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2)
<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处于一个自人类学会使用火以来最伟大的技术进步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反映利益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广大公民开启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政治参与的全新体验,大大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但同时,由于互联网虚拟的特点,网络政治参与也容易失范、失序,亟需寻找妥善的措施来引导公民在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同时,不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不影响社会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这就需要通过法律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进行规制和保护,从而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196-19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变成了人们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民主政治的推进下,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加强。网络的便利性、随意性、匿名性等等特性,使得公民网络参与公共决策成为了一种热门的参与方式。公民参与逐步向自主型转变,政府与群众之间得到了更好的沟通。然而,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它所产生的弊端,网络参与也一样,目前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4)
互联网时代给议程设置模式及大众行为都带来了深刻影响。利用调查实验方法,可以探究不同类型议程对网民政治参与行为的不同影响。总体来看,网络议程讨论仍然集中在事件属性本身,泛政治化倾向尚不严重。其中,国际性事件最容易引发政治参与,并主要通过集体式的讨论方式实现;社会性事件容易增强网民的社会式参与,机制主要是对社会矛盾和政府治理议题的关注,而对其围观式的讨论方式也容易带来制度外参与行为;政治类事件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模式更复杂,触发点也更多元。总之,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影响要素更为多元,议程设置、议题属性、讨论方式等都发挥着不同作用,对政府网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8):21-23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公民参与作为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在促进国家治理民主化、理性化以及治理主体多样化等方面发挥中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政治活动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个人理性选择、政治历史传统和国家政治体系的限制,致使公民参与不仅存在着参与热情不高、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渠道不畅的问题,还面临着参与代表不足、管理绩效低下和参与质量不高的挑战。对公民参与的价值、限制因素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公民参与的现状,实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构,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民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8)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政策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公民参与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目前,中国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识淡薄,参与能力较低,参与渠道不畅通等。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能力,拓宽公民参与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公民参与对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还存在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优化公共政策的过程和效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网络被人们广泛使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的进行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和政治权利以及自身权益的维护。至此,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形成。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本身具有的发放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会致使部分公民无序、非理性的参与,这样的网络政治参与势必影响其他公民的政治诉求与权益维护,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本文为了更加全面认识网络政治参与,从特点到方式,从问题到形成原因,深入分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更快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1)
网络问责作为一种新型的问责方式,对于完善我国行政异体问责制度具有重要作用。网络问责具有开放性、大众性、自由性与便捷性等特点,充分认识网络问责的现实优越性与客观局限性,可以正确把握网络问责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及其行政体制改革的积极方面,也可以认识到网络问责在我国具体的问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其作出理性评价。通过对我国网络问责的理性评价与思考,对于规范与完善我国网络问责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政治参与消极化、政治参与无序化、政治参与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
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在现代国家政治民主的基本形式,反映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准,但作为政治民主的公民政治参与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发展不平衡,展现的形式各有特征,本文试图立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分析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展现多民族国家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17-20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场域,直接改造着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模式。通过对网络问政平台公民与政府行为记录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考察网络空间的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近年来,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政治诉求的规模大幅增长,经济发展类议题关注度最高,民生福利类议题次之,然后是国土建设类、农村类和贪腐类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参政,地方政府大力强化政府回应性建设。时空因素、议题归属和诉求表达方式是政府回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反映着网络空间政治互动三要素——制度、政府和公民的演进和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1)
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与特点。论证了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强调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形成的网络舆论,在维护政治稳定中担任"晴雨表"作用,有助于推动政府部门有效制定与实施相关决策;高校青年教师一旦参与网络政治动员,其所引发的现实政治运动难以控制。提出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实现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建立"诉求—回应"机制,政府针对高校青年利益网络表达要做出积极回应;积极引导高校青年教师提升网络政治参与素质;发挥精英知识分子舆论引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公民城乡规划参与权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中参与权在城乡规划行为中的具体衍生,包括知情、表达、协商、监督和获得救济等内容。确立公民城乡规划参与权并保障其实现,可以促进城乡规划获得正当性、提高城乡规划质量、制约公权力滥用和促进民主政治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公民城乡规划参与权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明确参与主体、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拓展公民参与途径和疏通救济渠道,以确保公民城乡规划参与权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2)
《电视问政》作为武汉市每年治庸问责下的"电视公考",贴近民意,问责政府,为政府、民众搭建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节目利用自身的权威媒体的地位及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功能,在促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上做出了贡献。本文着重分析了《电视问政》在舆论监督上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今后节目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6)
党中央在十六大会议时就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扩大政治参与无疑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它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扩大了信息传递的空间,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政治参与角度的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0)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已经得到当今世界的普遍承认,成为人类对于理想社会的普遍共识,民主政治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在新兴的网络政治参与方式中,网络实名制涉及到民主政治的构建基础,对公民表达权会产生不当的限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全面实施实名制的条件,必须正视网络实名制可能给民主政治带来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8)
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这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和理性化,并且可以更好的体现公民权利。公民参与必须具有自愿性、有效性,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任意性、非透明性。所以,当前我们要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法律法规,建设公共政策的有效机制,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增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公民参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1)
公民参与作为公共政策的基石,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不可获取的重要作用。公民的有序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认知度和公信力,但我国公民参与制定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渠道不广泛、信息不透明性等。如何解决这些困境,给当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
通过对大学生网民的调查,梳理出该群体公民意识的面貌特征:公民身份认同度高、热情关注公共领域,但公民意识认知不完全、网络道德和法制意识缺乏参照,激情有余理性不足,政治参与渠道单一、公民技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1)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民众意识的提高,网络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政治参与的媒介阵地。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个人见解、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同时还可以对政府的执政方式、过程、效果进行"全天候"的网络舆论监督。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网络问政,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成为考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智慧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7)
公众的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也是公民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透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李某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案、"江西省九江市水利系统腐败窝案"等案件,可以看到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以及反映公民利益诉求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监督平台,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面临着民主监督的措施乏力、效果不够明显;区域进展不平衡、缺乏对民众自身行为约束的法律法规、一些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持反对态度等一系列难题。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省可以通过不断拓宽民众参与政治建设的渠道、加快电子党务、电子政务建设等途径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