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竞争提高效率长期以来,中国电信业的基本特征是公用电信网的建设和业务运营服务由邮电部独家经营,邮电部既是电信业的经营者,又是电信业的政府管制机构。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电信业务开放的步伐,我国电信领域已出现了一些人所共知的变化。中国与WTO谈判的主要焦点问题之一就是何时开放电信市场,即使不立即开放,按《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的规定,要加盟世界贸易组织就必须作出开放本国电信市场的安排。中国电信网络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先进性已经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但运行效率、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却相差甚远。中国电信市场一旦开…  相似文献   

2.
业务驱动模式下的电信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云 《电信科学》2005,21(5):5-8
近年来,电信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出现了向业务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于未来电信业务的研究成为驱动电信网络建设及电信运营发展的动力源泉,其对国际范围内电信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对当前电信业中业务驱动模式的重要特征连行了分析,并就业务驱动模式下电信业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智能网是在原有通信网络基础上为快速提供新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其目的在于使电信业经营者能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我们现在处于数字时代。现在已有几百万台数字机顶盒被部署在电缆网络中,并且每周还要增设几千台,网络经营者除了提供简单的广播电视业务外,已经开始注视新的交互式业务。 许多经营者正在投资的一种业务是视频点播(VOD)。它能为末端用户提供一个适应他观看习惯的控制方法,之所以VOD正在成为所有较大的电缆经营者的追求目标,原因是这种“个性化”电视  相似文献   

5.
黎洪松 《电信科学》2003,19(11):6-10
下一代网络(NGN)关系到电信业的发展和未来,本文就下一代网络的若干方向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目前全球电信业落入低谷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提供电信界所期待的、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刺激电信业发展的新业务与应用;下一代网络应该担负起视频通信(视频流媒体传输)的历史使命;下一代网络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建立万能综合业务网络的想法违背了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下一代视频流媒体网络采用什么样的交换技术,需要创新;采用Internet QoS构建的下一代网络是很难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流媒体业务;电信界有必要从未来电信发展的战略高度,实事求是地研究NGN的业务定位问题,避免产生方向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朱云  张俊伟 《通信世界》2001,(29):29-29
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电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新一代的电信网已经逐步由传统的电话网过渡到宽带的多业务综合的新一代电信网络。但在这场变革中,接入网发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引入快速、经济的新一代接入网是各个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互联互通的强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信全球化进程中,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和服务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性的市场开放条件.严格说,互联互通是电信业破除垄断、开放竞争的产物.一方面,通过互联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价值,给通信网络经营者创造收入、带来利润;另一方面,通过互联,不同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才能互通,使电信业务在更大的网络上流动起来,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同时,对于用户来说,通过互联互通,用户也可以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电信业正面临着转型,电信业务的收入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而且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竞争的激烈,使得价格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NGN这个时候的出现,为固网运营商提供了一个机会,为技术转型和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NGN是受服务驱动的,要满足用户所要的越来越多的不同的有个性化的各种业务和应用,NGN本身应该支持业务的多样化,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同时,也应当支持业务的个性化和业务的移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NGN应该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通过各种标准接口,可以方便地由第三方来完成业务提供。新一代网络应当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网络,…  相似文献   

9.
在电信全球化进程中,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和服务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性的市场开放条件.严格说,互联互通是电信业破除垄断、开放竞争的产物.一方面,通过互联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价值,给通信网络经营者创造收入、带来利润;另一方面,通过互联,不同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才能互通,使电信业务在更大的网络上流动起来,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同时,对于用户来说,通过互联互通,用户也可以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杨景  黄晓庆 《通信世界》2003,(26):50-50
IP技术、软交换技术和电信业务体系结构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特别是应用使能的IP多媒体域软交换应用,已经展示了软交换巨大的业务潜力。但是,这些软交换技术都是以面向特定应用的产品形式出现的。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开发的生命周期来看,需要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业务驱动的软交换平台来支持业务的定义、协议的选择、接入/互联的控制、业务控制、应用控制和网络控制以及对业务和网络能力进行管理。本介绍了UT斯达康公司对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作用的理解,通过可对申信市场的演变和软交换发展历史的分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下一代网络(NGN)一直都是电信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它的业务层采用何种技术也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在中国,中国通信标准协会(CCSA)已经对软交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标准化.运营商也不同程度地部署了软交换来提供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业务、宽带业务和实现网络智能化。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出现.打破了一度曾经认为软交换网络就是NGN代名词的这一局面。IMS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通讯世界》2007,(6):34-35
融合已经成为电信业的趋势,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网络转型",这是迈向融合的一个必然步骤.网络转型的驱动力主要有三点:一是Internet;第二点就是IT;第三点就是业务层面的改变,融合的业务提供能力,包括业务捆绑.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以来,电信业长期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传统电信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种业务,一个系统,一种政策,电话是一切的中心。即使到了今天天,电话收入在中国电信仍然占了70%多.整个网络的容量与话务量高度一致。不同业务由不同网络支撑,技术等于业务,需要一个业务就建一个网,再需要一个业务再建一个网,整个电信行业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小,属高利润低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且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相对于承载系统而言,由于直接面向不同的用户需求,应用系统要复杂得多,这就决定了在下一代网络(NGN)中,业务运营商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网络运营商的数量,其生存和发展则依赖于丰富的业务和应用。因此,下—代通信设备必须能够具有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才能承担起建设集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于一体的重任。 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其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余刚  王塑源 《广播电视信息》2004,(2):15-15,16-21
2003年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为“网络发展年”,是实质性推动付费电视产业发展的一年。发展付费电视业务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是向用户提供什么付费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服务,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卖什么价格,这两个问题既是付费电视业务经营者要研究的,也是有线网络用户最为关心的。这两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很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是中国电信业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电信业继续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用户在年中就超过了1亿户,中国联通到年底GSM用户超过了500万,中国移动当年新增用户超过1000万户。比传统电信业务发展更快的是IP业务。据统计,中国Internet用户已超过800万,增长速度超过了200%。信息产业部批准试验的IP电话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吉通、联通通过发展IP电话业务,正准备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自己的Internet网络,与中国电信共同开拓国内Internet市场。1999年电信业最引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今年电信业的重组,三大运营商都具备了提供全业务的运营能力,要实现全业务运营,运营商就必须在业务、运维、网络以及终端方面做全方位的融合,而网络融合则是重中之重。未来城域接入技术将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城域以太网技术将会进一  相似文献   

18.
共建共享①的由来。①我国电信业的改革.自1997年1月邮电分营开始,1998年3月国家信息产业部成立.推动第一轮电信业的转型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成为电信业市场的三大运营商。随着各运营商全业务开放和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出现了通信基础网络建设中同地点新建铁塔、同路由新建杆路现象.有的地方同时有三座铁塔.  相似文献   

19.
移动运营商全业务网络架构及接入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户需求、电信业自身需求及技术进步等三重因素的驱动下,全业务运营和融合业务已成现代电信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是在我国通信业市场进入完全竞争市场的背景下,通过对现有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用户需求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全业务运营的网络架构进行描述。同时通过研究不同的接入技术,对部分主要客户接入场景提出合理的建设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今年电信业重组后,通信行业竞争格局出现新的调整。文章在分析行业网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现有网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移动运营商在转型期内发展固定业务网络时,在接入层、核心网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