加。"这是卡夫卡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他36岁的那一年,他鼓足勇气给父亲写了一封非常长的信,通过这封信,卡夫卡将自己这些年来对父亲的看法,以及小时候的回忆都和盘托出。这封信可以说是研究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孩子的成长等一系列话题的经典文本。里面牵涉了诸多与现代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家庭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以及孩童教育等角度分析卡夫卡父亲的形象,以及对孩童时期卡夫卡的教育方式等来扼要的阐述父亲对卡夫卡成长,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4)
色彩元素在现代海报设计和文化信息传达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视觉要素。这是因为,首先,色彩是最直接性的"语言"交流,它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者的"眼睛"得到放松或者警惕;其次,色彩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视觉因素。它能够让观众也感受到设计者的情绪,使其产生化学般的心理变化,改变第一感觉,并改变其心理,甚至是对该物的看法,进而影响到其购买欲望及消费行为。文章中重点章节是色彩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简约风格的表现及色彩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简约风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中,出现了中国艺术家大量使用"中国符号"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误读"渗透到艺术文化、艺术市场、公共教育、史论批评等各个领域,价值观念差异导致误解和魅惑。如何正确认识"误读",如何"祛魅",在创作中不刻意使用,也不必去刻意回避使用"中国符号"。真正体现中国人的基因属性、地域与情感的本源价值和归属感,去"西方中心"和"后殖民"的色彩,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艺术家作品中运用"中国符号"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106-108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犹太作家之一,伯纳德·马拉默德创造出多部带有犹太文化特色的作品,比如《伙计》、《新生活》、《房客》等,在这些小说中,马拉默德通过塑造多个令人难忘的"精神孤儿"的形象,展现出他在勾勒美国社会底层犹太人的众生画像方面的天赋。本文以长篇小说《伙计》为例,通过对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分析,揭示个体精神世界产生异化的原因以及物欲泛滥的现代社会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浸染,从而娓娓道来马拉默德内心深处的犹太悲悯情怀,传达"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主义文学意涵。  相似文献   

20.
美文 《园林》2001,(12):3-4
西方人盼了一年的圣诞节终于要来了。在注重情感、渴望自然的现代社会中,圣诞花艺的份量显得越来越重。新潮西方圣诞花艺讲究的是新颖的构思,灵巧的架构运用以及植物材料、色彩与主题的紧扣,令人产生深深的震撼、共鸣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