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在我国文人五言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第一次把"人生"这一主题引进诗的领域,体现了深沉的生命意识。东汉末年残酷的社会现实推动着生命意识萌发时代的到来,《古诗十九首》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跟"人"紧密联系,体现在三个方面:游子的羁旅行役之情、思妇的闺怨哀思及其情感实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十三夜》、《虚构的家》、《不愉快的果实》三部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当代日本女性家庭地位、社会地位随时代变迁的过程,以及日本女性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心理、婚姻观和家庭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诗》之为经,与孔子的推崇直接相关。从孔子读《诗》的态度、观点中发现,孔子教读《诗经》,从一个较直观准确的角度反映了他的女性观。孔子对于女性,他是给予了一定的尊重与肯定的。但不可避免的,孔子也认为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只是男性的附庸,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其社会的价值只是建立在对男性依附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尺,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三十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朽的国民文学,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之一。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为背景,以主人公光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为主线,结合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女性在封建时代的爱情,以及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的角色扮演等现实情况,分析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女性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6.
王熙凤和蓓基·夏泼是《红楼梦》和《名利场》中两个主要的女性人物。本文探讨了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叛逆性格以及她们对男性中心社会所进行的女权主义抗争,通过分析她们的行为举止、性格情操、信念欲望等,来阐述18、19世纪中英两国妇女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和道德价值理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新古今和歌集》作为日本古典和歌的重要典籍之一,开启了日本中世文学审美典范,承继并完善了平安时代以来日本传统的审美理念。其中的古典主义倾向是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新古今和歌集》中的古典主义产生的历史契机、古典主义的传承与转变以及通过具体的歌例分析古典主义的审美呈现来全方位、多角度地解析《新古今和歌集》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公元754年,熏香由中国传入日本,平安时代后,熏香成为日本宫廷贵族文化的标志物之一。日本平安时代创作的宫廷文学中有不少关于熏香的记载。《源氏物语》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通过分析《源氏物语.梅枝》一节中出现的熏香,可研究与之对应的调香人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日本古代从无文字走向有文字的文明社会得益于接受汉字文化,在此基础上日本文学早期形态诗歌于7世纪中后期出现。日本诗歌一开始就存在汉语诗歌(汉诗)与倭语诗歌(和歌),不过大多数文学史著述对这两种语言的诗歌评价与态度存在明显的“温度差”。理解这种现象需要回到日本接受汉字文化的历史背景中,明辨以《怀风藻》为代表的汉诗与以《万叶集》为代表的和歌之间并非对立、优劣的关系,而是互相成就、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在平安时期摄关白、一夫多妻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贵族女性集中了多重社会矛盾,她们不仅成为男性政治斗争的工具,还要承受男性的性压迫.苦难的命运激发起她们强烈的内省精神.她们以敏锐纤细的感受将生活体验艺术地表达出来,这种纤细、内省又与日本平安时期烂熟的贵族文化精神高度一致.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与女性作家的主观务件在深层次上的遇合,成就了平安女性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在平安时期摄关白、一夫多妻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贵族女性集中了多重社会矛盾,她们不仅成为男性政治斗争的工具,还要承受男性的性压迫。苦难的命运激发起她们强烈的内省精神。她们以敏锐纤细的感受将生活体验艺术地表达出来,这种纤细、内省又与日本平安时期烂熟的贵族文化精神高度一致。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与女性作家的主观条件在深层次上的遇合,成就了平安女性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诗经·小雅·采薇》塑造了西周时期一个转战边关、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卒形象,诗中洋溢着戍卒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复杂感情:在回忆战时生活以及踏上归途之时,他满心忧伤;驰骋疆场,他慷慨激昂。这是一个有着饱满情感的“人”的形象。除了战争中的人,战争背后的人心系戍卒是隐藏在诗歌背后不可忽略的情感表达。战争中及战争背后“人”的在场是这首诗尤为凸显的诗性特征,人学立场也成为解读这首诗歌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3.
刘川创作的诗歌《织》原载于《诗潮》2001年第7~8月号,当年入选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诗歌。这是一首歌颂女性的诗,它以一个平常而简洁的字———“织”为标题和主线,将不同时代的女性———祖母、母亲、妻子和女儿贯穿在一起,从独特的视角刻划并歌颂了中国妇女们吃苦耐劳、节俭、母爱等伟大的品质和她们的辛劳。全诗共只有26行,作者对女性辛劳的刻划却是深刻而具体的。如同许许多多的子女一样,作者对祖母、母亲操持家庭的艰辛及对生活索求的稀少有太多真切的感受,因此诗才写得这样真实、感人,自然引起了读者的共鸣。粗略地分析,至少它在以下…  相似文献   

14.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亦作仲明,唐代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屡试不第,后随唐僖宗逃避黄巢农民起义入蜀,唐中和二年(882)僖宗特赐进士及第,不久擢升为工部侍郎。 秦韬玉在唐代末年诗人中颇有地位,有《投知小录》3卷,巳散佚,《全唐诗》辑录其诗36首,多数是七言律诗。《贫女》是其七律名篇,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古典和歌通过大量修辞技巧的运用来展现其简洁、含蓄、雅淡的特点,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日本和歌的修辞技巧进行探析,为鉴赏日本和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元代诗评家范德机在排类“乐府篇法”高下时,首列《焦仲卿》而并提《木兰诗》等五六篇为“上格”,“皆为绝唱”(《木天禁语》).《焦仲卿》即《焦仲卿妻》诗,又名《庐江小吏》/庐江小吏妻》;后人常取其首句径标其题为《孔雀东南飞》,或取首二字名之以《孔雀》.范论而后,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更极称《孔雀东南飞》“百代而下,当无继者”,“诚为古今绝唱”,而且断言“建安以还”“几于充栋汗牛”的古(拟古)诗中,“独《孔雀》一篇,更千百年无复继响”(《诗薮》).  相似文献   

17.
《万叶集》里的咏梅和歌集中出现在天平时期(729~749年),大多出自大伴旅人、大伴加持等贵族官人之手。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万叶集》咏梅和歌中梅与雪、梅与柳、梅与莺以及梅花"插发"等几种主要模式,指出其在构思、选材以及用词上模仿借鉴了魏晋南北朝至初唐的咏梅汉诗赋。但由于中日两国传统审美情趣的不同,汉诗赋与和歌的根本差异,《万叶集》咏梅和歌与魏晋南北朝至初唐的咏梅汉诗赋在意境和文化蕴涵上又存在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位居“第二性”的女性多处在“他者”与“缺席”之境,她们是被解放的对象或自我解放的主体实际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处于非解放状态。男性和女性的解放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实现男女共同解放与其同发展,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塑造的女性可分为三类: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家庭生活中的悍妒之妇和贤德之妇,巾帼不让须眉的才智之妇。她们分别作为落泊书生孤寂心灵的安慰者和苦难生活的拯救者、封建家庭德政的维护者,以及一种并未真正走向自主自立的“可敬”女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女性所背负的沉重的封建礼教的精神轭套——她们在总体上并未真正地展现出当时女性本真意义上的情感和欲望。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