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涤混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理论探讨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军  王锦成 《纺织学报》2000,21(5):19-20,47
根据标准的折皱回复测试实验,提出分析毛涤混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与混纺比关系的理论曲线,实验证明,曲线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涤棉等混纺织物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测试纯毛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研究3种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分析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中加压压力,织物混纺比,加、释压时间等参数对织物折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毛纤维的初始模量高且拉伸变形回复特性好,使得纯毛织物的折皱性最好。研究结果为最终建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理论预测模型,预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织物服用性能的客观评价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PTT/PET双组分短纤与棉混纺织物的弹性性能,对其拉伸性能、定伸长和定负荷反复拉伸弹性回复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定伸长和定负荷反复拉伸条件下,棉/双组分短纤混纺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能优良,弹性回复率接近于棉氨包芯纱织物和棉/XLA包芯纱织物;其折皱回复性能良好,优于棉氨包芯纱织物,与棉/XLA包芯纱织物相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加压时间和回复时间对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采用外观法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折皱回复性能特别好或特别差的织物对加压时间不敏感,随着加压时间的增加一般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变差;在其他测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4h之后织物的折皱回复情况将不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纺织材料黏弹性理论,研究织物的折皱回复变化规律。在织物摩擦约束力偶与其弯曲曲率成正比的假设条件下,把织物看成是具有内摩擦约束的固体黏弹性材料,利用标准线性固体和滑块并联组成的模型,对织物的折皱回复行为进行分析,把织物的加压弯曲、释压回复等行为过程用同一模型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回复规律方程。并以毛织物和毛/涤混纺织物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经实际测试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回复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更加快速和准确地测试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基于研究室自主研发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以 2 种棉织物为试样,选取样本容量、施加压力、加压时间和回复时间为试验参数,对织物进行折皱回复角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测试样本容量为10个、施加压力为5 N、加压时间为5 min、回复时间为5 min时,测试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兼顾了试验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织物的拉伸回弹RT越大,织物的起拱回复性越好。随毛/涤混纺织物中的羊毛比例增加,织物的起拱恢复性能有所改善,W70/P30时的抗洪性最好。毛/涤混纺织物中的涤纶比例增加时,织物的折皱性能有所改善,W70/P30时的折皱恢复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原料的细度、毛涤混纺比例和织物组织密度对精纺毛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分析,认为适当混用较粗的羊毛纤维,并配置合理的密度,有利于提高精纺毛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而涤纶原料的混用将使毛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测试粘/涤/木棉混纺织物的抗静电、抗紫外线、透气、保温、悬垂、折皱回复、耐磨、吸湿性8项性能,并以粘/涤混纺织物性能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8项织物性能中,粘/涤/木棉织物在保温性、抗紫外线、抗折皱性能方面较优,易积聚电荷但散逸很快,因此抗静电性也较优;粘/涤/木棉织物在耐磨、透气、悬垂、吸湿性能方面较粘/涤织物差。  相似文献   

10.
毛涤混纺织物分散染料染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行合成的三种羊毛织物改性剂G1、G2和G3,对羊毛织物、毛涤混纺织物进行改性,探讨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和改性织物的分散染料染色。结果表明,经改性剂G1改性的毛涤织物,可用分散染料在常压下染色,且染色K/S值较高,皂洗和摩擦牢度均在3级以上。毛涤织物较合适的改性条件为:改性剂4%(owf),分散剂0.5g/L,温度90℃,时间40min,pH值9;改性毛涤织物较合适的染色条件为:染料2%(owf),载体1.5g/L,乙醇12mL/L,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1.
探讨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舒适性能。测试比较了同规格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与普通涤棉混纺织物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折皱回复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并分析了影响舒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同规格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与普通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抗起毛起球性有所提高,但其折皱回复性有所降低。认为: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织物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毛涤织物的风格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混纺比的毛涤织物的多项测试分析,研究该织物的服用性能和风格。结果表明,当毛涤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时,织物的抗皱性、抗起拱性、抗起毛起球性较好,且织物的悬垂性、刚柔性等风格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13.
