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为加强非遗知识的普及,促进传统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连续四年邀请承德地区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相关专家,通过非遗文化讲座、非遗文化展演、制作非遗展板等方式围绕滕氏布糊画、丰宁剪纸、皮影戏、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包括技艺传承、技能传承在内的实践活动,从而让“非遗进校园”迈向一个理论与实践深入融合的新阶段。并总结出“非遗进校园”活动经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中间的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工作项目。大学英语教师既要履行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工作职责,也要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政治责任,有意识地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与传承优秀文化的融合项目。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设计合理化教学方案,增加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营造课程思政与传承优秀文化融合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特点,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属性,开展有益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课程思政与传承优秀文化融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形态和精神食粮,同时也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为深厚的思想价值观念。吉林化工学院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内涵去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以文化人"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如何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路径,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文化融合研究和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发挥高职教师在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等。在传承创新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育人水平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不同的地方都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且一直传承至今,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高校创新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资源。以地方传统文化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首先需要认识到地方传统文化在我国思政教育体系中融合的现状,梳理问题原因,厘清双方融合创新要满足的基本要求,方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提出科学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阵地。身处"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探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发掘和创新优秀文化元素,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势在必行。在婚庆专业教育过程中,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底蕴,提升婚礼设计的文化内涵,是高校婚庆专业的教学创新点和教改研究点。本文以《婚礼文化》课程为例,分析了在中国传统婚礼文化视域下婚庆专业课程改革的价值、现状与举措。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校对纺织类非遗的传承保护作用和实践路径问题,通过武汉纺织大学对汉绣的传承保护成效进 行解析,得出在新的历史机遇下,高校需要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表 明,其一,高校参与非遗传承保护具有人才、技术、平台等优势,同时非遗的文化价值也会反哺高校,二者相 辅相成,共同发展;其二,高校组织的以传承人为主体、以项目为主题的创新实践让非遗技艺得到活化传承, 并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三,在进一步发展中,高校应采取课堂教育、品牌 建设、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汉绣在高校摇篮中成长,成为大学生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乡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以其特有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人才优势在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乡土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校本课程,通过选修或网络等渠道传授乡土文化;从校园建筑布局、师生文化活动及场所体现高校校园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建立乡土传统文化活动基地等措施,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爱家的情怀,也逐步培养出一批年轻的地方乡土文化艺术的欣赏群体和传承者,为地方乡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上的巨大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和难点,从坚持文化素养熏陶、深化文化体验感悟、丰富文化育人成效等方面,开展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把握尊重教育主体、倚重师资建设、着重课程建设、注重平台建设四个重要问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过程中,突出教育普及,营造传统文化育人环境;突出保护传承,培育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突出创新发展,引培传统文化名师名课;突出传播交流,拓展传统文化国际平台。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民众树立文化自信的精神养料和动力源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应侧重于创造性转化和现代性重塑。运用经典扎根理论,通过收集与分析各平台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数据,从传承环境(外在因素)、文化特质(内在因素)、传承认知(基础因素)及传承方式(驱动因素)四个层面构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在阐释各因素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曲高和寡和虚假传承"两极"传承乱象,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中如构建师生信念、涵养师生德性、提升师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要以校园精神凝聚品德文化,培养职业道德;以素质训练打造技能文化,提高职业技能;以实践活动带动创新文化,提升职业创新能力;以载体建设拓宽育人途径,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不断改变着现实场域的传统文化再生产,并日益表现出重塑传统文化空间、传承主体、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可能性。立足这一技术语境,从外在促进机制角度出发,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生产的数字化转向:传承载体从文化景观空间走向虚拟网络空间,传承主体从自然人走向虚拟人,叙事方式从景观构造走向界面连接,文化再生产机制从传统秩序走向虚拟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生产现代转型的本质在于激发传统文化现代生命力,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形式和内容上的守正创新,避免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今高等教育“大思政”背景下,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满足现阶段思政教育与美育的要求,目前存在着缺乏融合实践和引导方式等问题。通过新时代思政教育背景下美育传承实践的研究,提出比较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传承实践活动的构建体系,将美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合进课程建设、第二课堂、网络思政、校园文化、社区共建深入融合,有良好的实践方法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成因,提出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必须加强的5项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生产实践保护离不开创新,而不断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是传统手工艺能够流传至今的积极因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和传统手工艺的创作特征,阐述相关主体在传统手工艺实践保护中的职能和相互关系,提出从传播保护、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新型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调整创新保护策略,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并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树立人民群众文化自信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加强和谐高校图书馆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传承优秀文化、顺应教育优先发展和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和谐高校图书馆的构建要以信息资源和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图书馆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和谐服务建设为中心,以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为动力。  相似文献   

18.
山西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蕴含着山西人民深沉的精神追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乡村民俗文化发展面临着科技强势冲击、多元文化渗透、代际传承断裂、过度创新或欠创新等所引发的危机,因此,必须加强对山西优秀乡村民俗文化的引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承和发展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乡村民俗文化,以助推山西乡村民俗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是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面临的若干问题,从推动深层文化认知、建设校本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培养高度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提出了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将农村文化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精髓——优秀传统文化,将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如何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以此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并在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