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现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坝基溢出物的主要来源(坝基断层、基岩裂隙和防渗帷幕)。矿物在坝基渗压水作用下溶解、侵蚀与迁移,在氧化还原条件下转化形成溢出物。指出了坝基溢出物逐年增多,已使大黑汀坝基防渗帷幕部分失效。  相似文献   

2.
在现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坝基溢出物的主要来源(坝基断层、基岩裂隙和防渗帷幕)。矿物在坝基渗压水作用下溶解,侵蚀与迁移,在氧化还原条件下转化形成溢出物。指出了坝基溢出物逐年增多,已使大黑汀坝基防渗帷幕部分失效。  相似文献   

3.
论文在现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坝基析出物主要来源于坝基基岩及防渗帷幕,矿物在环境地下水作用下溶解与侵蚀、在水动力条件下迁移、在氧化还原条件下转化、以及胶体发生凝聚而析出。提出了减少坝基析出物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帷幕的防渗性能,减少排水漏量,得出了析出物数量不多,对陈村大坝安全影响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论文在现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坝基析出物主要来源于坝基基岩及防渗帷幕,矿物在环境地下不作用下溶解与侵蚀、在水动力条件下迁移、在氧化还原条件下转化、以及胶体发生凝聚而析出,提出了减少坝基析出物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帷幕的防渗性能,减少排水漏量,得出了析出物数量水多,对陈村大坝安全影响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坝基防渗帷幕对重力坝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库大坝运行时间的增长,在高水头渗透甚至是库水化学侵蚀作用下,帷幕防渗性能会逐渐衰弱和退化。常规的方法从力学角度,按有、无防渗帷幕情况根据经验取折减系数计入扬压力,进行结构稳定计算,此方法适用于新建重力坝,但无法定量考虑帷幕防渗性能变化对建成运行后重力坝结构稳定的影响。为了更合理的评价其影响,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建立重力坝结构稳定及应力与防渗帷幕渗透系数的关系,提出一种关联帷幕防渗性能变化的重力坝结构稳定评价方法,可定量评判帷幕防渗性能衰减对大坝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灌浆帷幕防渗能力衰减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基础灌浆帷幕防渗能力逐步衰减以至失败,影响着大坝运行安全,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国内某些灌浆帷幕防渗能力衰减的现状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灌浆帷幕防渗能力衰减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增强帷幕防渗能力及帷幕耐久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充分考虑水溶液中络合物的影响,计算坝址库区水环境中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的饱和指数;结合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和矿物溶解动力学理论基础,采用据此推导出的由水化学指标表示的达西定律解析式,计算水电站复合坝基帷幕地质体的渗透系数。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压水试验和灌浆帷幕防渗控制值、幕后渗排水量、水压、析出现象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该计算方法在帷幕地质体上的适用性及合理性,并据此分析评价水电站防渗帷幕的运行现状。结果表明,用水质指标计算的渗透系数能很好地说明灌浆帷幕地质体的渗透现状,对评价帷幕防渗性能有指示作用,可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帷幕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盘石头水库大坝河槽趾板地基建基面下8m为相对不透水层,设计帷幕如按常规进入不透水层5m,帷幕深度只有13m左右。对102m高的大坝而言,帷幕深度偏浅。为工程安全考虑,防渗帷幕设计为悬挂式,主帷幕深度按1/3坝高考虑,相对隔水层以上以一排主帷幕和两排副帷幕防渗,相对隔水层以下以一排主帷幕防渗。  相似文献   

9.
乌江渡发电厂扩建工程防渗帷幕灌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渡发电厂扩建工程的地下厂房防渗帷幕施工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因此在防渗帷幕施工前进行了灌浆试验。通过试验,选择了防渗帷幕灌浆施工工艺,论证了所采用的灌浆方法对岩溶地层进行防渗处理的技术可行性及效果的可靠性;提出了孔距、排距和最大灌浆压力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平衡防渗原理"为依据进行防渗帷幕各分区设计,即依据渗漏量和允许水力坡降的控制标准先确定防渗帷幕的深度,再依据绕过两岸帷幕的渗流速度等于绕过坝基河床下帷幕的渗流速度确定防渗帷幕长度,最后,依据穿过帷幕的渗流速度等于绕过坝基河床下帷幕的渗流速度确定防渗帷幕的厚度,可以避免防渗帷幕局部防渗过当或防渗不足,达到全局最优。对西藏某水电站工程首部枢纽拦河坝不同防渗分区的各种防渗方案进行了平衡防渗优化设计,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分析,验证了依据"平衡防渗原理"进行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成果不仅对该工程防渗方案的修改提供依据,还对类似工程防渗帷幕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各种现行水工规范对防渗帷幕尺寸的确定既无统一认识、工程实践中也无统一标准的问题,依据渗流控制原理,在满足渗透稳定和渗流量控制标准的前提下,提出防渗帷幕结构优化的"深度→长度→厚度"依次设计的"平衡防渗法",该方法先以渗漏量和坡降为控制标准优先确定防渗帷幕深度,再以两岸的最大绕渗速度等于防渗帷幕上下游地层中的最大绕渗速度确定防渗帷幕的长度,最后以穿过防渗帷幕的最大渗流速度等于防渗帷幕上下游地层中的最大绕渗速度确定防渗帷幕厚度,据此优化设计既可保证防渗效果达到最佳,又可保证投资达到最小。工程算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防渗帷幕作为解决水库渗漏问题的最主要手段,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陆续兴建,由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岩溶条件复杂,防渗帷幕施工期,局部灌浆量大、串浆、漏浆等灌浆异常时有发生。乌东德水电站作为典型碳酸盐岩地区修建的巨型水电站,最大坝高270 m,最大挡水水头约160 m,具备帷幕规模大、水头高、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针对该电站大坝防渗帷幕左岸高程850 m灌浆平洞的局部灌浆异常,在利用灌浆孔、专门勘察孔、施工支洞、物探检测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创新性依托“GEAS 3D(灌浆工程三维地质信息可视化分析系统)”,结合海量灌浆施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异常区范围及工程地质特征、灌浆特征,为下一步针对性处理提供依据。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BIM+灌浆信息化”分析管理平台的灌浆异常综合分析解决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索风营水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防渗帷幕工程施工难度大,为节省工程投资,采用水泥粉煤灰混合浆液进行防渗灌浆施工,监理工程师如何控制防渗帷幕工程的质量,本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层间错动带渗流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层间错动带C2贯穿左岸地下厂区整个防渗线路,由于其性状差、透水性强、允许渗透比降小,是左岸厂区主要渗漏通道,因此,提高C2的防渗能力和渗透稳定性,防止形成集中渗漏通道,对左岸厂区防渗体系至关重要。为此,采取截渗洞、系统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相组合的防渗排水工程措施,通过三维渗流场有限元计算及帷幕灌浆试验对防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渗洞和帷幕灌浆能有效截断渗漏通道,排水孔幕排水降压效果显著,C2渗透系数的变化对地下厂区上游侧渗流场影响不大; C2影响孔段可灌性好,灌后能够满足透水率小于1 Lu的工程防渗要求; C2渗流控制措施总体合理有效,但是排水孔揭穿C2部位渗透比降较大,最大可达7. 0,蓄水初期应重点关注,避免发生渗透变形。  相似文献   

