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快速测定桂皮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桂皮醛在强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和乙二酸,然后用标准硫酸溶液反滴定剩余的碱,根据消耗的硫酸的量计算出桂皮中桂皮醛的含量。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双醛淀粉毒性低,化学活性高,广泛用于各种工业,是一种很重要化工原料,但我国对双醛淀粉开发和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正交优化法对制备双醛淀粉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5小时,高碘酸钠浓度为0.5 mol/L,pH值为4.0,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比为1.1: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正交优化法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5h,高碘酸钠浓度0.5mol/L,pH值4.0,高碘酸钠与淀粉的摩尔比1.1:1。  相似文献   

4.
桂皮醛在肉桂油/海藻酸钠抗菌薄膜中的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桂皮醛在肉桂油/海藻酸钠薄膜中的释放动力学规律.方法:以海藻酸钠为成膜基质,组成含有不同浓度肉桂油的肉桂油/海藻酸钠抗菌薄膜,研究肉桂油/海藻酸钠薄膜中的桂皮醛(肉桂油主要抗菌成分)在25℃水溶液中的释放规律.结果:桂皮醛的扩散速率系数和桂皮醛在水溶液中的瞬间释放浓度均依赖于肉桂油的浓度,它们随着肉桂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桂皮醛的释放动力学符合Fick第二定律.结论:肉桂油/海藻酸钠薄膜中的肉桂油浓度显著影响桂皮醛在水溶液中的表现扩散速率系数和瞬间释放浓度.  相似文献   

5.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枝中桂皮醛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桂枝中桂皮醛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 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 在检测范围0.010~0.252 μg/mL(R2=0.9996)线性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101.17%, RSD为1.60%, 依照该种方法测定6个不同批次的桂枝中桂皮醛含量。结论 该种方法在建立的检测范围内符合中药材及相关保健品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交优化制备双醛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正交优化法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5h,高碘酸钠浓度0.5mol/L,pH值4.0,高碘酸钠与淀粉的摩尔比1.1:1.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中国劲酒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以10%甲醇为提取剂,超声提取30 min,以乙腈-水(35:6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采用Shimadzu VP-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在290 nm检测波长下经HPLC检测,同时对流动相比例和提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桂皮醛浓度在0.0216~0.216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8.1%,相对标准偏差为1.63%,方法检出限为0.1μg/m L。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可用于中国劲酒中桂皮醛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桂皮醛与β-环糊精分子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对桂皮醛UV-vis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被β-环糊精包结后,桂皮醛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变,但吸光度值有规律的下降。Hildebrand-Benesi方程表明二者包结反应的摩尔比为1∶1,结合常数为533.6 L/mol。以桂皮醛为客体,β-环糊精为主体,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振荡时间对悬浮液法制备微胶囊中桂皮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皮醛含量随乙醇体积分数、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振荡时间延长而增加,但4 h后桂皮醛含量基本不再发生变化。在优化条件下,微胶囊中桂皮醛含量为103.6 mg/g包结物。最后以红外吸收光谱为检测手段证明了β-环糊精对桂皮醛的包结。  相似文献   

9.
双醛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碘酸盐氧化玉米淀粉的方法制备双醛淀粉,探讨了pH值、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比、高碘酸钠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投料方式对双醛淀粉中醛基含量的影响,得出双醛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条件。结果显示,在pH值为1.2~1.5、高碘酸钠与淀粉的摩尔比为1.1∶1、高碘酸钠浓度为0.5mol/L、反应温度在33~40℃之间、反应时间3h条件下,并采用将淀粉加入到高碘酸钠溶液中的投料方式,可得到高醛基含量的双醛淀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小儿温里止泻贴剂中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迪马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3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结果桂皮醛平均回收率97.54%,RSD 1.27%。结论本方法无干扰,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含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怡神胶囊中桂枝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包合物得率和包封率2个指标,优选研磨法制备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工艺条件为: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1∶6,β-环糊精与水的质量比1∶2,研磨时间30 min。结论桂枝挥发油包合物得率和包封率较高,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双醛淀粉应用领域广泛,本文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用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来制备大米双醛淀粉,从单因素实验到正交实验探索到大米淀粉双醛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4h、反应pH=3.5、NaIO4水溶液浓度为0.3mol/L、高碘酸钠和原大米淀粉的摩尔比为1.1∶1;此条件下可以制备得到双醛化程度接近100%的大米淀粉。  相似文献   

13.
以安康地区固态发酵黑蒜为原料进行黑蒜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设计正交试验获得黑蒜浸提液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浸提时间20 min,浸提温度60℃,浸提料液比1∶4 (g/mL);在此基础上获得黑蒜口服液最优配方(按质量分数计):黑蒜浸提液46.5%、枳椇子3.49%、薄荷叶1.86%、柠檬酸0.18%,按此配方制得的黑蒜口服液色泽均一、口感良好;当黑蒜口服液中添加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蔗糖的比例分别为0.6%, 0.4%和4.8%时,获得的口服液稳定性最好。该工艺条件下,黑蒜口服液中总酚含量为22.854μg/m L。  相似文献   

14.
以桂皮为原料,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桂皮中总黄酮的工艺,分别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黄酮提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35、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65℃,在此最佳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8.31%.  相似文献   

15.
桂皮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研究桂皮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提取桂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5倍60%乙醇,温度60℃条件下提取1·5h,按照此条件提取桂皮黄酮,得率达79·82mg/g。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桂皮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且随着浓度升高抗氧化性增强,当浓度大于0·4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过90%,但IC结果显示,桂皮黄酮抗氧化性不及V和BHT。   相似文献   

16.
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陕西天麻药酒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证明,10目左右的药材粗粉,渗漉前浸泡72h,以1ml/min的速度渗漉,所得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且参数重复性好,工艺周期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梯度冷却法滴制,以滴丸圆整度和拖尾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聚乙二醇600(PEG6000)与硬脂酸为基质,比例为PEG6000:硬脂酸为4:1,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3料温为70℃。冷凝柱温度梯度为:上部30~0℃。调节滴速为45滴/min,滴距5cm时圆整度好,无拖尾现象,滴丸中药品缓慢释放。结论实验数据,图表分析,实验采用优选制备缓释滴丸的方法,符合实验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梯度冷却法滴制,以滴丸圆整度和拖尾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影响因索,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聚乙二醇600(PEG 6000)与硬脂酸为基质,比例为PEG 6000:硬脂酸为4:1,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3料温为70℃。冷凝柱温度梯度为:上部30~0℃。调节滴速为45滴/min,滴距5 cm时圆整度好,无拖尾现象,滴丸中药品缓慢释放。结论实验数据,图表分析,实验采用优选制备缓释滴丸的方法 ,符合实验预期结果 。  相似文献   

19.
以青钱柳叶为原料制备青钱柳叶速溶粉.以异槲皮苷含量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以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水分、溶解性为评价指标,考察真空度、干燥时间及干燥温度,确定最佳冷冻干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浸提2次,每次1 h;冷冻干燥最佳工...  相似文献   

20.
以NaIO_4作氧化剂,氧化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淀粉乳含量10%,高碘酸钠与淀粉物质的量之比1.1:1,反应溶液pH值3,反应温度40℃,搅拌反应3h。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制备的双醛淀粉产品中双醛含量93.5%,产率96.7%。制得的双醛淀粉经红外光谱表征,波长1 750cm~(-1)处出现明显吸收峰,波长2 750cm~(-1)处出现弱吸收峰,说明产物中醛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