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热质量流量计的结构特点,利用边界层理论和传热学原理推导了理论公式,同时,分析了仪表的性能,为其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构设计中的热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连坡 《电子机械工程》2009,25(6):11-13,34
介绍了电子设备热设计的基本要求、目的、传热的基本原则及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结合传热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了热控制的机理。从结构设计角度出发,阐述了热控制技术的设计方法;针对在结构设计中对热控制的不同需求,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提出了热设计与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并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热冲压件—汽车B柱为例,在对实际生产工况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计算并确定热冲压模具冷却管道的工艺参数。在尽量保证冷却管道与模具型面距离一致以及各截面上冷却管道均布的前提下,采用多镶块拼接的方式分别设计出凸模、凹模的冷却管道。  相似文献   

4.
飞机燃油热管理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飞机燃油热管理系统为例,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地面滑行、起飞爬升、稳定平飞、加速飞行、慢车下滑等工况下,飞机燃油热管理系统的温度变化趋势,得到不同工况下,对飞机燃油热管理系统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后续飞机燃油热管理系统的试飞和设计具有很高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融税控收款机小型化、保密性设计使得其PCBA热设计和热测试侃为困难,为此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对PCB及元器件布局进行了热设计,并应用Icepak热分析软件对PCBA的热设计方案进行了温度场模拟,获得了PCBA四种工作模式充电状态下的温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除防护墙内的元件外,读卡模式元器件的温度明显高于其它模式相应元器件的温度,进行了PCBA热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元器件温度都处于正常工作范围,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也吻合得较好,说明文中热设计和热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雷达信号处理专用芯片(ASIC)的结构特点及其热要求,针对多芯片模块的特点,提出减少MICM内部热阻和外部热阻的热设计技术,并利用数值传热学的基本理论,计算其热特性。  相似文献   

7.
飞机燃油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左机翼油箱为例,采用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油箱内燃油的传热学方程,分析了起飞前的地面温度、飞行高度以及飞行速度等因素对飞机油箱内燃油温度的影响,对飞机燃油系统的飞行试验具有指导意义,对飞机燃油系统的设计和数值模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热变形误差是影响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对机床主轴热变形进行检测与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以CAK3665数控车床主轴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热学经典理论对主轴系统的热源分布以及传热方式进行了介绍,并通过FLIR红外热像仪测温技术和激光测距技术对主轴温升与车床热变形进行了测量与研究,测得主轴中速连续运转270min时达到稳定温升,温度对主轴轴向的热伸长误差的影响大于主轴径向的热变形误差。最后,根据测量结果提出减小主轴热变形的措施。研究工作为车床主轴的进一步改进设计和热变形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CATIA V5的几种二次开发方式,讨论了Automation API二次开发的基本原理,应用VB语言,基于CATIA Automation技术实现了平板式石英灯辐射加热器的自动化设计,缩短了试验设计周期,降低了试验成本.石英灯加热器参数化设计的完成为构建热结构虚拟试验平台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微机电系统中热分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微传热学及其热分析给出一个理论描述 ,以期促进 MEMS设计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发展 ,适应设计与制造技术趋于一体化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MEMS中的热密度高于80 W/cm2,发热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其可靠性.文中从微小结构液体冷却热交换设计理论分析和试验着手,研究高热密度情况下的MEMS散热设计.宏观下的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在微尺度中存在尺度效应.由于微结构中流体表面张力的影响,使流体流动状态由层流变成紊流的重要参数雷诺数Re约为900~1100时,流动状态将发生变化.基于目前MEMS微体加工的可能,文中给出了三种在MEMS中使用的液体冷却微热交换器的设计,经计算机仿真,该热交换器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某有源相控阵中T/R组件散热及组件之间温度差异问题,文中针对相控阵阵面布局特点,采取冷板并联、流量均分的热设计方案。运用定性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阵面总流量及流量分配,根据流量分配对最长冷板进行了热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流量分配满足T/R组件散热要求。对于影响T/R组件之间温度差异的流量分配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各冷板通路流阻组成,介绍了如何利用等流阻匹配实现流量均分。最后通过全阵T/R组件温度测试验证了热设计方案满足T/R组件散热及组件之间温度差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晟  金大元  江雄  万云 《电子机械工程》2024,40(2):30-33,38
小通道冷板作为一种有效的热控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热管理领域。文中以通道特征尺寸为2 mm 的串行、并行以及射流冲击/小通道混合液冷板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取这3种结构形式冷板的极限散热能力和流动阻力损失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工质流量条件下,3种冷板的散热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串行通道、并行通道、射流冲击/小通道混合液冷板;串行通道冷板的板内阻力损失明显大于其余两者;在综合考虑压力损失和散热性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热源热流密度条件选择合适的冷板结构,有望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该研究可供小通道液冷板的设计和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设备的国产化、小型化以及各种功能的进一步集成,其热流密度不断增大,对电子设备的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基于VITA48.2定义的VPX模块进行电子设备整机热设计,提出了一种满足高热流密度VPX模块散热要求的整机结构形式,分析了该种散热结构的热阻网络,并通过6sigma软件进行了热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优化热...  相似文献   

15.
空间用超导接收前端必须经受热真空和振动、冲击等环境适应性测试的考验,需要可靠的集成设计来控制制冷机冷指的变形量,而可靠的结构设计是关键。文中介绍了一种空间用高灵敏度超导接收前端的小型化、低漏热和高可靠性的结构设计方案。该接收前端采用自制的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2.8 W@77 K)。采用特殊结构设计的铝板底座有效地将制冷机产生的热量传送到安装平台,满足了热真空指标。采用冷焊制成的异种形状的柔性导热带大大减小了制冷机冷指受应力冲击所造成的变形。采用隔热支撑结构连接超导滤波器和低温放大器等器件,既满足了机械强度要求,又有效地减小了漏热。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实物测试,并采用Pro/E和ANSYS对整机进行仿真,验证了这种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王璞玉  胡旭晓  周洁  杨克已 《机电工程》2011,28(7):798-801,830
为改善应用于超精密加工系统的热控制模块能耗大的状况,设计了一种低能耗热流控制模块.模块的导热体基于各向异性纳米复合材料制作,输入热流从导热体非主方向通入,控制热流从主方向通入,从而优化了热流传导路径,机理上实现了低能耗.使用热网络法对模块建模,并依据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利用模型分析了关键参数对模块控制性能的影...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工业过程中10 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所产生的烟气余热特点,分析了与烟气参数对应的蒸汽参数及余热锅炉成本,并针对不同蒸汽参数下汽轮机的热力特性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发电量及发电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经济的10 000 t/d水泥线余热发电汽轮机的热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星载微波组件的热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载微波组件是决定星载雷达系统性能的最重要、最复杂和最吊贵的子系统,文中介绍星载微波组件热设计的重要性及特点,通过研究接触导热和辐射散热两种热传导形式,提出了相应的结构设计的基本途径来提高组件的散热效果。文中还介绍了热真空试验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和试验步骤。热真空试验为星载微波组件的工程设计和优化航天产品提供了一条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机箱整体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根据机箱内部安装插件热耗的不同,采用新型并联S型流道液冷散热模式。通过在冷板合适位置布置散热翅片,优化了流道的结构形式,成功设计了一款新型液冷机箱。利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机箱散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并联S型流道设计改善了流道流场,提高了上、下冷板的传热系数,使机箱的整体散热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同时,该机箱将三维立体流道降为二维平面流道,成型简单可靠,从而使机箱具有更高的环境适应性。通过热设计分析可知,该液冷机箱可容纳多个高热流密度的插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