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性玉米秸秆对Cu~(2+)废水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改性玉米秸秆对含Cu2+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投加量、pH、温度对废水中Cu2+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质量浓度≤50mg/L的Cu2+废水,在秸秆投加质量为0.3g(质量浓度6g/L)、pH为6.5~7.0、吸附温度298K、吸附平衡时间35min条件下,对Cu2+的吸附率约97.2%,吸附量约10mg/g。改性玉米秸秆对Cu2+的吸附量随溶液中Cu2+平衡浓度、温度及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很好地拟合,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得最好,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2.195mg/g。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的快速反应过程,在35min内能达到稳定平衡,Elovich方程能更好地拟合该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NaOH处理过的棉花秸秆去除废水中的Pb2+和Cu2+,探究不同因素对Pb2+、Cu2+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b2+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为33.33 g/L,振荡时间为110 min,吸附温度为25℃,溶液初始浓度为15 mg/L,pH值为5.0,去除率达92%;对Cu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26.67 g/L,振荡时间为110 min,吸附温度为55℃,溶液初始浓度为15 mg/L,pH值为5.0,去除率达90.4%。  相似文献   

3.
陈锐  黄进  叶萌  何其庄 《陕西化工》2011,(7):1125-1130
由简单方法合成巯基壳聚糖,通过FTIR、SEM、XPS、DTA-TG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巯基乙酸的羧基分别与壳聚糖的氨基、醇羟基形成酰胺和巯基乙酸甲酯,从而使巯基功能团接枝在壳聚糖表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mL,20 mg/L的Cu2+水溶液中,温度为310 K,pH为5,吸附时间为12 min,吸附剂用量为50 mg时,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87%。巯基壳聚糖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可由拟二级反应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4.
选用水稻秸秆为原材料,通过预处理使其表面的亲水基团羟基(-OH)完全裸露出来,再通过硅烷化表面改性工艺,制备出了一种亲油疏水的新型生物基吸附材料.试验采用SEM、XRD及润湿角测试仪对改性前后水稻秸秆进行显微组织形貌及性能表征分析;并使用有机物进行宏观吸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水稻秸秆润湿角达到151°,30 m...  相似文献   

5.
以碱木质素为原料合成二乙醇胺基木质素(DLNS),再以反向悬浮技术将其制成微球形态的二乙醇胺基木质素,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物理吸附仪测定产物的比表面积,然后在重金属离子污染物模拟水样中测定了其对Cu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分析证明木质素分子已经引入二乙醇胺,凯氏定氮法测定产物的含氮量为1.66%,进一步证实二乙醇胺基木质素已经合成;产物对Cu2+的吸附在开始的0.5 h内,吸附容量增长很快,至6 h后到达平衡;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球形二乙醇胺基木质素吸附剂为4 g/L时,每克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最大为24.12 mg,相同条件下碱木质素对Cu2+的吸附容量为每克5.84 mg,二乙醇胺基木质素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为每克10.71 mg,改性后的球形二乙醇胺基木质素吸附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NaOH、HNO3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特性。研究表明,改性后的秸秆表面光滑,结晶指数高,对Cu^2+的吸附容量增大。相比未改性玉米秸秆和酸改性玉米秸秆,碱改性玉米秸秆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碱改性玉米秸秆对Cu^2+的吸附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初步推断吸附机理是秸秆表面官能团与Cu^2+络合形成复合体的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阳维薇  王中琪 《广东化工》2011,38(5):159-160,120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氯化锌活化法进行改性,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投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养猪废水中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氨氮的最高去除率可达85%以上;当pH在8.0~10.0间、温度为20~30℃、吸附剂投加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时达最佳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粉碎的废弃水稻秸秆为原材料,用氢氧化钠和双氧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将乙酸酐作为表面改性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对经预处理后的水稻秸秆进行乙酰化改性,从而制备高效吸油材料。由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2.5 h、催化剂浓度为3vol%的体系下,成功制备出了油水选择吸附性高的吸附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接触角测量仪对改性前后的秸秆材料进行表征,探究其表面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茶叶渣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效果。考查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 H值、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50m L 20mg/L的Cu2+废水处理,吸附可在90min内完成,最佳投加量为0.7g,最佳p H值为6,温度对其影响较小,较优的吸附率可达68%。茶叶渣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08mg/g。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单体,水稻秸秆为有机材料,膨润土为无机材料,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水稻秸秆/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树脂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伪二阶动力学模型更能描述树脂对Cu^2+的吸附行为;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速率取决于表面的空吸附位点;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且吸附过程中存在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小麦秸秆对硝基苯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行为。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且在前20 min是吸附急剧增加的第一阶段。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说明拟合程度很好。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都能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反应是自发、吸热并且熵变增加的过程,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顾婷  黄新  荆肇乾  王丽娜 《河北化工》2010,33(12):12-14
研究了一定量的粉煤灰基质滤料对溶液中可溶性Cu^2+的静态吸附性能,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溶液体积对粉煤灰基质滤料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粉煤灰基质滤料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温度约为85℃时,去除率达到91.43%。另外,随着Cu^2+初始浓度的增大,滤料对Cu^2+的吸附量增加,但吸附去除率下降;而当Cu^2+的溶液体积增大时,滤料对Cu^2+的单位吸附量减少,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用高炉渣吸附废水中的Cu~(2+),探讨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废水中Cu~(2+)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5℃)、吸附剂投加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60 min、废水初始pH为7时,Cu~(2+)去除率达95.18%;高炉渣吸附剂对废水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吸附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这表明此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并且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连念 《当代化工》2021,50(9):2033-2036
在300、500、700℃条件下制备玉米秸秆生物炭(BC300、BC500、BC700),研究了吸附时间、生物炭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对Ni(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Ni2+的去除率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120 min时,BC300、BC500、BC700去除率分别达到76.1%、81...  相似文献   

