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高温高压领域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并在黄流组一段取得了领域性突破,但对其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储层沉积微相与演化、圈闭特征尚有待系统查明。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三维地震数据,构建了东方区黄流组一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各高频层序单元内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时空配置,揭示了有利储层特征、隐蔽圈闭类型及分布,探讨了该区油气勘探方向。黄流组一段层序可细分为5个准层序组单元,从下到上依次为Ps1、Ps2、Ps3、Ps4和Ps5;其中Ps1、Ps2和Ps3位于低位体系域,Ps4和Ps5分别对应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浅海浊积扇和浅海相,其中浅海浊积扇系低位扇,由中扇和外扇亚相构成,并以中扇为主体,包括浊积水道、水道间漫溢沉积和天然堤3种微相;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均以浅海砂坝和陆架泥为主。浊积水道砂岩为该区最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低位体系域为最重要的勘探层位。在底辟构造带内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在底辟构造带翼部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在东方区西侧非底辟构造带则以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方法,对莺歌海盆地D13区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逐级解剖,并通过多属性融合地震切片技术对海底扇内水道进行雕刻识别,利用地震剖面上的“平点”反射特征预测含气甜点。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大型海底扇为古蓝江三角洲再次搬运而形成,发育了自南东向北西依次退积的4期扇体,并识别出11期砂体,早期扇的顶部地层被晚期扇不同程度侵蚀,相邻扇砂体间纵向局部连通。②海底扇中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沉积能量强、高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海底扇水道中,扇体内发育串珠状、复合型、曲流河形等类型的水道,其中“大、厚、宽”的水道为厚层优质“甜点”储层发育区;③地震剖面上的“平点”反射特征可用于识别水道沉积中的含气甜点,莺歌海盆地D13区平点具有水道内部近水平反射、水道底面反射能量变弱、平点向构造低部位略倾斜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近纪时期,莺歌海盆地受到顺时针方向海岸流的影响,来自红河水系的细粒沉积物被搬运至莺东斜坡并成条带状分布,莺东斜坡浅海陆架沉积的扇体和水道向东南方向偏转。岩心和地震资料表明: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在新近系时期内波发育,导致向陆坡方向传播的沉积物波的产生,并在陆架斜坡下形成平行于斜坡方向脊槽相间的沉积地貌,由于相对较小的地形起伏也可影响浊流的沉积,因此地貌特征直接导致了轴向水道的形成,虽然单一轴向水道规模不大,但是由于其受到底流的改造作用较强,因此渗透率往往较高,且低位期该水道往往砂质物源充沛,水道晚期漫溢连片,勘探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4.
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莺-琼盆地)历经几十年勘探取得了良好的天然气发现,但气田主要集中在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西区。从莺-琼盆地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出发,通过分析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构造事件与沉积、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及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水道储层发育、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提出了乐东区斜坡近洼带具有探明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基础和中央峡谷水道东区是拓展勘探重要领域的新认识。在此新的地质认识指导下,新钻井获得重大发现,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约600×108m3,深水东区测试获得日产约百万立方米的高产,从而揭开了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和深水天然气勘探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莺-琼盆地)历经几十年勘探取得了良好的天然气发现,但气田主要集中在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西区。从莺-琼盆地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出发,通过分析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构造事件与沉积、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及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水道储层发育、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提出了乐东区斜坡近洼带具有探明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基础和中央峡谷水道东区是拓展勘探重要领域的新认识。在此新的地质认识指导下,新钻井获得重大发现,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约600×108 m3,深水东区测试获得日产约百万立方米的高产,从而揭开了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和深水天然气勘探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莺歌海组一段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其储集体特征及成因分析对于盆地浅层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乐东S-1气田主力产层莺歌海组一段储集体沉积背景、岩心资料、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莺歌海组一段储集体为"强制海退形成沉积坡折背景下的滨岸-浅海沉积体系"。储层骨架砂岩主要发育在沉积坡折之上,为滨岸相临滨滩坝复合砂岩,沉积坡折以下多以浅海相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储层不发育。储集体具有"纵向多期旋回叠置、平面NW-SE向条带展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东方B气田黄流组一段为浅海重力流海底扇沉积,主要发育侵蚀水道、分流水道、水道侧缘及朵体等沉积微相.