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耸立于长江之畔的黄鹤矶上的黄鹤楼,人们首先会想到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千古名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许多人还能随口吟诵。据记载,此楼创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之所以称为黄鹤楼,主要是相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传说费文伟曾在此驾黄鹤登仙。以后黄鹤楼虽历经劫难,但历代统治者都是毁了又修。从文献记载可知,当年的黄鹤楼重檐翼舒,四闼霞敞,台楼环廊,轩昂幽胜,几疑仙宫。难怪清…  相似文献   

2.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的名声久震四方。【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阁序》而誉满天下。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远可观西山横翠,南浦  相似文献   

3.
刘海燕 《中国园林》2003,19(4):61-62
对《中日园林文学比较》一文中的中国园林文学及哲学底蕴方面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例举之曹操《观沧海》、崔颢《黄鹤楼》与园林诗文联系,实属牵强附会;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法与园林全盘挂钩;中国园林偏于儒家思想之结论,似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5):119-126
欧阳修《醉翁亭记》成文后,天下传诵,家至户到。纵观历代《醉翁亭记》的流传散布,在刻印传抄等纸本传播外,还通过石刻、音乐和书画等跨文本的方式传播。在石刻方面,北宋曾三次刻石立碑,明清又据苏轼草书《醉翁亭记》摹勒入石;在音乐方面,先是沈遵慕名而作琴曲,欧阳修、苏轼和郭正祥为之补词,后又再由黄庭坚等人櫽括入词、散曲、岔曲;在书画方面,历代书家为文气所驱而书《醉翁亭记》,画家亦据文作画,呈现《醉翁亭记》的情境。《醉翁亭记》的跨文本传播,一方面打破了文学与艺术的界限,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醉翁亭记》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5.
古迹云亡     
相关链接: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以及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古迹云亡》讲述的是这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在1884年惨遭焚毁一事。黄鹤楼遭焚,并不是由于黄鹤楼防火不严,罪魁祸首是一张姓古董店(旧称骨董)用火不慎起火,殃及黄鹤楼,致使黄鹤楼许多宝贵的文化古物荡然无存。1884年9月27日《申报》报道了这场《鄂垣大火》,节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天下第一名楼"——盛唐花萼相辉楼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鹏  窦程 《中外建筑》2007,(4):44-48
花萼相辉楼代表了盛唐宫廷建筑的最高成就,在当年号称大唐第一楼,是各种庆典活动的中心,尤其是有唐玄宗与民众同欢共乐的动人故事,并展现过无数气势恢弘的宫廷乐舞艺术而彪炳于世,引起历代文人学者的青昧与瞩目。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搂统称为天下五大名楼。遗憾的是被焚毁于唐末之战乱,令世人为之叹息。如何真实、完整的再现盛唐宫廷建筑的雄风,也是千余年来历代艺术家的共同心愿。本文结合研讨文章《唐长安兴庆宫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复原初步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正何为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是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城乡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它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述了记住乡愁是城乡规划建设对诗境规划思想的体现和诗意栖居的追求。乡愁是传统热爱故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尚德行和品质。思乡之情,自古有之,这方面的诗词文学作品无计其数,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唐代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把"乡"与"愁"联系在一起用来形容思乡情的,可能最早要数唐代早期诗人崔颢的七言诗《黄鹤楼》,其  相似文献   

