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孔喉配合度低、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造成常规酸压滤失量大、酸蚀裂缝穿透距离有限、不能沟通井筒远处的有利储集体或定容体。根据不同区块储层的地质、物性特征,曾经先后试验应用了复合酸压和大前置液水力扩容技术。复合酸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效裂缝的长度,但对于距离井筒较远储集体的沟通具有一定的局限;水力扩容技术加大前置液泵入量,进一步增加了水力裂缝的长度,但压裂施工结束后,裂缝迅速闭合,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裂缝。结合以往压裂施工的经验,塔河油田试验应用了“大前置液+变黏酸体系+胶凝酸+支撑剂单级或多级泵注体系”超大规模复合酸压技术,以有效提高酸蚀裂缝穿透距离和有效裂缝缝长,确保有效沟通井筒周围的有利储集体和压后裂缝的导流能力。塔河油田已在31口井应用了超大规模复合酸压技术,其中11口井在酸压后初期平均产油量98.1 t/d,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重复酸压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性的作业过程,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重复酸压的目标是进一步增加酸蚀裂缝长度,扩大油气渗流面积,并沟通更多含油天然裂缝和溶洞。但限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系统发育,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重复酸压始终难以取得效果。从分析酸压井不能建产和稳产的原因入手,结合重复酸压井的实际施工情况,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塔河油田重复酸压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塔河油田外围碳酸盐岩储层超深、高温和高压的特点,针对塔河油田油井完井后大多无自然产能、需要通过深度酸压改造技术建产的实际情况,研发了深度酸压改造技术并在油田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该技术解决了塔河油田外围区块超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改造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从酸压机理探讨塔河油田酸压工艺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酸液滤失机理、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和裂缝导流能力的研究,指出研究降滤失酸液体系、水力压裂与酸压结合技术和多级注入与闭合酸化结合技术,是提高塔河油田酸压效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超深井酸压工艺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深井由于井深大,地层温度高,井口施工泵压高,给酸压施工和设计、酸压材料带来诸多困难。作者结合塔河油气田酸压改造在超深井方面的实践,着重介绍了塔河油气田超深井酸压难点;塔河油气田超深井酸压工艺技术研究;塔河油气田超深井酸压现场实施及效果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转层酸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统计分析塔河油田自2005年以来转层酸压的效果,总结出了转层酸压选井选层的原则:前期生产井段为油层,由于供液不足或水淹而转层酸压,且目的层段与原生产层段存在有效隔层,或无高角度裂缝发育的储层,适合上返酸压;转层前为干层的油井,应对目的层的含油气性质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一般建议不进行下返酸压。为控制转层酸压的缝高,可根据油井的具体情况选用酸压工艺参数优化、阶梯式提高排量、先堵水后上返酸压、射孔酸化预处理等技术,但效果有限,因此建议进一步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深层碳酸盐岩油藏混气酸压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岩性纯,埋藏深,地温高,裂缝连通性差的特点。酸压改造的关键是制造连通裂缝,实施混注氮气工艺,有效控制酸液滤失,减缓酸岩反应速度,增加裂缝的穿透距离,混气酸压的作用机理在于注入氮气的降滤,缓速,助排作用。介绍了混气酸压工艺技术和注气特点。结合酸液滤失特征确定出施工各阶段混注氮气程序,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蔡大庆  周昊 《钻采工艺》2004,27(3):38-4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温高、低渗透 ,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胶凝酸体系和乳化酸体系 ,根据储层类型不同 ,采用压裂酸化技术沟通裂缝 ,提高导流能力。酸压施工成功率 95 % ,有效率 6 0 % ,增产的原油占油田日产量 4 0 % ,为油田增加探明储量 1× 10 8t。从而成为油田开发、稳产和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复合酸压技术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碳酸盐岩油藏是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的主力油藏,但70%以上油井完井后自然产能低或无自然产能,需要进行储层改造.为此,塔河油田应用清洁转向酸加常规酸复合酸压技术和冻胶酸携砂复合技术进行碳酸盐岩油藏改造,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可以解决常规酸压存在的滤失量大、酸蚀裂缝穿透距离有限、不能实现长裸眼井段均质改造等问题,能实现长裸眼井段均质改造,最大限度地增加支撑裂缝缝长和提高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多级注入酸压工艺是碳酸盐岩改造的一项新型工艺技术、在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低夺 渗储层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深入探讨了该工艺的机理、流程及适用性,系统建立起了多级注入酸压的优化设计思路和方法,提出了综合设计计算数学模型,并对该工艺现场应用中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湘中海相浅层湘冷1井酸压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冷1井具有气层埋藏浅(400m-500m)、纵向上裂隙发育的特点,属低孔、低渗的含泥质灰岩致密储层。大量室内实验和研究采用“前置液酸压+闭合酸化”工艺技术,并优选了相应降阻酸和闭合酸配方。