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WCDMA频分双工(FDD)模式下的传输信道同步和接收窗的概念,讨论了舆信道同步的实现过程,提出了接收窗的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一种适合于UWB-OFDM系统的符号盲同步方法。该方法是基于UWB-OFDM符号中的ZP功率出现规律性的分布特性,利用滑动窗能量检测的办法来进行符号同步。研究了高斯信道和UWB信道下的符号同步方法,并详细分析了UWB信道下接收信号的能量分布特性。为了提高同步性能,设计了多滑动窗方法代替双滑动窗方法。计算机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无论在高斯还是UWB信道下都具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无线通信信道传输特性的讨论,以瑞利信道和莱斯信道为模型,研究在QPSK扩频调制下接收端信号的同步、多径分离与按增益合并.仿真实现了频率选择性慢衰落信道下的一种Rake接收技术,结果表明用他来减小多径衰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移动通信中的抗多径衰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肖虎  陈国安 《电子学报》1995,23(10):12-18
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由移动和多径传播所产生的多径衰落现象。在高速移动通信系统中,必须采用抗多径衰落技术,才能实现有效传输。本文首先概述了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其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抗多径衰落方法──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及多径分集接收技术,并简述了近年来较为活跃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和自适应天线分集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技术和参数上设计实现了应急通信系统中短波窄带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调制解调器。依据短波多径信道传输特性和应急通信分组突发传输的特点,研究了适合系统传输的延时相关帧检测、载波频率同步、符号定时同步和信道估计等算法。在3 kHz话音带宽上按照系统速率要求研究设计了短波OFDM调制解调技术参数和技术方案,分析了接收信号帧检测和符号定时同步响应,仿真实现了多径信道下短波窄带数据的高速传输。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WCDMA系统CFN的控制算法.首先描述了WCDMA系统同步的原理和过程,以及CFN在同步中的重要作用,接着讨论了CFN的初始化算法及以其为核心的其他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FO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无线传输系统,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802.11a标准前导序列的同步算法。首先基于接收基带数据能量判断信道空闲状态,再计算数据归一化自相关值检测帧起始位置,最后利用基带数据与参考训练序列的互相关运算检测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实现同步功能。算法的硬件实现采用移位加和流水线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与效率。实践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地实现同步并且硬件实现复杂度低,适合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Scale Integration)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陈文周 《电视技术》2000,(11):80-84
混合型会议电视系统是集多种传输信道(如微波传输信道、光缆传输信道、电缆传输信道和卫星传输信道等)的会议电视系统。笔者用混合型会议电视技术对某部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网络管理和会场等进行了设计,对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混合型会议电视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2017,(10):1-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间的延时包括发送延迟、访问延迟、传输延迟、传播延迟、接收延迟和接收处理延迟。传统的泛洪式时间同步算法在传感器节点上实现时一般选择在MAC层打时标来避免发送延迟和接收处理延迟。但是由于CC2530节点在发送消息前会进行空闲信道评估,那么信道的访问延迟是不能忽略的。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SFD硬件捕获机制的泛洪式时间同步机制,该同步机制避免了访问延迟对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使同步精度保持在微秒级。  相似文献   

10.