8.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婆婆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领所题(黄鹤楼卜诗。此诗构思奇特,格调优美,据(居才子传》载,诗仙李白登黄鹤楼见崔初所题此诗,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额题诗在上头。”可以说,黄鹤楼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崔领的这首名作及崔、李轶事有着重要的关系。楼台亭讲多便联。黄鹤楼历代担联之多领天下之先,而这些模联又多与崔领题诗紧相关联。清代陈兆庆写的一副标联,上联开首为:“一枝笔挺起江汉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121-127
<正>《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鸿篇巨著,是历代中医学者研习中医学的第一部必读书,当今各中医药院校均开设有内经课程。《内经》教学中值得探讨的地方固然不少,但在笔者看来,最值得警惕的是盲从古圣原典与盲从教材两种错误倾向,而作为教师应做到两个不盲从。1不盲从古圣原典《内经》以降,古医家多认为其是上古圣贤所著,堪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8)
《养生堂》是北京卫视的一档健康养生类节目,以疾病预防、宣传健康养生理念为内容。近几年,《养生堂》取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社会影响力。本文将从传播效果的三个方面传播主体、传播技巧和受众三个方面分析《养生堂》的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在我国诗歌艺术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历代研究者都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对历代"比""兴"的不同研究进行归纳,从内容、表现手法、艺术表现效果及逻辑思维过程四个角度来梳理,并给予一定评价,可以让初学者对《诗经》比兴研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6)
《见字如面》是国内首档读信节目,其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讲述中国故事的形式也为我国文化类节目树立了榜样。本文从文本内容之美、形式结构之美和受众审美接受三个方面对《见字如面》节目进行研究,探寻提升当下书信朗读等文化节目传播美感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毁去一百年之后,一座新的黄鹤楼在今天落成了。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体量之大超过历代古楼,建筑形象也与之不同,那么,它是否配得上这座千古名楼的盛“名”呢? 为了回报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仅从设计角度谈谈我们的思考与探索,并求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4.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盛名天下。俗以“江南三名楼”称之。“江南”是否仅意指三楼均在长江之南?名楼天下有,非独处江南,但却不见有“江北”几大名楼说法。故这“江南”二字已超出寻常地域意指,含更多文化内蕴。是怎样的文化内蕴?自然,最明显不过当是:说到岳阳楼,即想到范文正公《岳阳楼》记;谈到滕王阁,必要讲到才子王勃《滕王阁序》;至于提起黄鹤楼,那就更会有一篇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随之脱口: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
央视《新闻联播》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的象征,主持人语言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新闻联播》中的作用是什么,主持人语言的仪式化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本文从国家形象、语言形象以及语言文化形象的传播与维护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5):27-31
在《水浒传》续书传播中,连环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水浒传》续书连环画文字大为精简,不仅保留了原书的优点,而且表现内容与人物特点更加集中、鲜明,同时因其汇集名家精心绘制,更为《水浒传》续书的传播增色不少。可以说,《水浒传》续书连环画对《水浒传》续书的传播和接受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成为了《水浒传》续书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4):94-97
译作的接受深嵌于一定的社会语境中。本文从社会学的方法入手,通过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观的译作接受环节参与者,以及微观的翻译原则和译本呈现三个层面,对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接受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白话文大潮和"儿童本位"观的盛行,为译本的接受提供了良好的文学场域助推力;场域内多个知名学者大力推荐,扩大了赵译本的接受与传播;译文使用了准确又自然的白话文,其内在质量是译本接受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戴晓彤 《城建档案》2013,(12):13-17
昔日古城著名的皇家藏书楼 藏书活动是华夏文明灿烂辉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时代文化继往开来的重要基石。镇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上众多名篇巨著的诞生地,刘勰的《文心雕龙》为我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萧统的《文选》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部诗文选集;镇江还是历代名人藏书读书的圣地,萧统与读书台及增华阁,张玉书于八公洞,许浑与丁卯桥,米芾与宝晋斋,苏东坡与书经楼,冷士嵋与江冷阁等等历代流传。  相似文献   

19.
黄鹤楼     
黄鹤楼YellowCraneTower¥//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三国·吴于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城江夏(今武昌)以为安成地,在临江的黄鹄矶上筑楼,初时可能只是一座扼江的军事哨所。《南齐书》载有黄鹤楼事,可见齐、梁时代楼名已著。此楼命名的由来有三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5)
本文以《开封日报》的媒介融合转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开封日报》在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公众号以及客户端三个平台上发布文章的阅读数、转发数以及评论分享等数据,评估它们在移动化平台上的发展状况、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分析"两微一端"的传播者、媒介、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并指出其传播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