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增韧SMA的制备及与PC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文  潘恩黎 《塑料工业》1998,26(4):122-123
研究了SBS增韧SMA树脂体系,采用二次共混工艺,用15%(质量)的SBS可以很好地增韧SMA树脂;用增韧的SMA树脂与PC进行共混,考察了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相结构,制备出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加工性能优于纯PC的共混材料。当增韧SMA/PC为20/80时,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纯PC相近,达到了预期改性PC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颖 《中国塑料》1998,12(2):58-61
本文研究了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并对用流变法测聚氯乙烯的相对凝胶废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流动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大而降低,熔体的粘流活化能具有剪切速率依赖性,弹性效应使溶体挤出胀大,胀大经胺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聚碳酸酯/聚苯乙烯(PC/PS=70/30,质量比)共混物中加入5%~15%(质量百分数)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接枝共聚物(PC-g-PS)后对此共混物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C中加入PS或PS/PC-g-PS)流动性得到改善,各种组成的共混物其表观粘度(η_a)皆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当PC/PS中加入5%PC-g-PS后,其η_a有明显的增加,进一步加入PA-g-PS对η_a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4.
PC/ABS/SMA三元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永威  吴靖嘉 《兰化科技》1994,12(3):182-185,199
人阴虚阳亢、脾虚温盛、气血失调三个方面探讨高师治疗眩晕的经验。在方药应用上分别介绍了天麻钩藤饮、,自拟蒺藜定眩汤、人参营汤。通过验案三则较详尽地介绍了高师治疗眩晕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PC/TPU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清  郑昌仁 《塑料工业》1997,25(2):92-94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碳酸酯(PC)及聚碳酸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PC/TPU)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C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γ)不敏感,而对温度(T)敏感。温度升高,PC粘度降低。加入TPU大大改善了共混物的流动性能,使共混物的成型加工变得容易进行。当TPU含量为40份时,共混物的熔体粘度出现一极小值。加入不同第三组分对于降低共混物的熔体粘度效果不同,第三组分E对共混物有增粘作用  相似文献   

6.
阻燃PC/ABS共混体系动态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阻燃PC/ABS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流变特性,探讨相容剂、剪切频率等因素对复合材料的动态储能模量、剪切损耗模量、损耗因子和复合黏度等动态流变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由丙烯酸树脂和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组成的复合相容剂,在加工条件下即角频率(ω)为12.6rad/s时,体系的复合黏度(η*)远小于PC的η*。  相似文献   

7.
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SMA为增容剂制备PA6/PP共混物,讨论了R-SMA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流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三氯甲烷/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制备不同组成聚苯胺-十二烷基苯磺酸/聚丙烯腈(PANI-DBSA/PAN)的共混溶液。对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PANI-DBSA含量对共混溶液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及结构粘度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PANI-DBSA含量对共混溶液的表观粘度影响比较复杂;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随着PANI-DBSA的增加而减小;当PANI-DBSA的质量分数高于5%时,共混溶液可纺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PC/UHMWPE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 ,制备了两种不同配比的PC/UHMWPE共混物。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和熔融指数仪研究了PC/UHMWP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结果表明 :PC/UHMW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呈假塑性流体的特征 ,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共混物熔体的粘度大于纯PC的粘度。采用悬浮体系模型讨论了两种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10.
PP/EVA/沸石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230℃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单一体系及聚丙烯(PP)/EVA/沸石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ηa)和EVA的用量、EVA中醋酸乙烯酯(VA)含量、不同性质偶联剂改性沸石粉体等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纯EVA体系而言,熔体的ηa随共聚体系中V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均高于本研究所用PP熔体的ηa;其变化趋势同VA含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同熔体流动指数测试结果有相同的趋势。在PP/EVA沸石共混体系中,共混溶体的ηa均高于PP/沸石共混体系。对沸石表面采用极性化改性,所得共混溶体的ηa有所降低,证明采用不同偶联剂对粉体表面改性可以导致共混体系中不同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COP/P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 CFT-5 0 0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含 COP(含 -SO3N a的共聚酯 ) / P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COP/ PP共混物为假塑性流动 ,其偏离牛顿流动行为的程度与共混物构成有关。在 2 65℃和 2 80℃时 ,COP/ PP共混物的表观粘度随 COP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COP含量增加 ,共混物的粘温依赖性增大。  相似文献   

12.
退火对PC/PET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退火对PC/PET共混物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由于共混物中PET的结晶速率较慢,在成型周期内难以完成结晶,所以退火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一般情况在165℃下退火12h后,共混物的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用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碳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C/SMA)合金的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剪切速率加大时,合金表观粘度(η_a)明显降低;合金中η_a随着SMA的含量增加而下降。还研究了PC/SMA合金制造方法和SMA中MA含量对合金表观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反应制得SBS-g-DABPA,将其用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增容改性。探讨了SBS-g-DABPA接枝率的影响因素及SBS-g-DABPA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g-DABPA对PC/ABS合金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当SBS-g-DABPA接枝率为14%、用量为3%时,PC/ABS/SBS-g-DABPA共混体系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PC/EP/LCP共混物的相容性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C/LCP二元共混物中加入少量的低分子量环氧树脂以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LCP的成纤维力,从而提高共混物的力学。结果表明,在PC/LCP共混中加入2%的EP时,共混物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板动态流变仅研究了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PET)共混体系熔体在设定温度下的动态流变性能,探讨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SMA)、丙烯酸酯共聚物(M1)以及(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M2)3种增容剂对PC/PET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增容剂、PET含量对PC/PET共混体系的动态复合粘度、动态储能模量及损耗因子等动态流变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增容剂均能增强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链之间的缠结,提高界面粘合,其中M2的增容效果最有效.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AS/CPE共混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其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S/CPE共混物熔体呈假塑性,其表观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共混物中CPE含量的升高而上升。并讨论了CPE对共混物非牛顿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HDPE及其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 HDPE及 HDPE与 PEW、EVA共混物 ,HDPE与 HDPE(GC72 6 0 )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 HDPE及共混物的熔融指数、流动曲线、非牛顿指数、结构粘度指数及粘流活化能。结果表明 ,共混物的流动性能有很大提高 ,改善了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9.
增容剂对HDPE/AS合金流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增容剂氯化聚乙烯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对HDPE/AS共混体系加工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增容剂使共混体系的塑化时间减少,且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和拉伸强度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在HDPE/AS/PE-C-g-AS=80/20/4时出现极大值;螺杆转速的增加使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