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针对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通过分析其现状、成因、类型等因素并布置妥善的防治措施,分析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地质灾害防治十分重要。通过对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了库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类型为塌岸和滑坡。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的机制,并对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地质灾害发育的背景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因素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评价,为相关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孝义市是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一个高发市区,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较广。地质灾害造成了孝义市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孝义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大气降水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分区、预测及现阶段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广华 《长江建设》2013,(12):150-151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作者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岢岚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该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的密切关系。分析表明:该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是控制因素和诱发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形地貌制约地质灾害致灾地质作用的形成,是其形成的外在主要控制因素;地层岩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是其形成的内在主要控制因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决定着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时间上发生的频率和密度,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提出了建设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监测网络预警机制和抢险救灾系统、工程治理、监测措施、避让搬迁等防治措施,为增加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为标准,结合浦北县福旺水库地质条件,在该水库范围内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综合判断该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及适宜性。评估结果认为:拟建工程虽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但经过合理的施工及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消除这些隐患,且防治工程较简单,所以场地是基本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一个自有人类工程活动以来就不断追求与探索的问题。由于滑坡灾害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的复杂性,地质灾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年来随着减灾活动加强,各项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扩展,防治工程措施与水平也在不断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9.
《人民长江》2021,52(11)
随着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评价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可为开展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分析陕西省地质灾害现状的基础上,基于DEA-BC~2模型对2008~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效果评价,并对综合效率值、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收益进行分析,再运用层次分析法比较,提出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和2012年处于综合效率前沿,说明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余年份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产出结构欠佳,需进一步改善投入规模或提升技术水平。在防治手段上,论证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气象预警、人为工程活动的有效监管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是提升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云南省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本人主持、参与及参加技术评审的数十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经验,对云南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及工作要点做一些交流与讨论。文中对云南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应重点评估的灾种、预测评估需考虑的诱灾因素、危险性分区与分级、综合评估及适宜性评价、需重点详调的地质灾害防治的内容等作了重点分析、总结,对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崩塌灾害成灾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地区崩塌灾害现有调查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北京地区崩塌灾害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降水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从2004~2015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数据中选取了18起突发地质灾害作为研究案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崩塌灾害成灾因子敏感性进行分析,得出崩塌灾害成灾因子敏感性由大到小排序为节理裂隙、地形坡度、人类工程活动、降水和岩性。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探索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内江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及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从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和基础地质3个方面建立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确定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再用最小信息熵求出两者的综合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对内江市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分级;并通过高权重评价因子与历史地质灾害点的空间结构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评估结果表明:①内江市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28.93%;②海拔和坡度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地区,且山区公路两旁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沉寂式构造线附近地层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宜采用“情景-应对”模式,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决策离不开情景分析与推演。情景静态特性表现为地质灾害风险认知,可描述为灾害地质体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等要素;情景动态特性可通过演变后果体现,即关键节点的应对需求变化。通过情景要素的应急响应特性分析,选择响应启动时间、灾害空间范围为一级标准,灾害地质特征和引发因素为二级标准,应对能力满足程度为辅助标准,初步提出了情景分类的框架。并针对单点滑坡、单体危岩(崩塌)、单沟泥石流、跨区地质灾害、区域强降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跨区地质灾害等常见情景,分别给出了应急调查处置方案要点。  相似文献   

14.
姚文花  姚勇 《人民长江》2010,41(8):27-29
针对地质灾害等级划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农村小城镇地质灾害特点以及小城镇自身承载能力等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四元联系数的地质灾害灾度模型。将地质灾害大小划分为4级,即特大灾、大灾、中灾和小灾,并首次将四元联系数的原理引入灾度评估中,详细介绍了四元联系数的基本原理、评价过程等,并用于实例评价,得到了相应的计算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5.
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是人类在矿山开采活动中,对地表和地下结构、形态的改变而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次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已经得到社会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分析次生地质灾害监测的一些特性入手,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及一套次生地质灾害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这些监测技术已在一些重点水电工程和类似工程中广泛应用,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在矿山、尾矿坝、堰塞体等部位的次生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甘州区城北郊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引起的农田淹没并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等地质灾害问题,调查分析了地下水上升及造成灾害的原因,提出了建成通畅的排水系统和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治理对策,经实践应用,对有效防治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7.
根据洪水灾情评价的特点,选用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分别对我国1990 } 2008年的洪水灾情和1998年10个地区的洪水灾情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1年、1998年和19%年这三年洪水灾情最为严重,2008年洪水灾情最轻;1998年山东灾情最为严重,甘肃最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可从整体上对洪水灾情进行评价,无需预先给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倪迎峰  郑江 《人民长江》2017,48(2):44-48
锦屏水电工程处于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活动强度大、分布地域广,危害巨大。工程建设期间,为了有效地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采取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措施。以锦屏发生过的地质灾害为例,分析并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可为雅砻江流域以及类似地质条件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全国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国家防办2012年、2013年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和各省上报的灾情信息,对2013年有人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进行了整理,通过统计分析和现场调研的方法,从区域分布、历史对比、灾害类型、灾害等级、发生时间、人员构成等方面对2013年全国山洪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全国2013年山洪灾害等级分布图和山洪灾害类型分布图,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及其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比例情况以及与2012年山洪灾害灾情的对比。结果表明:2013年共发生了181起造成人员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共有560人死亡、221人失踪。2013年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774人,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例为72.4%,山洪灾害仍然是洪涝灾害死亡的主因,溪沟洪水仍是山洪灾害中主要的灾害类型。全国山洪灾害事件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7、8月。2013年山洪灾害灾情区域性差异显著,局部省份山洪灾害较重。多地外来务工、务农、旅游人员频遭山洪袭击,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占总死亡人数比例较大。极端强降雨、流动人口山洪灾害防御意识淡薄、预警信息失效是造成2013年山洪灾害频发并造成较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旱灾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经济和社会活动影响巨大,开展其相关链生灾害的研究对灾害防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灾害链的研究仍缺乏定量化的结果,本研究以EM-DAT数据为基础,利用引发率指数(Y)定量化剖析高温、旱灾、火灾和疫病所形成的干旱灾害链,在全球七大区域的典型特征及传递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欧洲东部是受干旱灾害链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引发率均值为0.22),其中“干旱—火灾”灾害链传递概率最大(37%),非洲(引发率均值为0.04)受影响最小,仅有“干旱—疫病”灾害链(21%)引发关系明显。(2)根据引发率指数的结果,在旱灾发生后,亚洲、美洲南部和非洲需主要防范疫病的发生,欧洲和美洲北部则需主要防范火灾的发生;当高温发生后,亚洲和欧洲东部需主要防范旱灾和疫病的发生,欧洲和美洲北部则需防范火灾发生。本研究分析了各区域的干旱灾害链的典型特征、链式传递过程,可为区域灾害链的防治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