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钢不锈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反应,导致被破坏或变质,其中点蚀是最为有害的一种腐蚀形态,使材料结构性能退化,因此探究碳钢不锈钢材料的点蚀深度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分析柠檬酸、双氧水以及醋酸对碳钢不锈钢材料点蚀深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表明,不同的因素会对碳钢不锈钢点蚀深度产生不同效果,将影响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护碳钢不锈钢材料减少点蚀或不受点蚀。  相似文献   

2.
316L不锈钢为常用的耐蚀合金材料,然而其在海洋大气环境服役时易遭受点腐蚀而发生失效。通过点腐蚀速率、临界点蚀温度、点蚀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等评价方法,对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光亮退火、抛光、酸洗钝化)后的316L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面处理对316L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影响不大,但会使点腐蚀速率、点蚀电位有所差异;在测试条件下,抛光及酸洗钝化均可有效提高316L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其中酸洗钝化态的耐点蚀性能最好,因此建议对海洋工程用316L不锈钢产品在使用前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电化学阻抗谱和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西沙群岛苛刻海洋大气环境下,经过不同时间暴露后304不锈钢的腐蚀行为和机理.304不锈钢在西沙大气暴露后的腐蚀类型主要是以局部腐蚀的点蚀为主,腐蚀产物主要由β-FeOOH、γ-Fe2O3和Fe3O4组成.随暴露时间的延长,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稳定性变差,点蚀数目增加、点蚀坑深度增大日.表面腐蚀产物覆盖率也逐渐增多.与其他部位相比,点蚀更容易在表面划痕处产生.提高表面加工精度,有助于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显恒温水浴锅HH-4静态模拟点腐蚀的实验方法研究不同Cl^-浓度和温度下。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组织在三氯化铁溶液中的点腐蚀行为,探讨不同的Cl^-浓度和温度变化对材料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铁溶液中,Cl^-浓度增加、温度升高,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组织的耐点蚀性能下降,腐蚀速率增加。腐蚀后的表面形貌为不均匀点腐蚀。  相似文献   

5.
陈国斌 《特殊钢》1997,18(2):36-37
00Cr18Ni18Mo5是具有耐点蚀、隙间腐蚀和综合性能较好的奥氏体不锈钢,在含Cl-离子的介质中有较好的抗点蚀、隙间腐蚀和一般腐蚀性能,在石化工业中可用在00Cr18Ni12Mo2等材料难于胜任的设备上。大连化工厂碱分厂碳化塔也受到点蚀、隙间腐蚀的困扰,严重影响作业时间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点腐蚀试验、电化学腐蚀试验和晶间腐蚀试验对409L,409M,410L,410S四种低铬铁素体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进行评定,并使用扫描电镜对试验用不锈钢的表面腐蚀情况进行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Nb和Ti稳定化元素的添加,409型低铬不锈钢可获得较低的腐蚀速率,而无添加Nb和Ti稳定化元素的410型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腐蚀速率;由于含镍钛夹杂物TiS、Ti(CN)和Nb(CN)的存在,409型不锈钢主要发生点蚀和晶间腐蚀等局部腐蚀;而无稳定化元素的410型不锈钢试样表面更易发生全面腐蚀。  相似文献   

7.
