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石治水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入朝辅政,出任宰相,他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对黄河治理也十分重视。当时,黄河继商胡决口,河道改向北流经恩州、冀州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入海之后,又于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在大名决口,向东冲出一条分支,名为二股河。由于河势壅塞不畅,决溢泛滥加剧,因此围绕黄河维持北流还是疏通二股河,回归故道东流的问题,在朝廷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王安石力主导河东流。他认为,黄河决口是由于泥沙太多,淤积严重,若听任下游河道分作北流、东  相似文献   

2.
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夏,黄河在崔镇(在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北)决口,清口被淤,高堰被冲,淮水南徙。明代黄、淮、运三河通过洪泽湖交织在一起。黄河决口事关漕运线的安危,因此决口引起朝臣的纷纷议论。当时独揽朝权的张居正主持召开了一次讨论治河策略的会议,河漕尚书吴桂芳和河都御史傅希挚二人各持己见,争辩激烈,结果黄河仍泛滥,决口仍横流。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夏,张居正终于发现了一位合适的河督人选,他就是杰出的治河名家潘季驯。潘季驯,字时良,浙江乌程人,嘉靖二十年进士,这次主持河务已是他平生第三次了。他前两次虽然任职期短,  相似文献   

3.
王鼎治河记     
道光年间,清廷《臣王鼎古稀之年余督河工,整治黄河之急,用垂暮的生命写出一曲治水壮歌。王鼎,陕西蒲城人.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生,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帝。他少时家贫,致力攻读,嘉庆元年(公元!796年)中进士。入仕途后,官阶步步高升,先后任翰林院待读学士,礼、吏、工、刑四部侍郎、产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本阁大学士等职。王鼎秉性刚直,为官清正,处本干练,廉洁爱民,素有“王青夭”美称。近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发大汛,洪水在祥符(今河南开封)一带清堤决口,祸及豫、苏、皖二…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曾经亲自到黄河堵口工程现场视察,并写下了两篇著名的《瓠子歌》,生动地记述了瓠子堵口工程的施工过程。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在濮阳境内的瓠子向南决口,滔滔洪水一泻千里,直灌巨野泽,然后又漫流经泗水入淮,泛滥十六郡,形成黄河历史上的一次大改道。河决以后,汉武帝曾派人主持堵口,但因水势过大,没有成功。正当他考虑是否要再  相似文献   

5.
“贾鲁治黄河,恩多想屯多。千年百载后,恩在想消磨。”这是清人曹玉河题写在贾鲁庙门上的一首咏惊涛,感喟贾鲁治河功过,读来很是耐人寻味。贾鲁(公元1297-1353年),山西高平人。从小就勤奋好学,长大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细心,颇具真知灼见。他在元朝做官32年中,关心水利事业,同情人民疾苦,是位政绩不错的汉族官员。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河息特别严重的一个朝代,河堤多年失修,经常决口成灾。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四月,连降大雨20多天,黄河暴溢,平地水深二大,“河决白茅提,又决金堤.方数千里,民被其息”,灾及j勇阳…  相似文献   

6.
潘季驯     
潘季驯(公元1521~1595年)字时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从明嘉靖44年(1565年)至万历20年(1593年)的27年间,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对明代治河做出了积极贡献黄河自金章宗明昌5年(1194年)于河南阳武决口南  相似文献   

7.
《山西水利》2009,25(1):55-55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曾任工部尚书(相当于工程部长)、总治河防使(专司治河的大臣)。他的治河方法是“疏、浚、塞并举”,主要措施有三:一是整治旧河道,疏浚减水;二是筑塞小口,培修堤防;三是堵塞黄陵口门,挽河回归故道。黄河在曹县白茅决口,泛滥横流达7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贾鲁主持堵塞白茅决口工程。四月兴工,  相似文献   

8.
论黄河长治久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就如何实现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对治黄工作提出的“堤坊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4项目标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1)黄河大堤5种决口形式(漫决,冲决,溃决,凌汛决口和人为决口)中,通过水库调节可以解决凌汛决口,对提坊威胁最大的漫决,冲决,溃疡问题需要采取加高加固堤防,库群联合调度,运用分滞洪区,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中以解决。(2)黄河不断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通过行政,经济,工程,科技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去努力实现。(3)要保证黄河水质不超标,一是流域机构的水资源保护部门要提出沿河每个省(区)的最大许可排污量,二是要将水质监测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社会舆论进行监督;三是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制裁。(4)黄河河床的不断抬高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滗不平衡所致,加强水土保持,加快 游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和河口治理,适时调水冲沙是抑制黄河河床抬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山西水利》2012,(11):37
现代史上黄河的一次人为决口发生于1938年6月6日,决口地点在河南郑县(今郑州)花园口。 1938年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在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下,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本侵略军的追击,下令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然而,这一人为改道,却使滔滔黄河倾泻东南,造成河南、  相似文献   

10.
谈到黄河断流时,普遍认为始于1972年。其实黄河断流的现象早已见于记载。据《今本竹书纪年》,周贞定王六年(公元前463年),“河绝于扈”,黄河曾经在扈(今河南原阳县西)一带断流。 黄河断流主要是由于干旱引起的,如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月全国大旱,“河、洛、江、汉皆可涉”,黄河和其他大河都可以涉水而过;黄河决口改道后,由于河水溢出或流入新的河道,也会使下游断流。如清道光二十二年(1824年),黄河在桃源县(今江苏泗阳、泗洪县)十五里堡、萧家庄决口,主流夺六塘河入海,使萧家庄以下河道断流。 断流一般发生在黄河下游,但个  相似文献   

