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轴类自动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针对活动顶尖回转时存在回转误差和影响被测零件的测量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两死顶尖定位无鸡心夹头驱动的轴类零件回转精度的测量方法,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设计.最后给出了摩擦驱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程应用中回转类零件的圆度测量精度不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Zernike矩亚像素边缘特征提取算法的回转类零件圆度视觉测量方法。建立了回转类零件轴截面图像的机器视觉测量系统,在分析零件轴截面图像特征的基础上,将传统的Zernike矩算法与最大类间方差法相结合得到改进的快速算法,提高了亚像素边缘点的定位精度。建立了轴截面圆度测量数学模型,应用标准量块对系统进行标定,实现了回转类零件直径与圆度的非接触式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使直径与圆度的测量达到亚像素级精度,还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造成的低效率与误判,实现了快速、准确、非接触式测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工厂生产线上对于轴类零件回转精度的测量,仍采用千分表等传统仪器进行手工测量,视觉误差以及手工测量数据的少的问题,难以对零件数做出准确的评价。为此,针对轴类零件本文设计了一种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新装置,它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轴类零件测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评价。它不仅适用于单一参数的检测,同时也适用于多参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一、轴类零件顶尖支承加工法的改进轴类零件加工时回转精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支承的回转精度。顶尖支承是最常用和较理想的形式,它的合理设计和应用是提高轴类零件回转精度的关键。1.提高顶尖定承精度的要求精密磨削情况见图la,回转砂轮1,对加工工件2和顶尖支承3给一定方向的径向切削力和随工件往返磨削方向变动的轴向力。@@为唐轮与工件间前后相对运动(1)由于支承固定,工件回转,径向切削力方向不变,支承接触区理论上变化不大,回转精度主要决定于工件顶尖孔的形状精度,与顶尖本身关系较小。(2)由于往复磨削时轴向切削力的变…  相似文献   

5.
1轴类零件顶尖支承加工法的改进轴类零件加工时回转精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支承的回转精度。顶尖支承是其最常用和较理想的形式,它的合理设计和应用是提高轴类零件回转精度的关键。1.1提高顶尖支承精度的诸要求在精密磨削时(图1a),回转砂轮1,对工件2和顶尖支承3产生一定方向的径向切削力和随工件往返磨削方向变动的轴向力。图11.回转砂轮2.工件3.顶尖支承(1)由于支承固定,工件回转,径向切削力方向不变,支承接触区理论上变化不大,回转精度主要决定于工件顶尖孔的几何形状,与顶尖本身关系较小。(2)由于往复磨削时轴向切削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大型回转零件回转精度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回转精度的误差组成,讨论了几种公差控制方法。以公司研制的大型开放式等中心旋转机架的滚筒为例,对精度设计,工艺保证及测量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实践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对大型回转类零件回转精度的设计及评价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Labview的圆柱度误差测量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锋  朱孔敏  邱明 《轴承》2007,(11):43-47
圆柱度误差是评价轴类零件表面形状误差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回转部件的回转精度,还影响零件的振动、噪声及使用寿命。首先建立评定圆柱度误差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步进迭代法对最小区域评定进行优化,最后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设计出了圆柱度误差测量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能满足测量精度,人机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轴类零件的圆度、圆柱度、同轴度、跳动、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等多种质量指标的综合检测,满足轴类零件高精度、高效率、多误差的检测需求,采用现代机床设计理念,创新设计了轴类零件定位夹持回转机构和轴类零件测量机构,研制了一种契合企业生产节拍,测量环境要求低的多功能全自动智能测量仪。该测量仪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精度高、检测功能多、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9.
回转类非圆零件轮廓廓形是x-c轴联动协调运动的结果,研究该类零件的x-c轴联动运动规律,对于提高回转类非圆零件的轮廓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x-c联动磨削的加工原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由回转类非圆零件外轮廓的曲线方程建立了x-c联动运动的数学模型;与现有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回转类非圆零件的x-c联动的通用数学模型,约束两轴联动过程中动态控制砂轮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砂轮与轮廓始终相切,可实现回转类非圆零件的精确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10.
一、轴类零件顶尖主承加工法的改进轴类零件加工时的回转精度,主要决定于支承的回转精度。顶尖支承是其最常用和较理想的形式,它的合理设计和应用是提高轴类零件回转精度的关键。1.提高顶尖支承精度的要求。在精密磨削工件外圆时,回转砂轮对加工工件和顶尖支承给予一个固定方向的径向切削力和随工件往复磨削方向变动的轴向力。1)由于支承固定,工件回转,径向切削力方向不变,支承接触区理论上变化不大,回转精度主要决定于工件顶尖孔的几何形状,与顶尖本身关系较小。2)由于往复磨削时轴向力的变动,使支承系统中的轴向间隙和支承的…  相似文献   

