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叙述视角,以“人”及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为切入点,对“事”这一主体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特点进行考察,并以“物”来构建与主体诉求相一致的体验型城市公共空间。在尊重公众生命的真实感、以公众的记忆和经验为基础,使城市的文化脉络得以延续,避免因单一视角而导致城市面貌单调,同时也为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与生态完整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本文借助文学中的叙事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思想和方式,首先提出了空间叙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接着对空间叙事理论与公共空间设计的含义进行说明;其次,提出了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叙事理论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2.
任震  王钰 《建筑与文化》2022,(10):100-102
基于我国现有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状况——人文属性较弱、城市景观趋同性高,文章引入“景观叙事”理论,将城市文脉、历史文化内涵等进行转换,植入城市公共空间中,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读性,促进城市与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分析景观叙事理论的基础上,以任继愈先生纪念广场为实践案例,以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
空间叙事学源自以历史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叙事学;在人文科学空间转型之际,被引入城市地理研究中。在此之际,空间叙事理论与行为主义、后现代主义城市地理学思想、方法融合形成,侧重指导城市规划与设计、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空间叙事方法,并具体应用于城市情感空间、空间政治、景观规划与设计、遗产地规划的研究。这些研究方法还需在研究范式、理论与方法方面改进,以促进未来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李振民 《建筑技艺》2022,(S1):230-233
以伯纳德·屈米提出的“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为理论基础。以建筑空间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事件如何通过空间叙事的文本生产建筑,以达建筑“空间意义”的表达,以此激发设计者对当下建筑的重新思辨。  相似文献   

5.
电影的发展与都市的成长紧密相联,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黑色电影以美国的现代化城市为环境背景,记录了大量的城市影像。该文借由黑色电影对“大都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结合对早期经典影片的分析,从建筑学角度研究黑色电影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对城市的表达方式,揭示城市空间如何参与电影叙事,拓展对黑色电影空间的理解边界,探究城市空间建构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尽管逐年提升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量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 题,但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目前城市地下空 间之间孤立、无次序、衔接和连通不足成为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矛盾之一。为进 一步明晰城市地下连通空间产生机制、发展 机理、促进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城市地下 空间连通的基础理论,通过辨析与“连通空 间”的概念明晰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内涵;基 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空间特征演变和限制因 素剖析地下空间连通空间演变机制及其对城 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发现“地 铁+”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重要途径; 提出“地铁+商业”和“地铁+公服”两类城市 地下空间连通模式及其架构,并展望未来城 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结果为 探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方式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提升、指导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段进  姜莹  李伊格  兰文龙 《城市规划》2022,46(3):7-14,80
空间基因承载着“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互动演化模式的空间信息,在城市空间文脉传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一直以来,以建成环境遗产保护、符号复制或形态模仿方式进行的城市文脉传承,忽视了对空间基因的关注,导致即使存“物”,也失“脉”。因此,在城市研究中运用空间基因理论,深入理解空间基因的内涵与作用机制十分必要。城市空间形态(性状)的发展规律可以运用“空间基因”解释:通过“变异”与“选择”,生成空间基因这一地域性空间组合模式,从而决定城市空间的某些性状;然后,通过“编码”“复制”与“表达”,实现城市空间文脉的传承。“空间基因”研究可以使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规划设计方法产生方向性转变,使其从感性的空间形式模仿或创作,走向理性的空间建构规则分析,是修正当前对城市空间发展错误认知、改进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发展,历史建筑的重塑肩负着连接古今的双重使命,其重塑普遍面临在地性表达不足、功能老化、城市关系孤立消极等问题。将叙事空间理论与历史建筑更新设计理论进行融合,通过挖掘南充清晖阁重建项目实践过程中“时间、空间、事件”的要素与关联,通过“空间延伸、时间重现、事件编排”,实现清晖阁特色还原以及现代功能技艺与传统形态的高效融合。  相似文献   

9.
空间句法是关于空间的计算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深入解释建筑与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空间”是句法研究所关注的本质,是一个多维概念。该文概要评述句法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类相关空间的含义,重点探讨作为句法理论基石的“认知空间”、作为句法对现实空间抽象表达的“符号空间”以及作为句法模型计算基础的“拓扑空间”,以求对空间句法研究所涉及的“空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京杭大运河是荟萃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线性廊道。近年来,运河沿线各城市相继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的基本建设思路指导下,迫切需要系统化的运河规划设计方法和运河文化内涵阐释表达方法作为支撑。【方法】以叙事空间为切入视角,通过对相关叙事要素进行筛选与量化,利用地图叠加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叙事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获得各历史阶段、各叙事主题下的大运河叙事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论】为基于文化遗产价值叙事性阐释表达下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范围确定、“一带两核八区多点”的核心区空间布局结构、游览线路规划、数字技术应用等提供了参考,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里维特的《北桥》和侯麦的《飞行员的妻子》进行比较.讨论了电影中的“创造性空间”和“空间连续性”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描述巴黎的“可读性”时的不同效果。侯麦使用了城市中的日常标志物以在影片中重建真实城市的空间地理,并引导观众们的方向认知。而里维特则选择了一些对于游客来说更加有名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巴黎之海”的观察点。侯麦的城市策略是对日常性的精确刻画,而里维特的角色们则在超现实的心理地图中进行“都市漫游”,并凸现出“消失中的巴黎”。但是由于里维特遵守由叙事所限定的时间连贯性,影片叙事空间中的“高度统一场”得到了尊重,在观众的知觉中影片的情节依然是连续可读的。  相似文献   

