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PETG/PC/TPU三元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软化温度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性能。研究发现,对于同样硬度的TPU,聚酯型TPU对改善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优于聚醚型TPU与PETG/PC的共混。硬度较低的聚酯型TPU可较大幅度提高PETG/PC/TPU合金的韧性。TPU的加入可明显改善PETG/PC/TPU合金的耐溶剂性。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7,(9):41-45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脂肪族TPU/PVC和芳香族TPU/PVC两种共混物,研究了不同种类TPU的添加对PVC性能的影响。力学测试表明:芳香族TPU与PVC共混之后,PVC的力学性能提高较快。DMA测试表明:脂肪族TPU与PVC共混之后,PVC的耐低温性能有了明显提高。热失重测试表明:芳香族TPU与PVC共混之后,使PVC热失重速率大幅度降低。SEM测试表明:脂肪族TPU与PVC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塑料》2017,(1)
为提高热塑性聚氨酯(TPU)的耐热性能,通过密炼共混、热压成型工艺,选取丁苯橡胶(SBR)对2种TPU进行物理共混改性,制备了TPU/SBR复合材料,探讨了TPU的不同软段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分子动力学(MD)模拟分析不同软段结构TPU/SBR复合体系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聚酯型TPU比聚醚型TPU的力学性能好,热稳定性好;SBR的加入使得2种TPU的耐热性能均有提高,且聚醚型TPU/SBR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大于聚酯型TPU/SBR复合材料,但它们的力学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分析,相同比例下复合材料的Huggins-Flory相互作用参数(χ)和混合能(Emix),PTTPU/SBR均小于PCTPU/SBR,可以预测PTTPU与SBR两者具有更好的的相容性。对2种复合材料的径向分布函数的分析进一步证明PTTPU/SBR的相容性大于PCTPU/SBR的相容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塑料》2016,(5)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分别选用2种聚酯型和聚醚型TPU对PVC进行共混改性,通过透光率雾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低温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了4种TPU对PVC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拜耳60A(聚醚型)对PVC的改性效果最好;随着TPU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低温冲击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透明性良好,SEM测试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超高韧性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物,通过力学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树脂流动性、TPU种类对POM/TPU共混体系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PU含量50%时,配合不同粘度的POM树脂,可使共混体系达到超高的冲击强度,材料在拉伸过程出现应变-硬化过程,POM和TPU在共混体系中呈现两相双连续结构。相比于聚酯型TPU,使用聚醚型TPU制备的共混体系具有更高的低温缺口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6.
郑昌仁  张军 《弹性体》1991,1(3):26-29
叙述了选择混炼型聚氨酯(PU)与分子量适中的Ⅱ型聚氯乙烯(PVC)树脂制备PVC/PU合金的过程,讨论了PVC/PU共混比、填充剂、硫化体系、共混工艺等因素对PVC/PU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PVC/PU=60/40(质量比),硫化剂TD15份,白炭黑30份,混炼温度140—160℃,可制得性能优良的PVC/PU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实验显示了PVC/PU合金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TPU)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探讨了共混比对TPU/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出TPU/PVC共混比30/70(质量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塑剂、热稳定剂、填料对TPU/PVC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U/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共混时有协同作用,耐油、耐溶剂性均较好,从成本和实用两方面出发,选择TPU/PVC=30/70共混比更有实用性。随增塑剂DOP的增加,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所选热稳定剂中,以硬脂酸钙制得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好;在所选填料中,白炭黑的补强效果最好。扫描电镜观察共混物的微观结构显示,TPU/PVC共混比为30/70有较好的相容性,这与力学性能结果相一致。TGA分析显示,TPU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PU和PVC共混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共混过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TPU/PC、POM/TPU、TPU/PP、TPU/PVC共混合金以及其它PU共混合金的微相结构、相容性以及它们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四种不同的高分子改性剂:GOODYEAR CHEMIGUM P83、DU PONT EL-VALOY741、DIC PANDEX T5265以及本实验室自制的566TPU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聚氯乙烯树脂共混,对制得的改性聚氯乙烯的热力学和形态学的性质进行了测试(力学性能、耐热性、DSC、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566TPU与PVC的相容性在四种高分子改性剂中最好。该共混物(PVC/TPU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尤其是应用于医疗方面,不但显著地提高材料的许多性能,而且避免了小分子增塑剂迁移到人体内的健康方面的各种担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将CPE、PVC与TPU熔融共混。研究了TPU/CPE及TPU/CPE/PVC共混体系。对其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耐油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CPE及CPE/PVC的加入可改善TPU的加工性能并降低其成本。  相似文献   