11.
严明法纪强化管理历代加强管理,都很注重严明法制纪律,甚至用酷刑来保证管理法令、法规的贯彻实施。最严厉的是,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十一月,黄河在增州即今河南省濮阳附近决口,泛滥豫东、鲁西数州,灾情十分严重。受灾州县官员纷纷向皇帝告状。最后皇帝将...  相似文献   

12.
管理机构不断发展完善北宋时期,黄河有一支经由今河南省内黄、南乐一带向北分流,经今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由天津入海。当时黄河屡年决口泛滥,太祖皇帝在开国不久即分别派遣朝臣到出险地点视察,组织兵丁民夫对决口进行堵复,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正...  相似文献   

13.
远见卓识的备非常思想西汉时期,黄河干流由河南省新乡以东向东北流,由今沧州市以北入海。武帝时,黄河曾在今河南省濮阳附近向南决口,给豫东、鲁西南、苏北、皖北造成严重灾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决口持续20多年才培复。该决口堵后,不久黄河又在今河北省...  相似文献   

14.
段祥宝  毛佩郁 《人民黄河》1998,20(10):23-26
1淮河洪灾与淮河防洪概况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经安徽省到江苏省人黄海,全长1000km。从源头到洪河口为L游,长360km,河道比降大;洪河口(王家坝)以下比降突然减缓,到洪泽湖三河闸为中游,长490km;洪泽湖以下为下游,长150kmo沿河堤防见图玉。囹l淮河中下依爆除仿冒淮河原是一条从盯胎经淮阴到滨海云梯关外独入黄海的河流。1128年黄河向南决口夺淮,到1855年铜瓦厢决口向北改道入渤海。这700多年间,黄河游荡于西抵颖河、东至泅水的淮北平原上。由于黄河泥沙严重淤积于淮河主河道,使下游河道入江、入海出口不畅,中、下游防洪负…  相似文献   

15.
以工代赈休养生息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历代有作为的皇帝,都重视农业,懂得劝农耕桑,发展生产的道理。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春,在维修漳河闸坝工程时,世宗皇帝明令有关官员要事先做好计划,“所须工物一切并从官给,毋令扰民”,即工程所需经费、工具、物料...  相似文献   

16.
<正>郭大昌(1742~1815年),字禹修,江苏山阳(今淮安)人,乾隆、嘉庆年间河工,精通堤坝工程,是黄、淮、运治理中的一位传奇性人物。郭大昌出身贫民,秉性刚正不阿,不与贪污成风的河道官员同流合污,深得百姓爱戴,被亲切地称为"老坝工"。1758年,16岁的郭大昌亲眼目睹了百姓因黄河决口而流离失所的惨状,立志做一名与黄河作斗争的治河工。后经人帮忙,进入河库道任贴书。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工程计算的财务收  相似文献   

17.
正高超,生卒年和籍贯不详,是北宋时期一名经验丰富的黄河河工,他曾巧妙堵塞黄河决口,由此在治黄历史上扬名。北宋庆历年间,黄河在商胡(现河南省濮阳县东北一带)决了口,百姓伤亡损失不少。附近军民拼力堵塞却无济于事。眼见缺口愈来愈大,朝廷便委派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负责堵复。黄河决口,需从决口河堤的两头填堵,填至中间,还剩一个小缺口时水流很急,非常难堵,这就是所谓的"合龙  相似文献   

18.
《山西水利》2012,(8):52-52
黄河由远古时代至北宋时期多次改道迁徙,大多与海河流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下游河道西起太行山南麓地区,东北至今天津一带入海,基本上是向北偏东方向。据记载,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在宿胥口决口改道,为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此次改道,大致经河南滑县、浚县、内黄、清丰、南乐,河北大名、馆陶,山东冠县、高唐、平原、德州,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析黄河河口尾闾摆动、大堤决口、三角洲演替过程与机制,认识到黄河河口尾闾每一次改道都再现了由地下河演变到地上河再决口改道的过程,而弯道环流裁弯取直过程中裁穿相对薄弱的悬河河岸,是近代三角洲以宁海为顶点自然决口与摆动的根本原因。1855年以来10条主要流路形成的整个近现代三角洲依次各存在第一代三角洲、第二代三角洲、第三代三角洲的自然叠加关系,1988年至今的现行清水沟流路第三代三角洲已成雏形。黄河尾闾摆动与三角州形成是黄河多沙河口几千年来的天性,要保障黄河河口的健康生命,不仅要为现行黄河河口尾闾留出一块可以摆动的第三代三角洲,规划流路河口也要留出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三角洲。  相似文献   

20.
挖沙降河试验与黄河口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殿魁 《人民黄河》1998,20(5):23-25
1997年水利部部署在黄河下游实施挖沙降河工程,并选定河口区垦利河段进行挖泥降河试验,为整个挖沙降河工程的实施做好科技准备。要确保试验成功,必须用好“三约束”理论,正确选择试验区段,采取正确的试验方法,做到“五个结合”,并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合理黄河的工程项目。如此,半可开创黄河治理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新局面。为石油开发晚好的基础条件、为黄河治理提供成功经验,将有力地推动沿黄经济的发展,使黄河滩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