12.
引入凯文·林奇的意象理论与比尔·希列尔的句法理论等叙事空间研究方法,将聚落中人类认知、社会活动事件等与聚落空间形态有机结合,从"叙事空间"视角对桂北传统聚落进行系统分析与解译,提炼出其"叙事"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及其隐含的社会文化规范。基于"叙事空间"解构的传统聚落更能回归对聚落及其所内含社会人文的本质的探究,为传统聚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切入点。文中的探讨对于了解传统聚落空间构建机制及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性,以及如何在城镇化语境下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聚落具有较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世伟  吕捷  李政 《建筑技艺》2024,(1):103-105
合肥城市职能几经更迭,城区呈放射状向周边扩展,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片区功能呈碎片化趋势,其中政务文化新区作为城市扩张下的新片区,形成新旧混杂、“拼贴城市”的空间格局。合肥市五十中新校分部以城市空间缝合为理论依据,从城市与建筑两个层面探索多要素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城市、城市入口空间三方面着手,探讨城市入口空间形态的识别性问题,通过“他乡”与“故乡”的辨析,阐释地域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引发人们在全球化语境中对城市地域特色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辨析了纪念场所设计中历史与记忆、记忆与纪念的相承关系,并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从“线索”“结构”“情节”“语汇”等维度解析中共诸暨县“一大”纪念馆的空间建构逻辑,设计强调“源于纪念,归于日常”的理念,以开放性、参与性空间情境将事件精神融于市民生活,实现场所纪念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  相似文献   

16.
叶心成 《住宅科技》2022,(12):18-23
当前以数据驱动城市主义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大多遵循单一的控制论模式和算法优先原则,较少触及物质空间形式及场所精神,而面对数字资本加之于社会个体和集体身心之上的殖民式掠夺,传统城市理论和空间批判难以作出有力回应。文章以技术哲学研究和感官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回溯二十世纪建筑与城市空间先锋性实验及其所仰赖的多元异质的社会文化土壤,借助“感官接口”和“数据器官学”这两个具有批判性的概念和工具,来引导思考设计如何在自动化城市中植入具有逆熵潜能的多重空间和界面,并尝试突破当前智慧城市的单一叙事模式,探索具有新城市精神的设计改造范式。  相似文献   

17.
汤君  张楠 《山西建筑》2011,37(13):1-2
以城市事件为线索,阐明了城市事件叙事空间的研究过程,通过m app ing法,得出城市富有特色文化叙事空间,为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和城市吸引力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城市复兴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8.
黎柔含  褚冬竹  阳蕊 《室内设计》2023,38(1):94-101
城市交通节点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 关键点,具有公共交通和城市空间两个属性,在 高度集聚和流动的各类活动和资源的牵引下, 成为城市的关键“效益源”。进一步厘清TOD理 念影响下,具有增效价值的城市关键地段及其 发展标准的理论内涵、研究进展及经验启示, 是未来该领域实践与研究的基础。通过界定城 市交通节点这一研究对象,归纳其空间增效发展 的实践历程以及相关研究在“设施—空间”触 媒影响表征、“行为—空间”互动反馈原理、空 间增效开发更新行动的模式与经验等方面的成 果;系统阐释建筑学及其交叉学科视角下交通节 点空间综合效益的研究进展,总结该话题未来 “关联式”“制宜式”“立场式”的研究趋势。可在城市公共交通与立体空间一体化发展这类多学 科问题的探索中,为建筑学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指明重心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肖竞  曹珂 《规划师》2013,(12):98-103
"空间叙事"是一种融时间文本逻辑性与空间文本直观性为一体的时空体叙事思维,在社会、经济、地理甚至设计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以空间叙事为视角,从城市时空关系的梳理、叙事框架的构建和文化主题的表达三个层面分别探讨基于设计学空间叙事法的名城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创新经济的时代。在不断创新的教育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高等院校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框架下,借鉴城市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探求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给校园空间带来的影响,分析得出新型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型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模式,并结合在实际校园规划项目中的运用进一步论证其科学性、实用性与合理性,以期能为目前正大规模展开的城市大学项目的建设与再开发工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