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在钢材中主要以化合物和间隙固溶体形式存在,后者常常是导致变形时效原因之一,因此了解钢中固溶氮的含量具有特殊意义。 钢中固溶氮有人亦称之为游离氮。它的测定方法可归纳为内耗法、溶剂法,电解法和氢中加热提取法。由于鞍钢研究的重点对象为低碳铝镇静钢,通常含有氮化铝(AlN),所以采用水溶液处理试样不够理想。近年来W.Oelsen和川村等人以及  相似文献   

2.
钢中固溶稀土的分离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电化学及化学法,探讨了影响定量提取稀土化合物和分离固溶稀土量的各种因素,如电解液、电解温度等。应用磺胺偶氮氯膦直接光度法测定稀土,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了检验。 一、实验及操作方法 为确定钢中固溶稀土是否存在?对电解液、电解温度等主要条件进行了选择实验。  相似文献   

3.
合金钢的稀土金属微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金泽洪 《特殊钢》1997,18(4):5-8
研究了稀土在合金钢中固溶的因素以及稀土对钢的组织性能、相变参数的影响,探讨了固溶稀土的微合金化作用。结果表明,经稀土处理后,钢中存在2×10-6~33×10-6的固溶稀土,其分布规律是晶界多于晶内,珠光体多于铁素体;固溶稀土还促使钢的相变点升高,C-曲线右移;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4.
钢中稀土微合金化作用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林勤  宋波  郭兴敏  张梅 《稀土》2001,22(4):31-36
低氧硫钢中室温下稀土固溶量达10-5~10-4,MnS夹杂完全变质后,稀土固溶量显著增加,酸溶铝,Nb,Ti均有利于提高钢中稀土固溶量.固溶稀土偏聚在晶界,减少硫、磷在晶界的偏析,渗碳体中固溶稀土多于铁素体.稀土和碳相互作用,减少珠光体数量、珠光体片间距和渗碳体厚度,细化珠光体组织,提高硬度.稀土对钢的强度影响具有两面性,稀土能提高锰碳钢的屈强比和有利于改善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强韧性.稀土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发展具有中国资源优势的稀土微合金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成本超高强度钢的开发问题,在国外材料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低成本Ti微合金化超高强度钢,弥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空白;同时通过力学测试、微观组织表征、析出相分析等方法揭示了Ti微合金化对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影响规律及强韧化机制,为低成本超高强度钢板新材料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数据积累与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Ti微合金化试验钢与基础钢相比,屈服强度相当,断面收缩率从33%提升至44%,低温冲击韧性也从22.6 J提升至26.7 J,可见Ti微合金化试验钢具有更好的塑韧性匹配;其主要原因是Ti微合金化试验钢中有较多的MC型和M3C型碳化物析出,使得基体中固溶的C质量分数从0.287%降至0.247%,同时Ti微合金化使得试验钢的原奥氏体晶粒由9.5级细化至11.0级,有效晶粒尺寸从1.8μm降低至1.3μm。计算结果显示:Ti微合金化试验钢碳当量较基础钢明显降低,因此焊接性能更好;Ti微合金化试验钢通过降低固溶强化、提高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实现了屈服强度的提升,并保障了韧性和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6.
快冷条件下钒对中低氮钢晶粒尺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轧制试验,研究了中低氮含钒钢在轧后快速冷却条件下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和屈服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入钒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原因是在快速冷却条件下中低氮含钒钢中的钒全部固溶在基体中,固溶的钒降低铁素体的实际相变温度,从而细化了铁素体晶粒.  相似文献   

7.
摘要:通过热处理试验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实验,对含铌与不含铌的2种试验钢在不同均热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情况及含铌钢中铌的固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热温度低于1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均小于无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含铌钢奥氏体中固溶的Nb逐渐增多;均热温度升至1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较无铌钢无明显细化。通过相分析试验研究实际Nb的固溶量与均热温度的关系,发现实际测量得到Nb未溶量随均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比Nb在奥氏体中的实际固溶与理论固溶的关系,寻找适合的含铌试验钢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借助光学显微镜(O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分析手段,通过热处理试验,热力学模型计算及therme-cacl软件分析等,研究了再加热过程中管线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微合金元素溶解和析出行为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再加热温度1 180℃、保温1.5 h时,此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存在以下规律:Nb钢(61.14μm±5.59μm)钢>QNb-V>QV,进一步证实在该阶段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主要与Nb元素固溶量成正相关。在再加热温度1 180℃、保温1.5 h下Nb-V试验钢和Nb钢原奥氏体晶粒尺寸、Nb固溶量都在相近的范围内,从再加热阶段进一步验证了含V管线钢的可行...  相似文献   

