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发长江三峡旅游经济建设长江三峡文化长廊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到宜昌七百公里的长江三峡地区,风光旖旎,景色奇伟,无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被誉为黄金旅游线,这是大自然和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用好它,让它在振兴三峡旅游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建设长江三峡文化长廊是开发长江三峡旅游经济的最佳选择开发长江三峡旅游经济,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心的事情,也是沿岸各族人民切身攸关的事情,早已迫不急待地纷纷上马,抢占阵地,十分繁忙。笔者认为,构建长江三峡文化长廊是开发长江三峡旅游经济的最佳选择,也可以说是必由之路。目前…  相似文献   

2.
宋代诗人孙元京过峡中归州曾有诗云:“楚乡连月黄梅雨,岁岁天公吊屈原。”我们从五月峡江连绵不断的阴雨国走进暑气开始升腾的初夏六月。今年中国的六月,更是属于长江三峡的六月。民间传说的端午节就是六月里,这是三峡人怀念从这里走出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屈原逝世后的第2281年端午节,三峡两岸人家悬蒲挥艾、品香棕饮雄  相似文献   

3.
<正>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以及西陵峡组成,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游轮观光游览的大峡谷,也是我国面向国际旅游开发的经典旅游线路之一。长江三峡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就对三峡的自然风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除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外,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处还有一些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屈原祠、白帝城、石宝寨、张恒侯祠等。《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共八章,第  相似文献   

4.
长江在三峡地区劈山开石,穿过重峦叠嶂,打通千山万壑,走完她最辉煌的历程后,满意而从容,并义无反顾地继续前往,最终汇入大海。作为长江子孙的我们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福泽与馈赠,长江从此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倾注我们所有热情来加以观赏和讴歌的自然地理峡谷,而且还有我们需要不断加以回顾和反思的历史时间通道。因三峡大坝而实施的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使我们可以从物质文化这样一个全面和全新视角来回溯这条流动着的时空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我们是怎样从远古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历来以其雄奇险峻,景色胜绝而饮誉五洲。而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使这里再一次为世人所瞩目,同时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被另一件事所牵挂着,那就是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同时,如何对待千百年来我们祖先在三峡地区遗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把文物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做好。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三峡地区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据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组的初步统计,三峡工程库区受淹文物点共计1208处,其中地面文物441处,地下文物767处,地下文物的埋藏总面积达2200余万平方米。这里有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6.
今年12月14日是宏伟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一周年的喜庆日子,也是《中国三峡建设》杂志呱呱堕地一周年的纪念日。长江的历史已有上亿年,三峡的诞生也有几千万年,三峡的历史文化有文字记载的也有数千年了,三峡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至77年前1918年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①。这些对于一个刚满一周岁的婴幼儿来说,她显得太年轻幼稚了。三峡具有古老文明,三峡工程又将是现代文明之结晶,这两者的撞击.两者的结合,必然衍生进发出新的火花,《中国三峡建设》杂志就是其中的一小粒。为了不使这一小粒火花堕落泯灭,在创刊之前…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巍伟壮观,巧夺天工,誉满天下。三峡地名以它独特的文化形态烘托了三峡山水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三峡壮丽画卷的又一朵奇葩。三峡气势磅礴,三峡地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地形地貌的外部特征,使数不胜数的三峡景观各有其主,并且入木三分。在三峡地名中,大多用山、峰、尖、顶、观、岩、岭、垭命名,如白云山、神女峰、牛角尖、老观项、龙会观、三墩岩、尖峰岭、云雾坯等等。这些三峡地名给人一种望而生畏、可望不可及的感觉,其实“大山深处有人家”,在三峡腹地、大山深处仍然可以找到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在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百花园里,一朵优美、绚丽的三峡民间美术之花正俏然绽放。多彩多姿的三峡民间美术在上承巴蜀文化、下启荆楚文化的同时,饱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伴随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三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向世人展示出古老三峡文化的真谛和现代文化生命的延续。三峡民间美术以淳深宏富、神奇动人的造型与审美,表现出源远流长的独特三峡民俗文化的神韵,富有三峡文化艺术一种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她是三峡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三峡艺术长廊中散发出浓郁的艺术芳香和显现出十分诱人的…  相似文献   

9.
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开发历史 长江三峡素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称,然而三个峡中最长的西陵峡并不都是险峻的峡谷,全长达75公里的西陵峡实际上是由东西两段峡谷和中间的宽谷构成,所以也有地理学家认为通常所说的三峡实际应由四段较大的峡谷组成。西陵峡中庙河以下的宽谷被称为庙南宽谷,狭窄的长江河道在这里变得宽缓,两岸也由陡峭的山崖变作起伏的丘陵。平缓的江水和呈阶梯分布的台地,显然比峡谷更适宜人类的居住,所以从很早的时代起,庙南宽谷就成为先民们生产安居的乐土,而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也正好位于庙南宽谷江段。  相似文献   

10.
林春 《人民长江》1999,30(11):41-43
长江三峡大坝施工区位于长江三峡东段西陵陕库南宽谷的中段,是长江三峡地区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段。据初步统计,1958 ̄1994年,若干文物部门在三峡坝区18km^2的范围内,共发现古文化遗址和采集点23处,并发掘其中的17处,发掘面积共约7000m^2。在17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文物,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向人们展现了距今8000年以一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区形成了和发展的大致轮廓,初步提示了长江三峡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徜徉在远古三峡文化交流走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东端的长江三峡地区,尽管有大巴山、巫山、七耀山等山脉的阻碍,但这里的山岭在四川盆地周边的群山峻岭中还是相对偏低。在遥远的白垩纪末到第四纪的地质运动中,这里在地表沉降和流水浸蚀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一个缺口,四川盆地内的湖水从这里夺路东泄。经过岁月的流水切割,这里的峡谷愈加高深,终于形成了壮丽的长江三峡。在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内,长江三峡是唯一可以不翻越崇山峻岭就可以出入  相似文献   