11.
热塑性聚氨酯改性PVC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自制的热塑性聚氨酯(566TPU)和日本的Pandex T-5265TPU、美国的Elvaloy741及Chemigump-83等四种不同的高分子改性剂,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其共混物通过DSC、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试,并比较其力学性能和薄膜耐热性能。证实PVC/566TPU共混物是非结晶相态,Tg值最低,两者相容性最好,且性能优异,可作为医用或其他用途的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12.
ABS共混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ABS合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主要介绍了ABS/PC、ABS/PVC、ABS/PA、ABS/PBT等合金的微相结构、力学性能及增容剂的研究发展状况,并简要介绍了ABS/TPU、ABS/PMMA、ABS/SMA等合金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PVC/TPU/SBS—g—MMA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SBS-g-MMA系列接枝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以SBS-g-MMA作为PVC/TPU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对不同配比的PVC/TPU/SBS-g-MMA共混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流变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S-g-MMA接枝共聚物对PVC/TPU共混体系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potential of melt processing polymer blends to prepare damping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Binary and ternary blends of polyvinylchloride (PVC) with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TPU) were studied. The soft segments of the polyurethanes for the first series were of the ether type and of the ester type for the second series of blends. A series of polymer blends were prepared by mechanical melt mixing and the apparent miscibility was evaluated from the thermal, dielectr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 as well as fr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ome samples exhibited a single damping peak at low PVC content, indicating miscibility of the blends at the detection scale of the test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erties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blends was studied.  相似文献   

15.
高聚合度PVC/TPU共混物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研究了采用高聚合度聚氯乙烯(PVC)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为主体材料制备高聚合度PVC/TPU共混物的过程,讨论了高聚合度PVC/TPU并用比、填料、增塑剂、共混工艺等因素对高聚合度PVC/TPU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晓燕  赵鸣山 《弹性体》1996,6(2):13-16
选用CPE和CPE/PVC为改性剂.用双辊熔融共混的方式对TPU的共混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TPU/CPE和TPU/CPE/PVC共混体系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TPU种类和CPE、CPE/PVC分别组成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能明显改善TPU的加工特性,并且基本保待了TPU优良的耐油性和耐寒性。  相似文献   

17.
废聚氨酯改性聚氯乙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林忠  王志义 《弹性体》2005,15(5):36-39
对废聚氨酯(PU)改性聚氯乙烯(PVC)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废PU、热塑性聚氨酯(TPU)、轻质碳酸钙(CaCO3)和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对PVC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PU使软质PVC的强度下降,伸长率提高,TPU可以提高软质PVC的强度和伸长率;废PU在PVC中起到大分子增塑剂的作用,用废PU取代增塑剂DOP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PVC的强度,同时还提高了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轻质CaCO3使废PU/PVC复合材料的撕裂强度下降,Ca5(PO4)3OH却可以使材料的撕裂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PVC/TPU/NBR三元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叶成兵  周圣中 《橡胶工业》2006,53(4):197-202
对PVC/热塑性聚氨酯(TPU)/SR三元共混物的性能进行研究,重点讨论NBR品种、TPU/NBR并用比、PVC聚合度、增塑剂DOP和硫化剂DCP用量对PVC/TPU/NBR三元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TPU/NBR-3604三元共混物的物理性能较优;PVC/TPU/NBR-3604三元共混物的拉断伸长率和拉断永久变形均随着PVC聚合度的增大基本呈上升趋势;随着增塑剂DOP用量的增大,共混物的邵尔A型硬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拉断永久变形均基本呈下降趋势,拉断伸长率增大;随着硫化剂DCP用量的增大。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变化不大,撕裂强度基本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PVC/TPU/SR三元共混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NBR与PVC和TPU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汽车用电缆料为试验目标,研究了增塑剂、引发剂、助交联剂、热塑性聚氨酯(TPU)的用量对PVC/TPU体系硬度、力学性能、热延伸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耐磨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结果表明:①在助交联剂TAIC存在下,引发剂DCP可引发PVC/TPU体系的交联反应,并且随着DCP、TPU用量的增加,交联度增大。②PVC/TPU交联电缆料的优化配方为:PVC 100份,钙锌稳定剂8份,TO TM 50份,TAIC 3份,DCP 0.2份,TPU 30份,抗氧剂0.8份,其他助剂适量;采用该配方能生产出合格的汽车用电缆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