9.
氢抽取法测定硅钢中固溶氮和有效粒度氮化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向硅钢中微量铝含量的变化对再结晶效果和磁性产生显著影响,这与抑制体AlN的析出数量和粒度有关.因析出物极其弥散,X射线衍射强度减弱至无法测量;电镜分析也难以定量.曾用电解法和碘甲醇法测定化合氮,再与总氮差减求得固溶氮.由于无法确定不同粒度AlN的数量,且因极细微粒(<100A)易受试剂浸蚀或穿滤损失,使结果难以解释材料的性能.本文在前人用氢抽取测定钢中固溶氮,以及研究氢与钢中AlN反应行为的基础上,试验确定了分步测定固溶氮和有效粒度AlN的方法,所得结果对铝含量控制有指导意义并已用来阐明铝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稀土微合金化作用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稀土作为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固溶量及固溶度的测定方法,并就固溶稀土的分布和其对晶界、相变及组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稀土在钢中微合金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为成品管热处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了固溶处理制度对S30432耐热钢中含铌MX相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对两种不同化学成分的S30432耐热钢管分别进行不同的固溶热处理,通过光学金相法及定量化学相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微观组织和钢中含铌MX相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对含铌MX相析出行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S30432钢中固溶处理对含铌析出相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微库仑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而准确的分析方法,国内已广泛用于环保及石油产品中痕量硫的测定,近年来,又成功的用于钢铁及纯铁中痕量硫的测定,其检测下限为0.0001%.用微库仑法测定氧化镁中痕量硫是一种新的尝试.氧化镁作为碱性氧化物,易溶于酸中甚至乙酸中.经试验证明,氧化镁中硫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因此,采用氢碘酸  相似文献   

13.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钢中微量铬和锰郑礼胜,王士龙(山东建材学院应用化学系,济南,250022)在钢铁分析中,钢中微量铬、锰的测定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由于恒电流库仑滴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而且比容量分析更易自动化,也无需配制标准溶液,因此特别适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热处理试验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实验,对含铌与不含铌的2种试验钢在不同均热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情况及含铌钢中铌的固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热温度低于1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均小于无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含铌钢奥氏体中固溶的Nb逐渐增多;均热温度升至1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较无铌钢无明显细化。通过相分析试验研究实际Nb的固溶量与均热温度的关系,发现实际测量得到Nb未溶量随均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比Nb在奥氏体中的实际固溶与理论固溶的关系,寻找适合的含铌试验钢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实验钢经过真空感应炉模拟冶炼、实验测定、金相观察和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稀土在高碳Nb钢中的赋存状态和存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钢中硫化物夹杂、微观组织及相变点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高碳Nb钢而言,加入大量的稀土并不能无限制的增加钢中固溶稀土含量,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固溶稀土含量的最大值可以达到0.0151%。固溶稀土的存在可以改变退火态高碳Nb钢的珠光体形貌、细化热轧态的奥氏体晶粒尺寸,提高高温下奥氏体长大温度,降低Ac1、Ac3、Ar1、Ar3的相变温度和钢的线膨胀系数,提高Ms点的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处理试验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实验,对含铌与不含铌的2种试验钢在不同均热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情况及含铌钢中铌的固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热温度低于1 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均小于无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含铌钢奥氏体中固溶的Nb逐渐增多;均热温度升至1 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较无铌钢无明显细化。通过相分析试验研究实际Nb的固溶量与均热温度的关系,发现实际测量得到Nb未溶量随均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比Nb在奥氏体中的实际固溶与理论固溶的关系,寻找适合的含铌试验钢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应用SDSM-IV定硫仪(库仑滴定法)测定焦炭中全硫的方法,研究了库仑滴定法测定焦炭中全硫的影响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方法操作简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Ti对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钢中TiN(TiC)的固溶和析出规律及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Ti微合金钢的相关生产 工艺特点;并结合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工艺特点,分析了Ti微合金化技术在TSCR工艺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稀土在重轨钢中作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中频炉冶炼不同稀土含量的高碳重轨钢,进行解剖分析并做各类力学性能和物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稀土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固溶量很低;固溶稀土可降低磷在钢中的偏聚,有利于改善钢的韧性;稀土可细化钢的一次枝晶尺寸,细化钢的晶粒;少量稀土可以改善钢的冲击韧性和高温塑性,稍稍提高钢的断裂韧性;稀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钢的耐磨性;用稀土处理重轨钢,适宜的稀土加入量应在0.15%以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钛微合金化钢在箱式电炉中加热至850~1 250℃保温30 min,观察其奥氏体晶粒组织及Ti的析出粒子分布情况,研究钛微合金化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及Ti的固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存在两个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分别为1 050℃和1 250℃,与Ti两种析出粒子的固溶温度相对应,但数值比固溶温度低。分析奥氏体晶粒两个阶段的长大过程发现,随着TiC析出粒子的溶解,晶粒长大激活能从265.6 k J/mol降低至239.8 k 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