15.
秸秆对甲基紫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浓硫酸处理制备秸秆活性炭,以一定浓度的甲基紫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溶液pH值、甲基紫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因素对甲基紫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活性炭是具有高去除率的廉价吸附剂,最大去除率接近90%。甲基紫染料在秸秆上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吸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将壳聚糖与活性炭复配,并进行交联和接枝改性,制得复配壳聚糖吸附剂,并用于动态吸附废水中的Cu~(2+),通过穿透曲线考察了主要操作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溶液初始浓度及溶液流量,吸附剂的穿透吸附量增加,穿透时间减少,穿透曲线前移;增加吸附剂填充量,穿透吸附量及穿透时间增加,穿透曲线更加平缓。采用Thoma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复配壳聚糖对Cu~(2+)的动态吸附行为符合Thomas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用ZnCl2改性小麦秸秆制备吸附剂处理含Cd2+废水,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H、吸附时间、温度对水溶液中Cd2+的去除率与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小麦秸秆是一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Cd2+吸附剂,在投加量为4 g/L、初始pH为6,温度为298 K条件下处理100 mg/L的Cd2+废水,去除率达92.11%,吸附量为22.33 mg/g,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约为120 min;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2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方程,293、303、313K温度条件下的饱和吸附量分别可达61.31、63.74和66.83 mg/g;结合SEM和FTIR谱图分析推断,改性小麦秸秆吸附Cd2+主要发生在吸附剂表层,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8.
生物秸秆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成义  胡婉玉  王安杏 《应用化工》2015,(1):165-167,171
分析了秸秆利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论述了秸秆作为吸附材料的优点。同时,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对秸秆吸附材料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秸秆吸附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用高炉渣吸附废水中的Cu(2+),探讨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废水中Cu(2+),探讨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废水中Cu(2+)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5℃)、吸附剂投加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60 min、废水初始pH为7时,Cu(2+)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5℃)、吸附剂投加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60 min、废水初始pH为7时,Cu(2+)去除率达95.18%;高炉渣吸附剂对废水中Cu(2+)去除率达95.18%;高炉渣吸附剂对废水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吸附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这表明此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并且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改性稻草秸秆对鲕状赤铁矿选矿废水中COD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杨晨  朱晓帆  张裕书 《水处理技术》2013,39(5):34-37,41
以农业废弃的稻草秸秆为原料,经过高锰酸钾氧化和乙二胺胺化两步改性后,制成对选矿废水中有机物具有吸附作用的新型吸附材料,研究pH、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吸附时间对选矿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化学表征进一步分析改性秸秆对选矿废水COD的去除原理。结果表明,改性秸秆对废水中COD具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在室温下溶液的pH为6~8,吸附固液比为4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时,吸附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经过化学改性后的水稻秸秆的元素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性秸秆材料表面裂纹增加,沟壑、断裂增多,并出现许多颗粒状物质,秸秆结晶度下降,秸秆分子的活性以及可及度相应增强,这些改变都进一步促进了秸秆材料对选矿废水中有机物吸附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