“电视地面传输”这一古老的技术亟待在数字浪潮的洗礼中再铸辉煌。本文提出的“同步多载波扩频(Synchronized Multi-Carrier CDMA)”技术,其中用多载波技术OFDM克服多径效应和建立单频网(SFN)体制(分布化)。采用时——频并行扩频技术(CDMA)带来的快速OFDM符号同步克服在遮蔽间穿行接收的信号得入?再同步困难,采用周期连续导频技术解决高速移动时的多普勒频移跟踪问题和运动衰落(而向移动接收)。采用系统传输流的定秒精确同步技术解决在建立蜂窝单频网(Cellular SFN)传输体制(基站化)的困难,用以解决城市楼群遮蔽的覆盖问题,并为数据回传(双向化)所需的同步,定时,定位提供技术手段。分布化,基站化,双向化——面向移动接收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必将创造其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接收相干处理是消除和减小发射机不稳定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干接收的基本原理,说明能消除和减小发射脉冲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然后介绍应用FPGA实现数字相干处理。最后给出仿真和实测数据,本设计具有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光纤通道交换机MAC帧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Gb/s速率8×8光纤通道交换机的体系结构,并详细论述了光纤通道交换机帧处理流程和基于FPGA的帧处理的设计与实现。经过时序仿真,验证了帧处理设计的正确性。该设计与实现对完成光纤通道交换机的研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Windows CE下GPS与PDA串行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在Windows CE嵌入式系统中,利用串口实现GPS和PDA通信的方法;简要介绍了Windows CE串行通信基础知识以及PDA与GPS接收机的串行连接方法;详细说明在eVC4.0环境下开发串口通信程序,并给出了具体步骤和部分实现函数;阐述了对所接收到的GPS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单脉冲跟踪接收机相位自动校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靖  李强  李硕 《无线电工程》2008,38(5):56-58
在单通道单脉冲自跟踪系统的基础上,说明了交叉耦合产生的原因,讨论了导致交叉耦合恶化的各种因素及解决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几种相位校正方法的局限性,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相位自动校正方案。该方案对天线平台的稳定性没有要求,校相过程中无需对准卫星,同时还可以实现跟踪接收机的自检,快速实现故障定位。试验表明,该方案校相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电网络的 interWAN分组传输一体化网络解决方案开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数据连接方式。本文对其进行说明,并对其可靠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及业务效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滤除极化-多普勒气象雷达中的射频干扰,该文提出利用谱极化滤波器,适用于同时发射同时接收(STSR)和分时发射同时接收(ATSR)体制的极化气象雷达。首先利用C波段STSR气象雷达的实测数据研究射频干扰的时域、频域和极化域特性,建立射频干扰信号模型。然后,在X波段ATSR雷达的数据中仿真加入射频干扰,验证谱极化滤波器的有效性。总体看来,在ATSR雷达中利用谱极化滤波器可以有效保留降雨目标并且滤除射频干扰。最后,针对STSR雷达提出利用数据分集的方法,STSR雷达的实测数据可以模拟ATSR雷达数据,再利用谱极化滤波器实现射频干扰滤除,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e Tile and General Research Imaging System (TIGR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ile and General Research Imaging System (TIGRIS) is a UNIX-based image software system implemented in, and strictly conforming to, UNIX, C/ANSI C, and X11 Window standards. The TIGRI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emulates UNIX at the user, application, and system levels. The TIGRIS Application Programmer Interface (API) provides a convenient way to create diverse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applications. TIGRIS has been used primarily to support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global change research, and operational activities. Numerous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specific remote sensing issues (e.g., cloud detection, noise reduction in AVHRR Channel 3 data, oceanic transport) are included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In addition, a number of powerful general purpose imaging applications (e.g., image algebra, morphological operations, textural analysis) are provided which support general image processing, analysis,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and noninteractive image product generation. Use of TIGRIS to accomplish a few complex image analysis tasks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8.
The challenge rai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oncept will permanently shape the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landscape and will therefore have a significant social impact. The ongoing IoT research activities are directed towards the definition and design of open architectures and standard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issues requiring a global consensus before the final deployment. The paper presents and discusses the IoT architectural frameworks proposed under the ongoing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design issues in terms of IoT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e IoT application domain representatives, such as smart cities, healthcare, agriculture, and nano-scale applications (addressed within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of Nano-Thing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performances related to recently proposed protocols for emerging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for 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and Time-Slotted Channel Hopping protocols are provided. The testing was performed on OpenMote hardware platform and two IoT operating systems: Contiki and OpenWSN.  相似文献   

19.
分组传送网技术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分组传送网(PTN)/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TP)技术和标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oS)实现机制、网络分层结构、三层(L3)功能的引入和数据平面环回功能等进行了探讨,并基于PTN网络建设维护和开展业务的需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对PTN网络中的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和区分服务两种机制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业务的端到端的QoS保障机制。基于已有的MPLS-TP标准和草案明确的PTN的分层结构,文章提出了在PTN中引入L3功能的方式。文章还提出了数据平面环回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自适应接收极化处理的方法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潘健  刘博  毛二可 《现代雷达》2004,26(1):53-55,61
接收极化处理是变极化雷达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雷达极化处理的重要方面。着重讨论了接收极化处理中的幅相加权和自适应接收极化处理算法的实现,以及利用高速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对零中频回波信号进行幅相加权和最佳极化计算的软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