12.
一拂去岁月的风尘,翻开历史的新篇长江,在我们民族的血管里干问白转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夺目耀眼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她明亮了全国人的眼睛在着大止在发生的季节,她拔动着诗歌的琴弦她从雪山流来,流过祖国的胸膛一上与新世纪的脉搏一起跳荡她从远古奔来,奔向太阳的故乡正与现代化的工程起歌唱那神奇美丽的雪莲花,千古诗人、千古绝唱那雄奇秀丽的大三峡,风流中国,风流世界那刚劲激越的长江之歌.万里涛声.万里长证——奔向新大地,奔向新世纪!三峡的山在怀念,山的怀念是条条皱纹,快的水在怀念一水的怀念是一朵朵浪花三峡的灯光和见…  相似文献   

13.
从巫人的神秘世界走出之后,我的思绪便飘进巴子故国,跟踪专家学者一道去探解巴人的历史迷团。“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由于史料记载的疏漏,所以学者们常常借助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片断描写.去了解古代社会和久远的历史。自西汉以来,骚人墨客咏唱长江三峡,也大多采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选择一个独特视角来审美三峡山水风光和社会风情。我在研读那传唱千古的篇章中有趣地发现:古代诗人写山、写峡总离不开一个“巫”字,其中不仅有“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这般胜负人口的痴情绝唱,而且《巫山高》、《巫山一段云》等三峡…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雄奇险峻的长江三峡。三峡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英雄豪杰在这里叱咤风云,上演了多少历史的悲喜剧。历代大凡到过三峡的文人墨客,无不陶醉于三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绮丽的自然风光中,在这里放纵自己的思绪,挥洒自己的情感,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三峡的文学长空,群星闪耀。在他们留下的传世作品中,发源于三峡本土的竹枝词,无疑是一道夺目的风景,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一、竹枝词的起源竹枝词,简称“竹枝”,又名巴渝辞。据《乐府诗集》载:“竹枝,巴俞欠也。”巴即巴郡,在今重庆…  相似文献   

15.
三峡文化,顾名思义,是三峡地区的文化。随着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文化受到了世人的普遍关注。三峡文化,是三峡地域人民几千年来独具特色的卓越创造,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培神文明的总汇,是对雄伟壮丽、神奇快宏的三峡地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审美经验的积累,是各种艺术汇集的洋洋大观,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的显示.它既是生活在三峡地区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历史经验积累,也包括外地诗人、作家、艺术家在长江三峡地区生活时所留下的墨迹。三峡文化的特色是什么?我认为;首先,三…  相似文献   

16.
三峡大学     
《湖北水力发电》2010,(3):F0002-F0002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名城湖北省宜昌市。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还有清江水布垭、隔河岩及众多国际国内知名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长江三峡、百里清江、神农架原始森林等旅游名胜。这里足巴蜀文化和楚文化的交融地,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正“行走江河”是中国三峡杂志发起的互动平台,关心河流地理与水文化,专注于行走与分享。流域内一切有趣的景致、故事、食物、影像、文字、历史,都在这里,我们在行走江河读者俱乐部等你。240元/年户名:长江三峡集团传媒有限公司帐号:42201433020059778899开户行:建设银行宜昌西陵二路支行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坝建设路一号电话:0717-6762562/6762964  相似文献   

18.
三峡文化进入工程文化时代几千年来,人们走进三峡,无论他的心情如何,无论他家有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他不可能面对神女峰、蒙门、西陵峡的神韵壮景无动于衷。三峡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山水文化,这是大自然的赐予。几千年来,三峡的山水养育出一批批仁人志士,屈原、王昭君、欧阳修、杨守敬……他们在三峡历史的长河中各领风骚,建造王峡名人文化的殿堂,形成了三峡人文文化黄金般的积淀,这是我们先辈们的功绩。几千年来,在三峡生活的巴人、土家人、汉人,在同恶劣的生存环境斗争中繁衍,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编织出独特的民…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地貌独特,自然景观风格多样,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此外长江三峡还具有丰富的水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风光相辅相成,是世界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圣地.从审美角度来看三峡的旅游文化,不可避免会遇到美学的难题:美在主观还是美在客观,亦或是美在主观与客观的融合统一.由郑敬东、刘放主编,...  相似文献   

20.
我们再一次走进三峡的植物世界,从自然之树木走进树木崇拜之神话。古人用“沧海桑田”来形容自然环境之演变,可谓至精至辟。笔者每每放眼江山,也顿生无限沧桑之感。这长江,这三峡不正是沧海桑田之历史见证?现代之三峡满眼是奇峰峭壁、险滩漩流、迷云幻雾,很少有人知道,若将长江三峡自然面貌与古代比较,显而易见的是少了两岸绿色的植被,少了漫山遍岭的树木葱笼。这是历史留下的千古遗憾和无限惆怅!古代的三峡两岸曾经生长着茂密的林木,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里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古籍中之文字载述和现代考古的新发现,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