对织物规格相同的混纺比为30/70、18/82、12/88木棉/棉混纺织物进行服用性能测试分析,并和纯棉织物、人造棉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木棉混纺比的提高,织物的保暖性、抗紫外性和透气性均有所提高,但织物的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均随着木棉混纺比的增加而降低。人造棉织物保暖性、抗紫外性和折皱回复性最差,但悬垂性、透气性优于其他四块试样。  相似文献   

14.
研究菠萝叶纳米纤维素协同SiO_2溶胶对麻混纺织物的改性效果。测试了不同浓度菠萝叶纳米纤维素协同整理纳米SiO_2溶胶改性麻混纺织物前后的厚度、断裂强力、弯曲性能、透气率和折皱回复角。结果表明:随着菠萝叶纳米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SiO_2溶胶改性麻混纺织物的厚度增加,断裂强力和折皱回复角先增后降,弯曲性能增强,透气率下降。认为: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菠萝叶纳米纤维素协同纳米SiO_2溶胶改性麻混纺织物后,织物的综合性能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张才前 《毛纺科技》2012,40(11):59-61
使用YG(B)541E型智能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试5块不同规格涤/毛平纹织物的7个不同方向折皱回复角,分析各向抗皱性能差异.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与织物经向接近方向折皱回复角与经向差异较小,而与织物纬向接近方向折皱回角与纬向差异较大;织物经、纬密度小的,缓弹性回复性能较好;交织织物各角度抗皱性能具有明显规律,而混纺织物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混纺织物的回潮率、力学性能、折皱回复性能、抗静电性能、保暖性能和电磁辐射屏蔽效能为出发点,研究不锈钢纤维含量对不锈钢纤维/黏胶纤维混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纺织物的回潮率和保暖性能随不锈钢纤维含量的增加不断下降;抗静电性能随不锈钢纤维含量的增加不断提高;力学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和电磁辐射屏蔽效能开始随不锈钢纤维含量的增加不断提高,当不锈钢纤维含量超过12%时,这3项指标趋于稳定。综合分析可知,开发不锈钢纤维/黏胶纤维混纺织物时可将不锈钢纤维含量控制在12%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圣麻涤混纺织物的性能,测试了混纺织物的抗弯性、折皱回复性、透气性与导湿性、织物的表面摩擦性能、抗起毛起球性、光泽度等,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圣麻涤混纺织物有良好的爽身、透气、柔软性,适合制作服用面料.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纤维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瞿永  卜佳仙 《纺织学报》2008,29(11):48-51
为更好地了解聚乳酸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相近规格的纯聚乳酸纤维织物、聚乳酸纤维/棉(80/20)混纺织物、棉织物、涤纶织物进行强伸度、透气性、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耐磨性、起毛起球性、交织阻力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伸长变形能力;其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和耐磨性良好;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不如棉织物;具有较高的交织阻力,可防止织物产生纰裂。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织物由于棉纤维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纤维织物的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减小打纬阻力,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和耐磨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张瑞寅  马洁  薛文良 《国际纺织导报》2012,40(10):12-13,18,21
柠檬酸在高温及助剂作用下可与纤维素纤维织物反应,使织物具有抗皱性能.首先选用柠檬酸与各类助剂复配,对纯棉牛仔织物进行交联处理,并主要以织物折皱回复角为指标,综合考虑织物的强力保留率,研究了整理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选择适宜的整理工艺条件.对经不同前处理的纯棉牛仔织物和棉/Lyocell混纺牛仔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和物理性能测试.通过比较性能的均值和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棉/Lyocell混纺牛仔织物整理后的折皱回复角较纯棉牛仔织物有较明显提高;两者拉伸及撕破强力损失程度相差不大.因此,对棉/Lyocell混纺牛仔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有一定可行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制备14. 6 tex亚麻/记忆性聚酯纤维/棉纤维混纺纱,将其与涤纶网络丝进行交织,然后对其进行热定型处理,并测试热定型处理前后亚麻混纺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发现经热定型整理且经纱为5. 6 tex涤纶网络丝的新型亚麻混纺织物的尺寸变化率明显减小,经向缩水率由原来的2%降到1. 27%,纬向缩水率由原来的1. 24%降到0. 96%,同时,其织物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总折皱回复角由原来的214. 5°增大到227°,具有防缩抗皱效果。经过织物风格测试,证明研发的涤纶网络丝/亚麻混纺纱交织织物折皱回复率较好,织物柔软、较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