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ERP逐步被企业昕接受,ERP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国内ERP厂商开始试图在概念引导上先人一步。没等ERP市场真正开始红火起来,以“超越ERP”为主题的造势风潮开始兴起,一批新概念风起云涌地在国内厂商中推行开来,但是具有好概念的ERP不代表这就是真正实用ERP,今后ERP产品发展的一个必然趋  相似文献   

2.
每次采访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他都会带给记者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以及对这个行业独到的见解。王兴山告诉记者:“我最近常在思考,10年前我们做财务软件的时候做得很好,后来做ERP也发展很好,但今天的优势,未来三年仍会处于优势吗?中国企业的战略、定位、核心能力到底在哪里?”王兴山认为,中国ERP厂商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除了要抓住自己的核心市场,更要和优秀的客户一起,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正是这样,浪潮ERP取得了连续三年超过50%的增长。“高端ERP的三个世界”ERP软件市场目前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关键点是建设…  相似文献   

3.
日前,著名管理软件厂商天思软件集团发布了一款新产品“天思经理人ERP系统”,引起了同行的极大震撼,纷纷指责天思软件集团把家电产品的价格战引入IT行业的ERP市场,亦有IT行业专家指出,天思经理人ERP推出,势必引起ERP市场的新一轮洗牌。  相似文献   

4.
与ERP、PLM等产业不同,OA应用发展了多年,产业边界依然不明确、不清晰,用戴珂的话说,过去,凡是没人管的都是OA.什么都做。与此相关,“协同”概念从点击科技开始提出到现在也已经有三、四年了,虽然业界“叫喊”了多年,但是,戴珂说:“由于理念不清,混淆了市场.误导了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需求,也使得协同软件发展缓慢。厂商众多,“死不了,长不大”,产业积贫积弱。”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明确了自身的需求之后,就要考察ERP厂商的背景。企业在有的放矢地考察了ERP厂商之后,就开始要选择恰当的ERP软件了。实施服务能力也应该列为企业选型的重要依据之一。价格不应该是企业选型的重要因素,至少不能成为选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ERP应用历经二三十年的艰难历程,时至今日,无论从企业快速发展对ERP的迫切需求和人们对ERP认识的逐步深入,还是从大中型企业ERP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和ERP应用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来看,我国企业ERP应用都已经到了深化应用的阶段。那么深化应用的目标与方法是什么?笔者基于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我国企业深化应用ERP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以深化应用ERP全面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有关“ERP是否过时”这一观点,应众多读者的强烈要求,e—works紧紧围绕ERP的理论、技术、产品与应用展开了全方位的讨论,并且广泛邀请企业、专家学者、信息化厂商和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参与,以此来帮助广大制造企业提高对ERP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厂商“供”与企业“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是今天我们面对的问题与困惑,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但也只有问题找准了、摸透了,才能进一步“寻根觅源”.将信息化建设深入下去。在IT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薄弱环节在哪?厂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周到和全面?IT厂商要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运作时间等方面苦下功夫,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竞争压力。可以说ERP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日前,笔者在电话中接受“非典”对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佳)乃至ERP产业的影响采访时回答说,“非典”短期内对市场可能有点影响,但从长远来看,“非典”反而会造就ERP厂商。危机预警,重在机制和佳公司有几位高层人员来自美国,其中一位叫Steve Su,目前主管和佳产品研发和项目实施工作。据Steve描述,“911”事件发生时,他正在美国世贸大厦隔壁的一座大楼工作,目睹了世贸大厦从遭袭击到些ERP厂商纷纷歇业,甚至裁员,和佳却岿然不动,“非典”几乎没有给和佳造成损失,应该说和佳的“危机防范预警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  相似文献   