15.
旁多工程坝基覆盖层深厚。防渗面积大,且处于4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因此,坝基防渗形式的选择合理与否是个关键问题。为此。通过比较灌浆帷幕、混凝土防渗墙、上墙下幕以及悬挂式防渗墙等方案,从防渗可靠性、施工技术条件、电力资源损失、运行检修条件及工程投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优选出坝基防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大坝运行后水环境发生剧变,库水中水质特征变化可导致坝基地下侵蚀性的加强,侵蚀大坝及坝基帷幕等结构,使坝基帷幕防渗材料逐渐流失,以致帷幕防渗效果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坝基帷幕防渗性能的衰减。因此,需要对运行多年后的大坝防渗帷幕性状评价进行评价。以华东地区某水电站重力坝为例,对坝前、坝体、坝基等点位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不同点位水样的pH值、水化学成分及胶状析出物等水质特征,详细论证大坝坝基帷幕防渗性状,判定帷幕总体防渗性状完好,局部存在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7.
大坝运行后水环境发生剧变,库水中水质特征变化可导致坝基地下侵蚀性的加强,侵蚀大坝及坝基帷幕等结构,使坝基帷幕防渗材料逐渐流失,以致帷幕防渗效果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坝基帷幕防渗性能的衰减。因此,需要对运行多年后的大坝防渗帷幕性状评价进行评价。以华东地区某水电站重力坝为例,对坝前、坝体、坝基等点位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不同点位水样的pH值、水化学成分及胶状析出物等水质特征,详细论证大坝坝基帷幕防渗性状,判定帷幕总体防渗性状完好,局部存在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8.
乌东德水电站在可研阶段设计的是左岸防渗帷幕穿过厂房上游侧后,向上游转折接Pt2-12y相对隔水层,防渗依托可靠,但防渗线路长、工程量大,且上接线路穿过溶蚀发育的灰岩地层,灌浆施工难度较大。根据施工期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和专项补充勘探成果,开展了防渗依托层论证、三维渗流计算分析、结构稳定安全复核等研究,将左岸防渗帷幕布置调整为下接Pt2-12y弱透水层,缩短帷幕线路长度达329 m,效益显著。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防渗依托层的选择及帷幕布置优化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榕  姚颖  胡著秀  张建海  詹国强  周涛 《红水河》2010,29(5):43-46,67
采用有限元法,对斜卡水电站面板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渗流计算分析,讨论了面板、防渗墙出现裂缝及帷幕灌浆劣化、帷幕减薄对三维渗流场分布和渗流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斜卡坝址覆盖层深厚(45~100 m),加之基岩渗透性强,防渗墙和帷幕上下游水头差大,正常运行方案渗流量可达0.642 m3/s。面板和防渗墙出现裂缝对大坝整体渗流场影响较小,而通过坝面和防渗墙的流量显著增大;帷幕劣化或变薄使坝基渗流量明显增加。加厚帷幕和减小其渗透系数是加强防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国内若干座大坝的防渗帷幕运行情况进行的工程实例调查和资料分析,讨论国内外热议的大坝帷幕防渗能力衰减问题。认为我国水库大坝防渗帷幕大部分运行正常或基本正常,不存在帷幕防渗能力普遍衰减的情况;少数帷幕防渗能力衰减的主要原因并非灌浆浆液太稀所致;影响防渗帷幕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设计质量、施工质量、不良地质条件和浆材浆液等;欧洲一些水利工程发生帷幕防渗能力衰减现象较为普遍,有可能是灌浆方法简单和防渗标准较低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