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固溶态的铸造2906双相不锈钢材料在800~950℃下时效处理30 min,利用金相显微镜(OM)、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时效后材料在人工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在人工海水中钝化性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而腐蚀速率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σ相的析出会使其附近区域成为钝化薄弱区,并加速钝化膜表面电荷传递过程,从而使钝化膜稳定性下降;900℃时效的材料由于析出最多σ相导致其耐蚀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温度(80,90,110,132℃)、高压、高含H2S和高含氯离子环境中对UNS N08825合金进行了72 h浸泡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80℃下试验合金几乎不发生腐蚀,90,110,132℃下合金表面出现黑色腐蚀产物,并且110,132℃下的腐蚀产物增多且呈疏松多孔特征;随着温度升高,合金表面的点蚀坑数量增多且深度增加,最大点蚀速率和均匀腐蚀速率均增大;随着温度升高,试验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电荷转移电阻和钝化膜电阻减小,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当温度低于90℃时,合金表面钝化膜均匀致密,点蚀敏感性低,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当温度不低于90℃时,元素硫的水解加剧,合金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点蚀更易发生,耐腐蚀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3.
铸造高合金不锈钢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铸造高合金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150℃水冷的固溶热处理。该工艺可使其组织中析出相总量减少,从而使钢具有较好的耐均匀腐蚀、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和较高的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液相烧结Mo-Cu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Mo-Cu混合粉压坯在不同温度下液相烧结合金的部分性能和烧结机理。经TEM,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烧结过程中,Mo在粘结相Cu中有溶解-析出现象,并发现在Mo晶粒表面形成一定比例的Mo-Cu浓度梯度过渡层。合金晶粒细小,且组织均匀,最佳烧结温度为1300~1350℃。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用电化学方法和重量分析法研究各种工业不锈钢在温度为30~103℃,浓度为20%硫酸介质中的钝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25Cr-5Ni-2Mo(3Cu)型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在温度70℃的该介质中仍具有良好的钝化性能。但在缺少氧化性介质中腐蚀速度可能加快。这些合金在特殊的腐蚀条件中使用需要进行初步试验。在接近酸溶液沸点时Mo  相似文献   

6.
液相烧结Mo—Cu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Mo-Cu混合粉压坯在不同温度下液相烧结合金的部分性能和烧结机理。经TEM,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烧结过程中Mo在粘结相Cu中有溶解-析出现象,并发现在Mo晶粒表面形成一定比例的Mo-Cu浓度梯度过渡层。合金晶粒细小,且组织均匀,最佳烧结温度为1300 ̄1350℃。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Ni合金表面制备钼合金层,分析了钼合金层的物相和成分分布,利用带电化学测试系统的超声波振动空蚀试验机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研究钼合金化试样和基体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在TiNi合金表面制备了成分呈梯度分布的钼合金层,该层中主要含有Mo、MoTi和Ni3Ti相;在空蚀条件下合金基体的钝化能力受到抑制,钼合金化试样则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钝化能力;两者的磨损机制均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合金基体的磨痕宽度远大于钼合金化试样的,并且黏着磨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GH710合金在变形温度为1 110~1150℃,应变速率为0.01~1 s-1条件下的高温变形特性及变形后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1150℃以下热变形时合金发生了亚固溶态的再结晶,且γ相在1 130℃时已部分回溶;通过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模型构建了合金的本构关系,得到了合金热变形激活能为693.46 kJ·mol-1;合金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及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且临界应变和峰值应变之间满足εc=0.61εp;合金热加工过程中的软化机制为动态再结晶,根据热变形后的组织特征确定合金合理的热变形温度范围为1 110~1130℃,应变速率为0.01 s-1。  相似文献   