10.
《机电工程技术》2003,32(3):7-7
今年“863计划”中的ERP课题的招标结果已基本确定,用友、金蝶、金思维、和佳等四家ERP(企业资源信息管理)企业将担负起对“具有中国自主版权的新一代ERP产品”的研发任务。这一耗资超过2000万的课题,目的是“希望研究能够与国际ERP产品抗衡,并且满足中国企业未来持续发展需要的国产ERP产品。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ERP产品标准提供基础”。该标准的主要作用有三个:第一,为确定什么是ERP划定界限;第二,为ERP的实施提供严格的程序;第三,为ERP的实施成功制定比较量化的标准,从而减少厂商和客户之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产品的普及化应用,都与能否实现大众消费、厂商是否具有规模交付能力以及产业链是否成熟这三者紧密相连。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第一套MRPll软件以来,中国ERP市场已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早期的ERP应用,以引进国外ERP为主。由于其产品不适应中国的商业环境,以及中国企业自身管理与应用基础薄弱,ERP应用一度陷入失败多成功少的困境,甚至社会上出现了“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论调。  相似文献   

12.
一说ERP,在会场一直没说话的福建凤竹董事长陈澄清马上接口说:“ERP害死人了。厂商给我们描绘了把眉毛成本都能算出的共产主义蓝图,点了SAP这么好的菜企业却严重消化不良,2000多万的投入让我们吃够苦头。”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ERP市场发展的轨迹,与20世纪最后五年CAD/CAM市场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突显的特征是市场价格大战让厂商透不过气来;对于用户而言,更多的感受是ERP软件供应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市场和概念炒作。今天,CAD/CAM已经进入资本、品牌、技术和用户群趋向集中的竞争佳境,市场更趋理性。ERP佳期几何?即将走过2005,“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一个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强调“节能、降耗、环保”新型经济的发展阶段,制造业试图突围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ERP厂商、市场与产业在“战国”群雄角逐的历练之后,能否达成更加务实、理性和成熟,观望中的用户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及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企业进入新一轮ERP应用的热潮,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由于技术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企业对ERP认识的不断加深,企业被迫愿意接受ERP。因为在企业中已经形成这样的一种共识: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为什么这样?如果企业不去做,而国外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们如何与人家  相似文献   

15.
关于ERP,各界人士对它是众说纷纭,同时,ERP在国内的发展也是历经波折。当前ERP的发展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各厂商又开始纷纷推出自己的新概念,这使得ERP的理论空前繁荣,但这同时也让用户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公开竞标,最后只有金思维等少数几家厂商入围。企业关心的问题是成本核算、采购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既是中国企业的管理重点也是化工行业ERP的难点。金思维化工行业解决方案中不仅涵盖了上述内容,而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企业对金思维的“金色快车”服务和“驻点式”实施也非常认可。  相似文献   

17.
每次采访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他都会带给记者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以及对这个行业独到的见解。王兴山告诉记者:“我最近常在思考,10年前我们做财务软件的时候做得很好.后来做ERP也发展很好,但今天的优势.未来三年仍会处于优势吗?中国企业的战略。定位、核心能力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中国ERP市场出现普及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ERP进行企业管理.对此ERP厂商根据市场的变化也在做相应的调整,从服务大型客户、集团客户开始向服务中小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ERP的实施是“一把手工程”,是因为ERP的实施牵扯到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和部门的每个员工,很多日常的手工业务流程要有很大的变化,甚至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会有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和权利的再分配,因此只有“一把手”才能真正掌握企业内部的工作调配。但是说“一把手”重要并不是要CEO自己挂帅实施ERP,而是要找到合适的人并赋予他合适的权利来具体推动项目进行,这个高层助手就是—首席信息主管(CIO),所以理准确地讲ERP的实施是:“一把手 CIO”工程。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IO的角色定位,取决于CIO与CEO的成功沟通和互动以及他们之间权力的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20.
标准化与PDM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化工作同样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标准化不只是制定各类产品标准,更重要的是制定各种“游戏规则”,以保证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CAD、CAM、ERP……发展到今天,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由于这些系统是分别开发的,因而在使用这些系统之后,也产生了许多“信息孤岛”,CAD的信息在CAM、ERP中要重新输入方能利用,这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出错。为将 CAD、CAM、ERP等集成起来,PDM (产品数据管理) 便应运而生。 PDM 是以软件为基础,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