11.
非圆轮廓随动接触测量方法研究对实现曲轴、凸轮轴等复杂轴类零件高精度、高效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轴类零件非圆轮廓表面检测设计了一套接触式随动测量方案。借助头尾架环规建立工件坐标系,提出了回转中心与顶尖几何中心相对位置关系标定方法,建立了随动接触测量装置沿工件轴线方向运动时与回转轴线不平行引起的系统误差计算模型。利用凸轮基圆区域的转角与径向尺寸进行基圆最小二乘圆心位置寻优,以实现凸轮偏心修正,采用敏感点法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凸轮升程误差评价模型。仿真分析了随动接触测量装置安装误差与顶尖几何中心标定误差对凸轮升程误差评定的影响。与ADCOLE 1200SH专用量仪的对比试验和重复性测量试验研究表明:SE13-J10型轴类零件随动接触测量机的凸轮尺寸、形位误差测量精度和重复精度满足轴类零件高精度测量需求,验证了接触式随动测量方案与凸轮误差评价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四轴回转类零件三轴简化设计制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一种三轴简化设计制造四轴回转类零件的一种方法,避免了四轴回转类零件复杂造型设计,使设计过程更加简单、快捷,也使NC编程更为方便。并基于VB6.0设计开发NC程序转换器,其方法对应用开发多轴零件设计加工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回转类零件作为制造业中的关键零件,应用非常广泛,其加工(如轴类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参数监测(如平面磨床砂轮尺寸实时监测)精度要求较高,必须通过使用高效的检测方法对回转体的参数进行精密检测,才能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采用光学非接触精密测量方法,实现了对回转体零件圆度误差的快速测量与评价。该方法应用于回转体零件的生产质量检测,极大地提高了回转体圆度误差测量的检测效率、准确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很多回转体类零件存在一些空间狭小、截面复杂、槽底直径要求公差严格的外圆径向槽结构,目前缺乏一种适用于此类零件通用、高效的测量工具。为此,针对单位设备现状,笔者设计了一种可调式直进千分尺,有效解决了此类零件的测量难题,大大提高了产品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胡新生  张玉 《工具技术》1997,31(12):32-35
运用半径增量法,建立了大型轴类零件同轴度误差的最小二乘法和最小条件法两种评定方法的实用数学模型。介绍了采用微机控制的大型轴类零件同轴度误差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系统的组成。在STD工业控制机的控制下,系统可自动实现测头调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测量结果显示和(或)打印。运用该系统对工件进行了实际测量。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安装调试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测量速度和测量精度均较高。在车间条件下,既适用于加工中的大型轴类零件同轴度误差的在机测量,也适用于处于正常使用安装位置的大型轴类零件的在位测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回转分度类零件的结构分析,设计出了系列加工回转分度类零件的卡具,使零件定位合理准确,在保证零件精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大型零件的在线测量精度是大型机械加工的重要课题.针对大型回转体零件的加工环境,提出了一种以被测大型零件的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面和夹紧面,使测量装置安装在被测零件上,应用激光脉冲测距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实现对大型回转类零件形位误差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薄壁回转类零件刚性差,数控铣削过程中在夹具夹紧力和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加工变形,严重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问题,分析和阐述了制约薄壁回转类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设计并制作了针对某产品滤清器法兰的四轴装夹辅助工装,并对工装装夹位置布局和夹紧力进行了优化,有效地降低了由于装夹不当所引起的零件变形程度,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9.
静压回转轴的回转振摆静压轴承具有平均效应作用,因而,回转轴的回转精度比轴和轴承的加工精度高一级,最高精度可达0.01微米。但是,滚动轴承就很难获得这样高的回转精度,这是由于滚动轴承回转轴的回转精度与轴和轴承的加工精度成正比。组成滚动轴承轴系的轴、滚动体、内外套圈、轴承座相互为固体接触。因而,回转中心的位置取决于各组成零件之  相似文献   

20.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响应的滞后影响着回转类非圆曲面零件的廓形精度,而其廓形精度作为该类零件的主要精度指标,对于设备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介绍了x-c两轴联动的磨削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数控机床各伺服轴跟踪位置控制技术和以轮廓误差为直接目标的交叉耦合控制技术现状,并提出了其他影响非圆零件轮廓误差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