通过酸压实现了该井工业油气流的突破,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为新区海相浅层气的开发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改造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酸压是塔河奥陶系强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改造的主要手段,酸压过程中井下净压力值连续监测技术为该区酸压效果、工作液管程摩阻、井口泵注压力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该项技术是通过在酸压管柱中下入DPT井下压力计,进行井底压力和温度实时监测,将该项资料与井口监测压力组合分析,可实现不同工作液摩阻参数、酸压效果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试井曲线分类及其生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试井曲线分类,可以认识油藏的渗流介质类型,认识储集层发育的非均质性,同时把试井曲线类型与其生产特征相结合,为具有类似试井曲线的油井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储层裂缝测井识别和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岩心、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和偶极横波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裂缝有效性。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裂缝性储层,结合不同探测深度的微电阻率成像FMI和方位电阻率成像ARI测井资料研究裂缝的径向延伸深度,分析储层裂缝的有效性;利用微电阻率成像FMI和偶极横波测井DSI提供的斯通利波信息分析裂缝的渗滤性,在裂缝发育段计算裂缝参数,定量评价储层裂缝的有效性。经油田现场测试,4种方法结合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储层裂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用波形分析法预测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塔河油田盐体覆盖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给储层预测带来极大的难度。波形分析法根据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和孔洞结构特有的非均质性,建立地质模型,结合地震波形分析和反射机理研究,确定储层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对未知区域作储层预测。塔河油田的应用实例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深储层改造问题,塔河油田研究出了具有缓速性能好、穿透距离远、残碴含量低的胶凝酸体系和降滤失性能好的变粘酸体系;优选了加重液体系,并对超深层酸压裂缝的导流能力作了评价。酸压评估重点开展了小型压裂测试、试井、DPT实时井底压力监测、声发射裂缝监测,初步获得了裂缝的形态及发展方向,并准确获取了井底温度、压力变化趋势。为酸压设计及工艺选择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王士敏  鲁新便 《石油物探》2004,43(2):153-158
结合塔里木盆地北部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开展了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研究,包括储层精细成像处理技术、三维相干体处理技术、地震特征参数提取及分析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成像测井技术、长源距声波全波测井技术以及裂缝综合概率模型技术等。建立了一套适合塔里木盆地北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应用该技术系列,预测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和溶洞发育带.并得到了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靖安油田长6油层地质特征及裂缝形态的认识,提出长6油层的整体改造模式,对裂缝的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进行了优化,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靖安油田长6油层只有形成长而宽的裂缝及实施一层多缝的分层压裂工艺技术才能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19.
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结构所特有的非均质性为出发点,根据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的形态、规模、组合形式、距奥陶系风化面的距离等,设计了多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理论地质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研究波形的全方位特征及合成机理,通过正演模拟,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获取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发育度与地震波形特征的对应关系。根据建立的碳酸盐储集层地震识别模式,对塔河油田地震资料进行了全方位的波形特征识别与追踪,编制了研究区各类波形异常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级别分类图,利用波形分析技术和钻井资料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进行了有效预测,在塔河油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塔河油田的主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主要储层类型为缝洞型储层,储集体受岩溶、裂缝控制,形态复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埋藏深(超过5 300 m),地震反射信号弱,其勘探开发难度很大。近几年来,西北分公司综合利用地质、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通过模型正演,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形成了一套以地震参数提取、振幅变化率计算、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及波形分析等技术为主的、适合于塔河油田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系列。该套技术方法为塔河油田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部署论证,储量计算,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提高了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