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性能粉煤灰活化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灰、超细矿渣及超细粉煤灰的各自不利因素 ,使其已不能适应工程发展的需要。本文对粉煤灰采用适宜的表面化学酸浸活化工艺 ,可以有效激发活性 ,提高粉煤灰水泥早期强度 ,使其性能优越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酸溶粉煤灰制备混凝剂及其处理污水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粉煤灰的利用价值,采用酸溶法提取其中的铝、铁元素,制备粉煤灰基混凝剂.以硫酸为酸浸液,固定酸灰比为3:1,考查不同酸溶方式的溶出效果,并利用制得的混凝剂处理生活污水.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浓度或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助于粉煤灰中铝、铁的溶出.添加NH4F为助溶剂,铝、铁的总溶出率可达63.42%,但存在F-的二次污染.经过高温焙烧后粉煤灰中铝、铁酸溶性降低,但添加碳酸钠且配比达到0.06以上时,熟料中铝酸溶性提高;由此制得的混凝剂处理污水时,适宜投量为1.2 mL/L,效果优于市售混凝剂,COD、TP的去除率分别为69%、95%,剩余SS低于20 mg/L.  相似文献   

3.
活化复合水泥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混合材及活化剂掺量变化对复合水泥的水化性能以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复合水泥的强度有显著提高,尤其是早期强度,另外活化剂助磨效果明显,并改善了复合水泥的性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熟料用量和增加了混合材的掺入量,最高掺量可达60%且强度达32.5级,其中抗折强度3d的增长率为215%,28d的增长率为27.8%,抗压强度3d的增长率为39.4%,28d的增长率为6.4%。用扫描电镜对活化复合水泥的水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用白腐菌Trametes hirsuta BYBF对APMP制浆过程中一段挤压疏解后的速生杨木片进行预处理,研究处理前后原料质量的变化和制浆过程中聚戊糖和木素的溶出情况,通过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纤维质量分析仪(FQA)观察和分析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白腐菌处理木片12d后原料失重6.48%,在制浆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以褐煤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利用热重分析(TGA)、反应快速终止技术、气相色谱(GC)及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褐煤活化过程及气体组成及固态产物成分,并用低温N2吸附及扫描电镜(SEM)表征活性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活化历程可分低温脱水(小于200℃)、预活化(200~400℃)、中低温活化(400~600℃)和高温活化(大于600℃)4个阶段,低温阶段脱除活化料中水分,预活化阶段KOH与煤中的官能团和侧链反应,在原料煤表面引入活性组分,中低温阶段KOH及其转化产物(K2CO3和K2O)与褐煤中碳原子反应,形成和发展大量的微孔,高温阶段KOH转化形成的K2CO3和K2O与活性炭微孔骨架上的碳原子反应,使微孔逐渐扩大为中孔和大孔.  相似文献   

6.
采用磷酸作为活化剂,以优选后的聚丙烯腈预氧化织物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纤维布,探讨磷酸质量分数、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炭纤维布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15%~20%、浸渍时间15~25h、活化温度650℃、活化时间30min.形貌表征显示所制备的活性炭纤维布表面产生了很多微孔,有利于吸附各种气体,同时在微孔的边缘,出现白色小颗粒,可能是活化剂磷酸在高温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破损测试方法快速测定混凝土强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根据试件电阻即时测定蒸养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煤矸石制备废水吸附剂的改性原理、方法及改性煤矸石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详细阐述了煅烧法、煅烧活化法、碳酸盐激发法、氯化锌激发法等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煤矸石吸附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其广泛应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长效复合肥料,并证实了它的效果。文中以不同氮源、磷源、养分配比、粘结剂种类和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设计肥料,通过元素溶出率模拟指标,优选出采用脲甲醛作为氮源、CaHPO4作为磷源,使用少量的甲基纤维素为粘结剂制作成的全营养高浓度复合肥料,养分水溶出率低,物理性状好。盆栽试验表明,研制的长效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比较有效期长,达14个月以上,且可一次大量施用而不致产生肥害,优选出的使用方法为颗粒剂7.5 g/kg土。