1序言 双相不锈钢是兼有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优点的材料。 它在海水环境下具有耐点蚀性、耐间隙腐蚀性;在淡水环境下具有耐应力腐蚀裂纹性。这种优良的材料已经替代了过去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用于化学、石油精制、能源及其它设备已有3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技术测定SUS410不锈钢在矿浆水中的腐蚀行为,观察不同浸泡时长下的表面腐蚀形貌,并分析其腐蚀机制。结果表明:SUS410不锈钢的钢腐蚀可分为两个阶段:点蚀主导期、点蚀-均匀腐蚀过渡期,腐蚀48h以内为点腐蚀主导期,腐蚀速率和腐蚀倾向逐渐增大,腐蚀48h以后逐渐进入点蚀-均匀腐蚀过渡期,腐蚀速率约为3.0×10~(-5)A/cm~2;腐蚀产物分内外两层,内层腐蚀产物为铁氧化物和少量三氧化二铬,外层腐蚀产物主要为铁氧化物、三氧化二铬和少量的碳酸钙类,腐蚀产物疏松,易脱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17-7PH不锈钢在海洋大气环境下接触腐蚀的防护问题,将不同表面状态的17-7PH不锈钢板状试样在青岛团岛和海南万宁进行1年的大气暴晒试验,对其宏观腐蚀形貌对比,并测定其疲劳寿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暴晒试样表面腐蚀形貌,用光学显微镜比较腐蚀坑深度,分析海洋大气腐蚀对17-7PH不锈钢疲劳性能的影响,最后得出了17-7PH不锈钢的腐蚀防护措施。结果表明:在青岛暴晒的不涂漆17-7PH不锈钢试样表面色泽变暗,有均匀的细小点蚀,而海南的试样表面有大面积较均匀的褐色锈层,特别是17-7PH不锈钢与TC18钛合金连接处腐蚀较为集中,但腐蚀并没有降低其疲劳寿命;从暴晒试样的表面微观腐蚀形貌比较,无论涂漆与否,17-7PH不锈钢表面都有轻微腐蚀,但只局限于表层,点蚀不深,并且趋向均匀腐蚀;17-7PH不锈钢抗大气腐蚀性能很好,经钝化后可不涂漆直接在海洋大气环境中使用1年,而不会对其疲劳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6.4 氯化物和其它含卤离子水溶液介质 ①点蚀和缝隙腐蚀 在高性能不锈钢开发的诸多商业和技术上的决定因素中,最有效的因素莫过于需要在腐蚀性的氯化物介质中具有良好耐点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断裂的钢种。因此,高性能不锈钢总的来说比标准不锈钢耐氯化物腐蚀的性能更好。这一良好性能的获得是由于采用了合金元素铬、钼以及氮,所有这些元素在提高耐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方面都非常有效,并且采用高镍和氮来提高耐应力腐蚀断裂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浸泡法、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冷弯加工前后轨道交通装备用国产301L高强不锈钢腐蚀行为,并对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后样品的表面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化学浸泡法结果表明,冷弯后的国产301L高强不锈钢在50℃的6%(质量分数)FeCl3溶液中浸泡72h后发生了明显的点蚀,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大,72h后腐蚀速率达到128.5g/(m2·h)。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国产301L高强不锈钢经过冷弯加工后,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下降365mV,钝化区宽度减小150mV,增加了点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硫酸介质中铸造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磨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晓娉  董允 《钢铁》1999,34(8):53-57
研究了几种铸造奥氏体不锈钢在含有Cl-的硫酸介质中的点蚀规律,测定了腐蚀磨损率、摩擦因数和表面钝化膜破坏后的修复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高铬、镍、铜不锈钢有较高的耐蚀性,但其腐蚀磨损失重却高于一般的18-8型不锈钢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温度对核电用Z3CN20-09M不锈钢在含Cl的高温高压水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变化趋势与试验温度变化趋势并不一致.320℃时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最高,290℃时为最低,250℃时开裂敏感性介于两者之间.250℃和320℃条件下腐蚀后试样表面形成了内部致密、外部疏松的双层氧化膜,而在290℃条件下腐蚀后试样形成的是致密的单层氧化膜.大多数点蚀坑产生于铁素体相.应力腐蚀裂纹优先在点蚀坑底部或相界面形核,并倾向于沿相界面或向铁素体内部扩展.铁素体/奥氏体界面对应力腐蚀裂纹的作用取决于裂纹面与相界面的取向关系.当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于相界面时,裂纹易沿着相界扩展;当裂纹扩展方向垂直于相界面时,相界面对裂纹扩展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CO2和H2S共存环境中95 ksi钢级超级13Cr钢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常温条件下H2S和CO2共存环境中,无论是采用恒载荷的方法还是四点弯曲的方法,都在试样的表面出现了局部腐蚀,而在高温条件下未发生点蚀和应力腐蚀现象。分析结果表明,95 ksi钢级的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在常温H2S和CO2共存环境中出现的局部腐蚀主要是因为夹杂物在应力集中和酸性溶液的作用下形成点蚀,并沿着相同应力水平的区域扩展,局部腐蚀增加了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冷喷涂技术由于处理温度低,在制备易氧化和热敏感材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制备钛合金涂层能保持钛不被氧化发蓝。