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萜内酯的提制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敬勉  廖德胜 《食品科学》1997,18(12):46-49
银杏萜内酯由银杏叶,经萃取、吸附和重结晶制成纯品,它的主要成分是银杏内酯A、B、C、M、J和白果内酯。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对心肌缺血、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因而,可作成一种天然的、专一的、特效预防冠心病和脑血拴的保健食品。银杏萜内酯定性用TLC(薄层色谱)检测,定量用HPLC(高压液相色谱)检测,也可以用GC(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结晶银杏内酯关键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见  张文成  谢慧明 《食品科学》2004,25(3):132-134
本文根据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低,结晶性组分易堵塞管道等问题,以银杏叶粗提物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讨萃取结晶压力、温度、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结晶银杏萜内酯的纯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结晶为20MPa,温度为55℃,时间为90min条件下,银杏萜内酯纯度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3.
银杏制品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银杏树的种植 ,银杏叶、果的加工等几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论述 ,主要涉及银杏叶提取物 (EGb)、含EGb的食品、银杏叶茶、银杏果系列食品等产品。  相似文献   

4.
药食两用银杏制品愈来愈多,对银杏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的认识和分离分析鉴定等逐渐深入,银杏制剂中的黄酮类物质、萜内酯及酸性组份等被认为是具有医疗作用的主要成份,无论作为药制品还是食品,这些成份的认识和分析都是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的关键。本文对体例物组成和分析鉴定方法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5.
银杏萜内酯超临界CO2萃取结晶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见  张文成  谢慧明 《食品科学》2003,24(12):86-89
本文根据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低、超临界稀溶液特点及溶剂提取技术原理,以银杏叶粗提物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讨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对超临界CO2萃取结晶银杏萜内酯前处理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5℃水浴条件下,以20倍银杏叶粗提物体积的混合溶剂(40%丙酮-60%石油醚),浸提2次,每次4h,银杏萜内酯前处理效果较佳,萜内酯浸出率在95%以上,浸出物内酯含量在16%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内酯含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银杏类黄酮(GBE)的检测与提纯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探讨了从银杏叶中浸提GBE的工艺流程及银杏黄酮甙的提取、分离、纯化、干燥及检测的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测定了含不同浓度银杏酸的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对常见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不同pH条件和热处理对银杏酸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为银杏酸,银杏酸对G+(指GAs有抑制作用的菌株)菌的抑菌效果尤为显著,抑菌活性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银杏内酯是银杏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树的叶片中,具有保护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增加血液循环和抗衰老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等健康领域。因此,对银杏内酯这类功能成分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当前的检测技术,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估,旨在找到更高效、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方法,以期为银杏内酯检测技术的改良和创新提供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银杏萜内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萜内酯由银杏叶中提取,经萃取、吸附和重结晶制成纯品,用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它的主要成分是银杏内酯A、B、C、M、J和白果内酯.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对心肌缺血、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文成  宋宗庆  李春保 《食品科学》2007,28(11):280-283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对采用响应曲面法关于液固比、温度和时间建立溶剂浸提工艺模型1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利于简化后续超临界流体结晶条件。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8.02:1,温度为77.20℃,时间为4.32h时,浸提率高达92.62%。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肥胖小鼠的干预作用,首先采用高脂膳食诱导构建C57BL/6J小鼠肥胖模型,随后将肥胖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PG)、GB低剂量组(GBL)、GB中剂量组(GBM)和GB高剂量组(GBH),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实验,测定各组小鼠肥胖相关指标,如体重变化、脏器脂肪系数、血脂指标等。GB干预后,GBM和GBH组小鼠的体重增长明显小于PG组(P<0.05),同时,GBH组的小鼠脏器脂肪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GBM和GBH组小鼠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LD-C)均得到显著(P<0.05)改善,尤其是GBH组小鼠;最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GBM和GBH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减轻。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  相似文献   

13.
液质联用方法测定微量银杏内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了微量银杏内酯的含量,分析柱为Lichrospher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采用梯度洗脱,质谱作为检测器,选择离子采集方式.本方法测定银杏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12~68.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8 4~0.999 4,相对标准偏差为0.38%~0.44%.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粗提和纯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工业化生产银杏叶的全新生产工艺:原料以石油醚回流提取,再以80%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新型澄清剂沉降,树脂分级吸附,pH3~4酸水和酸性25%乙醇洗涤,75%乙醇洗脱,喷雾干燥,可以得到国际认可的黄酮和内酯含量分别达到24%和6%以上的银杏叶提取物(EGB)。  相似文献   

15.
制备银杏萜内酯B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并建立竞争ELISA法,快速检测保健食品中是否含有银杏类产品。其检测范围为1~60ng/mL,R2=0·928,并将建立的方法用于市场销售产品的检测,发现产品与产品标识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6.
制备银杏萜内酯B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并建立竞争ELISA法,快速检测保健食品中是否含有银杏类产品.其检测范围为1~60ng/mL,R2=0.928,并将建立的方法用于市场销售产品的检测,发现产品与产品标识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综述银杏叶提取物中4种主要功效群,介绍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原花青素和有机酸等主要功效成分,并对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其功效组分在其抗氧化、抗疲劳、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和治疗抗肿瘤、改善老年人记忆力和心血管类疾病等方面的辅助治疗和保健功效方面进行综述,展望银杏叶提取物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组织块培养法从健康的银杏根、茎中分离得到116株内生真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1株能够产银杏内酯的内生真菌,利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其发酵液和菌丝体中总内酯产量约为11.4mg/L。形态学特征和真菌rDNA间隔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毛霉属,为产银杏内酯内生真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银杏叶中有效成分银杏内酯的最佳工艺,考察工艺参数对银杏叶萃取得率及萃取物中银杏内酯A、B、C的影响.以银杏叶萃取得率及萃取物中银杏内酯A、B、C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SPSS统计软件生成的L9(34)正交设计优选超临界CO2萃取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萃取得率及萃取物中银杏内酯A、B、C含量分别可达4.85%,0.38%,0.27%,0.22%.该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以银杏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复合酶处理对银杏内酯B和总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α-淀粉酶添加量、糖化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银杏内酯B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淀粉酶添加量为6 U/mL、糖化酶添加量为9 U/mL、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银杏内酯B和总酚含量最高,银杏内酯B含量为(49.29±0.87)μg/mL,总酚含量为(455.18±4.05)μg/m L,分别是酶解前的(1.82±0.02)倍和(1.32±0.02)倍,明显提高了目标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