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突发地震灾害的预防、处理和应急能力是检验每一个国家和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地震虽然不能预测但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在灾害来临时如何科学地规划、积极地应对、经验的借鉴和快速重建,应该成为政府部门强化管理和房地产商服务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将“以人为本”为根本,最大限度地化解灾情和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2.
了解和研究发达国家灾害预防应急体系建设、灾后重建管理的经验、特别是美、日、加等国的灾后重建经验,对我国四川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本文通过国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料收集和分析,试图找出适合我国灾害预防和灾后重建的管理体系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还没有灾害垃圾管理规划,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害垃圾特别是建筑垃圾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处理、科学规划及资源化利用,不仅能提高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720”特大洪水造成地下空间严重灾害。随着各类灾害的发展演变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层次和规模的提高,灾害防御将越来越重要。吸取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总结分析地下工程灾害情况,深入讨论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的防灾问题,切实保住地下空间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灾害防御统筹兼顾防治结合、灾害防御兼顾国防安全、防灾标准适度超前、地下空间修复重建与地面工程规划设计相结合、加强大灾害预警预防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对城市地下空间重大灾害防御进行了深入探讨,建议试点先行探索城市地下空间重大灾害防御的体制机制、规划计划、技术标准、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等,深入开展成灾致灾机理、地下感知探测、灾害情景、韧性地下空间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家测绘局通过快速获取地震灾区遥感影像,紧急赶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用图,目前已完成灾区“一县一图”,较原计划提前约1个月时间,以满足汶川地震灾区重建选址、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灾害监测预测等对地图和地理信息数据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受灾城镇重建规划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中所造成的巨大灾害,让我们反思以往规划选址与城镇发展过程中忽视地质状况、自然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容量等问题.在灾后重建中必须以城镇的生态安全为本,审慎评价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科学确定生态承载力;根据生态容量,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交通系统;建构合理的城镇、村庄体系,从而达到提高灾后重建效率的目标;在物质空间规划层面,应保证城镇内部的安全,提升城镇应对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社区防灾能力进行了分析,对编制社区综合防灾规划的内容与要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针对灾害防御中,可以通过环境设计来减轻的灾害划分为防灾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而不能通过环境设计来减轻的部分,则需要通过防灾知识宣传、应急响应的管理以及相应的社区居民自救及灾害预防、恢复重建等预案的建立与演练来减少社区在未来各种灾害作用下的影响与损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空间要素密度增加,城市面对的风险复杂程度提高。加强灾害风险管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促进城市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灾害风险管理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技术支撑。文章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灾害风险管理领域的交互研究现状。根据灾害不同阶段的特点,本文从灾前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灾中的灾害救援、应急响应和灾后的恢复重建三个阶段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灾害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我国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建设过程,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灾害风险管理平台,为我国国土空间安全格局规划和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为对象,以重建规划目标定位为前提, 在分析灾害对都江堰城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城市重建的机遇的基础上, 对都江堰城市如何通过灾后重建达到跨越发展,从城市重建规划的角度, 在城市空间、城市形态、重建时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费文君  王浩  史莹  胡伟 《园林》2012,(5):30-37
城市灾害种类繁多,城市绿地在城市灾害防御、灾害减轻及城市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防灾避险绿地体系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河北省栾城县各类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从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的概念出发,在栾城县城乡总体规划的框架下,以栾城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托,结合栾城各类灾害的特征及灾民避险行为特征等,初步研究规划建立统筹城乡、系统科学、逐级控制、安全可靠、可实施性强、平灾结合、具有栾城特色的防灾避险绿地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2)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应用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地质灾害具体情况获取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有助于在面对地质灾害时能够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且能够监控到灾害的具体情况,地质灾害后的科学评估。利用高科技手段分析遥感卫星的数据,为地质灾害的预防、监控和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资料,提高地质灾害的处理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6年6月23日下午,盐城市阜宁 县、射阳县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 现灾后重建已成首要任务。重建的紧迫性要 求农居建设规划先行, 其余规划跟进。通过 参与灾后调研及资料整理,以对此次受灾情 况进行具体分析,形成本次研究的基础。根 据国内外重建经验以及对相关政策、法律的 解读,把控灾后重建规划方向;根据龙卷风 的破坏特点和此次灾害中农居被毁情况,进 行受灾地区现有农居抗龙卷风缺陷及问题 总结。针对以上分析、研究及问题总结, 探讨 农居建设规划,构建龙卷风灾后农居规划模 式,以期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一些具有实用 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首。汶川大地震惨痛的灾害至今令人悲痛不已。在震前预防,震中抢救和震后重建3个阶段中,最重要而且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工作在于震前预防。预防可以有效的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城市消防规划现状和问题分析,从城市消防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出发,浅要提出抓好城市消防规划几点意见,促进建立城市消防安全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火灾及有关灾害的能力,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今年春节前后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给赣州市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该市提出,从五个方面加强灾后重建工作。一是加强农村民房灾后重建的规划编制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农民建房选址科学和规划合理。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帮助和服务农户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进行建设,做到科学选址,依法建设,避免未批先建和在村庄规划区外违章建设等现象。大力推广农民住宅新房型,引导村民建设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的新房型。加强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培训,加强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切实提高农民建房质量,增强农房抗震减灾能力;二是各县(市、区)建设部门分别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灾区一线,对受损房屋进行质量安全鉴定。凡房屋受损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建议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将农村居民进行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建筑安全监督部门深入城乡建筑工地,督促施工现场抓好安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是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目前世界上受灾最惨重的国家公园之一。在地震造成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既要有恢复重建的必胜信心,又不可以妄自认为人定胜天;既要举全国之力进行恢复重建,又要对重大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辩证客观地思考,做到知而后行,而不是边干边想,边想边干。什么是灾害?什么叫重建?人是应当花费巨大的力量去治理灾害,还是在认识自然地质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规避灾害?重建工作中哪些因素更紧迫,哪些因素贯穿全局?"灾"永远会有,灾后重建规划能否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害"降至最低?在规划过程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地区受灾极为严重,尤以西北部乡镇受灾程度最大.在重创与重生面前,如何尽快恢复该地区村镇人民的生活与生产、重建农村社区和乡镇?重建后的村镇如何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如何既能解决当务之急的灾民安置问题又能兼顾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长远发展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是灾后重建将要面对的重要现实,但所有关注都将从如何进行灾后重建规划这个焦点上开始.  相似文献   

18.
城市火灾属于发生频率高、涉及面广、造成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强烈的突发性灾害,城市消防规划是建立安全有效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重要依据,对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火灾能力,保障城市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情况,并对规划编制中规划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及总结。  相似文献   

19.
提高建筑的综合防灾能力提高建筑物综合防御地震、火、风、洪水和地质破坏灾害的能力,根据当地不同灾种的风险程度和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提出合理的设防标准。在建筑规划和选址阶段应充分掌握灾害的背景资料和风险程度,采取相应对策;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加强防灾质量控制;制订和执行灾后鉴定、评估和复重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案于2008年12月27日经全国人大常务会审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防震减灾法》是在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修订的。新《防震减灾法》共9章93条,对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监督管理等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