不锈钢受氯离子影响在海洋环境中点蚀风险极大,影响了其在海洋环境的应用,钛合金涂层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冷喷涂方法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i-6Al-4V(TC4)合金涂层,利用微观方法观察了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并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涂层的腐蚀电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冷喷涂制备的TC4合金涂层表观形貌较为粗糙,且内部组织结构不够紧密,氧化程度没有明显增加,但是腐蚀电化学行为与TC4基体相当,是理想的表面处理技术,作为涂层材料可大大提升不锈钢在海洋环境下的耐点蚀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439M铁素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汽车排气系统消声器中,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破坏。采用点腐蚀试验、去钝化起始pH值试验、微区电化学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观察分析了点腐蚀和夹杂物的形貌,研究了点蚀诱发时夹杂物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39M不锈钢的点蚀主要在复合氧化物夹杂处诱发,而TiN夹杂物未诱发点蚀;夹杂物诱发点蚀时,复合氧化物夹杂的CaO优先溶解。最后,建立了在氯离子环境下439M不锈钢中复合氧化物夹杂诱发点蚀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稀土》2017,(3)
为了研究节镍型含稀土双相不锈钢在中性氯化物溶液中的点蚀行为,采用阳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等方法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对23Cr型双相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稀土后,23Cr型双相不锈钢在1.0 mol/L Na 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及钝化能力明显提高,稀土含量为0.028%的实验钢耐点蚀能力最强,稀土能提高23Cr型双相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硫化物夹杂是23Cr型双相不锈钢的主要点蚀诱发源;合适的稀土含量可以有效的净化钢液,变质长条硫化物夹杂为球状稀土夹杂;稀土夹杂弥散分布在钢中,且相互独立,不形成腐蚀的活性通道,抑制了23Cr型双相不锈钢点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C4钛合金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并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涂层的腐蚀电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冷喷涂制备的TC4钛合金涂层致密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梯度现象,靠近基体的涂层密度明显高于表面;涂层喷涂过程没有出现明显氧化现象,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可达20 MPa左右;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304不锈钢,可大大提升不锈钢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洁净煤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高温H2S环境下的除尘技术及材料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测试并分析了Fe3Al及不锈钢多孔材料在H2S环境下的腐蚀增重及孔隙渗透性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后的微观形貌,从而评价材料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 500 h试验,Fe3Al多孔材料在2%H2S(体积分数)浓度下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不锈钢材料耐蚀性较差,其产生的腐蚀产物容易堵塞孔隙,导致孔径与渗透性的大幅度下降。能谱分析与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Fe3Al表面基本未形成含S的腐蚀产物,而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了以Fe S为主的含S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盐雾试验、电化学试验和FeCl3点腐蚀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比研究了439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和430普通铁素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碳、氮间隙元素极低的439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明显优于430普通铁素体不锈钢,虽然430钝化膜修复能力较强,但点腐蚀速率也较快;430不锈钢具有严重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同样,430普通不锈钢在干湿加速盐雾试验中发生了严重腐蚀,439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在上述腐蚀试验中均表现出轻微的腐蚀。可见在430普通不锈钢基础上降低碳、氮间隙元素含量,同时加入钛稳定化元素,使其耐腐蚀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