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炎焱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4)
介绍分析了豫东南、皖西圩子民居针对本地地理与气候条件所形成的独特建筑形态,在营造建筑舒适的水环境、风环境、热环境以及居住安全、防潮防水、辅助生产等方面的传统营造经验和技术策略,以期对当前生态技术的地域特点和适宜性运用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坛镇红坡村的“闪片房”,和东旺乡跃进村的“土掌碉房”为例,分析了高寒坝区和干热河谷两种不同地域环境中的,藏族民居中应对外部自然地区条件,结合民族性元素所采用的生态低技术策略。研究要点包括地域环境对策、建筑技术方式和空间秩序体系三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民居案例的外部地区环境、建筑材料、结构体系、空间形态、宗教核心和装饰艺术等要素,文章最后总结出:云南藏族民居根据所处地域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适宜技术,以满足实用、经济、集约、高效美观的需求,在村落、建筑和空间各层面都体现出当代广大建筑所需要采用的生态低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述低技术建筑和生态建筑低技术策略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传统的人文思想和生态观出发,分析梅山地区乡土建筑中生态低技术应用的价值与意义,讨论传统生态低技术策略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低技术消除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能满足经济、实用、低碳、安全、高效美观的需求,梅山地区村落、建筑、自然环境等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生态低技术策略,低技术建筑是本土营造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5.
6.
维吾尔民居建筑中积淀了顺应荒漠环境的生态策略,是传统建筑文化瑰宝,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有利于我国建筑文化传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从选址、村落格局、院落组织、庭院布局、建筑秩序、围护体系和装饰图案等方面,挖掘维吾尔民居建筑在节水、节地、节能和优化室内外物理环境等方面的策略,提炼传统维吾尔建筑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7.
8.
广西传统民居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阳八寨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由八个风貌独特的原生态侗族村寨构成,其选址按风水意向的基本原则和风格,并结合侗族生活特征进行布局,传统民居建设就地取材,干栏式建筑布局和结构适应地形,村口园林以林溪河和风雨桥为主,富含生态和美学思想,体现了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下,分析临沂朱村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建筑营造。朱村受到自然山水环境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民居建筑在空间布局、材料结构、立面造型、装饰艺术等方面独具特色。本文通过发掘朱村传统民居的文化基因、提取建筑特征元素,结合传统营造技艺,提出针对朱村传统民居建筑修复方法;基于《临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一心、三线、六片”的保护框架,提出朱村传统民居保护与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进入21世纪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始深入影响人的各个方面.“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成为人们对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重新思考的重要标志,“生态”化的设计及技术成为当今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生态技术不仅存在于高技术之中,同样也存在于传统技术之中.必须认识到,对传统建筑的生态技术研究必须更深入具体才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湖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村镇住宅的调查,提出发展村镇生态住宅的必要性,和本土生态技术的选择原则,应从节地、节能、环保、利废和新能源应用等多方面探讨,实现村镇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浙东南传统民居是浙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色。气候、地理等生态要素对浙东南传统民居有重要的影响。浙东南传统民居的选址环境、形体布局、结构构架、节点构造、材料利用等方面都体现了对生态的适应。研究浙东南传统民居如何适应当地生态有助于深入认识传统民居地域性。 相似文献
14.
节能省地型住宅是住宅建设走向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目前资源大量被消耗,人均资源越来越少,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倡科学发展观也琥来越重要。狭义的节约是指减少能耗 ,通过各种手段使未来的生态和社会所受到的损害减少,却传统的节约(SAVE)模式。不幸的是在上个世纪后20年里这种方式并未生效,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如我们期望的减少,而是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5.
16.
17.
徽州建筑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自成一派。砖雕是徽派建筑细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查济明清古民居的砖雕又是徽州砖雕的典型代表。文章从查济古民居砖雕的发展原因、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入手,来展示这一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碉楼民居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阐释“碉楼民居”的概念,并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碉楼民居在全国的分布状况及建筑形制上的异同:川西北羌藏地区碉楼建筑形态发生最早,并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的影响;川中汉族地区受羌族影响但保持传统居住模式;客家地区延续中原地区较古的居住形态;五邑开平地区受西方近代思想影响。同时,对碉楼民居的价值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