9.
钟斌  焦泽辉  郑飞  马岳  苏彬 《机械强度》2020,42(3):559-564
采用应变控制的方法,研究了铸造Ti-48Al-2Cr-2Nb合金400℃~800℃循环温度下的同相位热机械疲劳行为,并与400℃和800℃恒温低周疲劳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合金的400℃~800℃同相位热机械疲劳性能在大应变短寿命区优于400℃和800℃恒温低周疲劳;在小应变长寿命区略低于400℃低周疲劳,介于800℃低周疲劳数据分散带内;在热机械疲劳试验条件下,合金不表现明显循环硬化或软化现象,疲劳试样断口可观察到层片间、层片内断裂和穿层片撕裂3种开裂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熔渗技术制备Sn-Ag-Cu高温自润滑滚子;在滚珠隔离式无保持架高温平面推力轴承试验装置上,对自润滑滚子轴承的高温摩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应用SEM/EDS技术分析轴承滚道摩擦表面的形貌和成分,研究试验温度、润滑剂合金与轴承滚动摩擦磨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400~600℃温度范围内,轴承的摩擦因数随着温度的的升高逐渐降低,当温度达到润滑剂合金熔点600℃时,摩擦因数达到最低值0.024;当温度为400℃时,轴承滚道摩擦表面以黏着磨损为主;随着温度升高,自润滑材料中的润滑剂合金逐渐析出涂覆在滚道表面,与滚道表面的高温氧化物共同影响轴承的摩擦学特性,因此在摩擦表面出现部分黏着磨损与氧化磨损;达到600℃后,滚道表面涂覆形成的润滑膜增多,因此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得到减轻,润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种不同Ru和Cr含量的低Cr高W镍基单晶铸造高温合金1100℃的时效和热处理组织观察与γ/γ’两相的成分分析,研究Ta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铸态微观的影响。结果表明:Ta不会改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析出相的种类,但会强烈促进共晶γ’的形成。Ta改变了γ’的形貌,随Ta含量增加,γ’形状由圆形向方形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能获得以金黄色为主略带彩虹色的镀锌钝化膜,区别于常规高铬及低铬钝化的色彩的工艺。此钝化液为无机-有机酸盐体系,本文提出了溶液配方及操作条件;分析了溶液成分,钝化温度和时间对膜层颜色的影响,测定了钝化膜的耐蚀性,探讨了“金黄色”膜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l-24Si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550~610℃)对合金组织、密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烧结合金的显微组织均主要由铝相和硅相组成,当烧结温度达到600℃及以上时,组织中还析出了Mn_4Al_(16)Si_3相;当烧结温度低于580℃时,随温度升高,合金组织中铝颗粒之间的间隙数量减少,合金的密度和硬度增大;当烧结温度达到580℃时,铝和硅形成的共晶液相渗入铝颗粒间界面,而在原先液相位置留下较大孔洞,导致合金孔隙率增大,密度和硬度减小;当烧结温度达到590℃时,共晶液相含量增加,填充内部孔隙,导致合金密度和硬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
以纯镁和Mg-30 C e中间合金为原料铸造铈质量分数为1%的Mg-C e合金,并进行420℃×8 h固溶和200℃×20 h时效处理,研究了不同状态时合金中稀土相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铸态、固溶态和时效态合金中的稀土相均为Mg12 Ce;铸态合金中的稀土析出相分布不均匀,以晶界处析出为主,晶粒内析出为辅,且析出相...  相似文献   

15.
裂纹,俗称裂缝、炸缝,是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根据裂纹形成的温度范围和原因,可分为热裂、冷裂和温裂三种。 1.热裂铸件在凝固末期及凝固后不久的温度范围内(铸钢1250~1400℃,铸铁1000~1150℃),这时铸件的强度及塑性很差。由于铸件固态线收缩受到阻碍,在铸件中便产生了铸造应力。当铸造应力超过铸件该温度下的强度时,铸件便开裂形成裂纹。热裂纹短而弯曲,常产生在铸件较厚的地方、拐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定向凝固K17G合金显微组织特点及其与凝固时冷却速率关系,当冷却速率在0.4~1.0℃/秒时,其尺寸、数量与冷却速率平方根成反比。热处理对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有重要影响,重新析出的细小γ′相数量与固溶温度有关,尺寸则取决于时效温度(相同时效时间)。经1220℃/4小时/空冷加900℃/16小时/空冷热处理后,760℃66公斤/毫米~2的持久寿命为300~450小时,是普通铸造K17G合金的3~4倍;持久塑性δ在15%左右,约为普通铸造合金的4倍。对蠕变过程中MC碳化物及γ-γ′共晶断裂,也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Mg-2.1%Zn-0.7Zr合金基复合材料,采用LMR-1型低频力学弛豫谱测试系统研究了基体合金及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与振幅和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室温下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随SiC合金的增加略有下降,在25~250℃时复合材料的内耗值与基体合金的内耗值基本相当;当温度高于300℃时,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明显优于基体合金的;基体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阻尼机制均可用G-L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对熔模精密铸造的近α型TG6钛合金依次进行了热等静压和不同温度退火处理,研究了不同状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魏氏组织,组织中存在缩松缺陷;其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871.3 MPa,0.8%,缩松处为断裂源。900℃热等静压处理消除了缩松缺陷,合金的室温伸长率提高至3.7%,拉伸断口呈准解理断裂特征。经700~800℃退火处理后,合金组织中的β板条部分溶解并析出条状及颗粒状硅化物,在α板条中弥散分布着α2相析出物;其室温伸长率提高到11%以上,室温及550℃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和解理断裂共存的混合型断口,而650℃和700℃拉伸断口呈腐蚀开裂特征。  相似文献   

19.
K32合金是根据我国资源情况,研制的沉淀硬化型铁-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由GH302合金适当调整元素C、B而来。它无钴节镍、强度高、铸造性能好。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3000瓩一级静叶(进气温度650℃)和6000瓩燃汽轮机二、三级静叶(进气温度760℃)均使用该合会。燃汽轮机的高温部件不但要有良好的高温强度。还要经受使用环境下长期高温氧化和腐蚀。但是K32合金抗氧化和耐热腐蚀性能较差,若不采用保护层,在750℃燃油的气氛中使用会很快破坏。目前,大部分工业性高温保护层是铝和其它元素扩散到高温合金表面形成β相(MAI)合金层。这种保护层的形成主要通过Ni和Co的外扩散或Al的内扩  相似文献   

20.
在滑动无润滑的条件下,研究AlSiCuPb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特别是抗咬合性.结表明,磨损表面形成一层含有Al、Si、Pb、0的化合物组成的反应膜,使之显著地改善热挤压铸造合金的抗咬合性能,含铅量为20%与25%的合金,表面形成的反应膜几乎覆盖整个磨损表面时,磨损率稳定,摩擦系数出现低谷平台,该反应膜对提高合金耐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