对花卉栽培可节省管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1990年以来国内外伏安法测定硒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对硒的互化物和硒的络合物的伏安特性进行了讨论;并对文献中电极反应机理、电极的类型,支持电解质的组成,检测限总结和归纳,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硒的电化学反应特性和探索测定硒的新体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铁尾矿粉对碱矿渣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掺入了铁尾矿粉的碱矿渣泡沫混凝土制成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体试块,分别将混凝土试块养护3、7、28 d后,测试其抗压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粉碱矿渣泡沫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增加,其抗压强度不断增大;当铁尾矿粉的掺量从10%增加到30%时,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当铁尾矿粉的掺量从30%增加到50%时,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减小,且强度损失较明显,随着铁尾矿粉细度的提高,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东湖淤泥为主体原料烧结轻质淤泥陶粒,发现添加铁尾矿砂和活性炭可改善陶粒发泡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综合所有因素,在淤泥84%、铁尾矿砂10%、活性炭6%、烧结温度1 180℃、烧结时间30 min、预烧温度600℃、预烧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堆积密度为0.423 g/cm~3,吸水率为13.34%的轻质陶粒。通过SEM分析轻质陶粒的孔结构与形貌,发现影响轻质陶粒的主要因素是活性炭掺量、烧结温度和预烧时间,活性炭的加入会在高温下与铁尾矿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气体,气孔变得致密均匀,连通孔增加,降低了堆积密度,改善了吸水率,显著提高了陶粒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毛料织物进行干燥实验,对毛料收缩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毛料收缩率主要受干燥时传输速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2种不同来源的镁渣作为水泥混合材配制镁渣硅酸盐水泥。研究了其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强度等基本性能,考察了镁渣对水泥干燥收缩的影响,并通过XRD、DSC/TG、SEM等微观手段研究了镁渣在水泥中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镁渣作为水泥的混合材具有一定的减水缓凝效果;镁渣掺量在10%~30%范围内时,水泥样品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42.5R级的标准,掺量为35%~40%符合32.5R型复合硅酸盐水泥的要求;镁渣掺量为30%~40%时对水泥砂浆的干燥收缩有抑制作用;镁渣与水泥熟料水化产物发生反应,使水泥浆体结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烟煤加热时产生的胶质体作为黏结剂来压制热压含碳球团.根据胶质体的最高流动度和热稳定性,用单一煤种压制热压球团时,肥煤是最好的黏结煤.相对于同成型条件下的冷压含碳球团,热压含碳球团强度更高,相同还原条件下的反应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配比的铁尾矿蒸压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极差分析,在得到较优配比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石灰掺量研究石灰掺量对铁尾矿蒸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蒸养条件提高了铁尾矿的活性;在蒸养条件下,石灰掺量对铁尾矿蒸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其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石灰掺量为60%时取得最高强度值;石灰掺量对铁尾矿蒸压混凝土的抗冻性也有显著影响,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其质量损失、强度损失均先升高后降低,60%石灰掺量试样的抗冻性最差,50%石灰掺量试样的抗冻性最好;在蒸养条件下,不同石灰掺量铁尾矿蒸压混凝土的主要水化产物为托勃莫来石、C-S-H和硬硅钙石,但含量和结晶程度差异较大;50%石灰掺量试样中存在结晶程度较好的托勃莫来石适量的穿插在C-S-H的网络结构中,试样抗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氢化蓖麻油为骨架材料,乳糖为致孔剂,湿法制粒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并进行体外释放度和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该缓释片符合缓释片现行质量标准要求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磷尾矿中伴生元素的资源浪费,以工业盐酸分解磷尾矿制备六水氯化镁,以六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硬脂酸钠/聚乙二醇6000作为改性剂,采用一步法合成改性氢氧化镁。硬脂酸钠/聚乙二醇6000用量8% (质量分数)、配比2∶0.5(质量比)、温度70 ℃条件下获得的改性氢氧化镁的活化指数达到100%,吸油值由2.4 mL/g降至1.6 mL/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在1 571 cm-1出现了C=O特征吸收峰。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呈纳米片状结构,且分散性得到改善。该工艺为氢氧化镁在有机材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钙催化活化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钙催化物理活化制备活性炭的机理,对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在钙催化物理活化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比较.随后介绍了钙催化剂的热力学和分散性的研究,以及物理活化制备活性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