目前,对F8d井区黄流组一段沉积微相的认识存在争议,为此,文中在地震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反演技术,明确了该区为侵蚀水道沉积微相;同时,利用全局优化属性分析结合地震波形特征刻画了复合侵蚀水道砂体边界.在复合侵蚀水...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沉积体系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深水沉积重力流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为此,利用地震、新钻井岩心、壁心、岩屑化验分析及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发育条件、沉积特征,并围绕烃源、储层、运移等制约深水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对深水区中央坳陷重力流领域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区大型储集体发育,主要发育了中央峡谷黄流组浊积水道砂沉积体系、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莺歌海组海底扇沉积体系和长昌宝岛凹陷陵水组、三亚组海底扇沉积体系等三大重力流沉积体系;②该盆地早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和半封闭浅海相泥岩地层是深水区重要的烃源岩,渐新统上新统深水区发育的陵水组海底扇、三亚组海底扇、梅山组海底扇、黄流组峡谷水道、莺歌海组海底扇砂岩与上覆半深海、深海泥岩形成了5套区域性储盖组合,近源底辟、近源断裂是深水区两种垂向高效通源模式;③中央峡谷陵水17-2气田的勘探成功,揭示了以中央峡谷为代表的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重力流领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乐东一陵水凹陷和宝岛一长昌凹陷海底扇领域同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是深水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海底扇的沉积认识难以有效指导气田的开发生产,为解决这一难题,结合国内外重力流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区开发生产实践,从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入手,结合分析化验、钻测井、地震资料,寻找典型重力流沉积构造特征,分析物源和水动力环境,重新厘定黄流组的沉积模式。研究认为,黄流组沉积处于莺歌海盆地低位域海退期,主要发育来自西部蓝江物源的砂质碎屑流,浊流发育较少;砂质碎屑流的平面展布形态主体受莺西坡折带的控制,同时受到北西—南东向底流作用的影响,砂体有顺底流方向展布的趋势且存在一定的不连续性。东方区黄流组储层从海底扇到砂质碎屑流认识的改变,为后期的气田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并对东方13-B气田总体钻井规划(ODP)实施及井位优化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相和钻井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区上新统和下更新统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上新统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下更新统为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深海平原地区每个层序的不整合面之上依次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深海平原和陆坡地带低位体系域发育深水扇沉积,主要类型包括海底扇和斜坡扇沉积,经典的海底扇和斜坡扇属于水道化沉积体系,此外,该区还发育非水道化的滑塌体沉积。通过深水扇沉积特征的分析,弄清深水扇的类型与分布规律,对该区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发育浅海陆架背景下的海底扇沉积,频繁的沉积及改造作用使得扇体内部小层难以对比,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复杂.基于岩心、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INPEFA分析技术,对海底扇砂体进行了小层划分,综合波阻抗岩性反演结果,对海底扇砂体沉积微相及演化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 表明:东方区黄流组一段Ⅱ气组自下...  相似文献   

12.
DF14井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一段(压力系数大于1.9)获得优质高产天然气流,具有重要的领域突破意义.分析了黄流组高压气藏成藏机制,指出气藏具有纵向聚集、高压封盖、大型海底扇砂岩储集、向底辟构造远端超覆尖灭形成侧封的岩性气藏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对莺歌海盆地物源体系的研究主要建立在红河和海南岛物源分析的基础上,由于盆地西部资料较少,限制了研究人员的视野。近几年来,中越双方在海上边界两侧开展了一些合作油气勘探活动,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互换了部分基础地质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同时,实施了更大范围的三维地震,并且资料品质有较大改善。在此基础上,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沉积控制因素、分布特征,以及岩性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西部较大规模的水系以及莺西断裂坡折带对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层发育起到了主控作用,东方区西部存在大型储集体沉积的构造地理环境,主力储层为高密度浊流成因。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陆架盆地非构造油气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海北部陆架盆地内具有形成非构造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在历史时期内水平面的频繁变化,使得岩性带在纵横向上都发生交织变化而产生岩性油气藏,尤其是在盆地低水位期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等低位扇;历史时期构造活动频繁,形成多个构造面和构造不整合,与之相适应的产生了多种不整合油气藏等。勘探实践与研究成果表明,海域盆地内的非构造油气藏前景区主要有:(1)深水区的盆底扇发育区,如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2)大型古三角洲的前缘区,如莺歌海盆地临高构造带和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3)斜坡区及隆起区的不整合尖灭带或剥蚀带,如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琼东南盆地崖城13-1构造带;(4)莺歌海盆地底辟周缘构造背景上的陆架、陆坡、盆底砂岩体等。  相似文献   

15.
东方13-2气田是近期在莺歌海盆地发现的超压大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700×108m3。产层黄流组一段是邻近莺西斜坡的盆内坡折带所控制的重力流海底扇沉积,发育向东方1-1底辟构造翼部上超尖灭的构造-岩性圈闭,水道砂分布广、厚度大、物性优,岩心平均孔隙度17.30%,平均渗透率42.3 mD,为高温超压弹性边水大气藏,天然气组分优良。东方13-2“整装、优质、高产”大气藏的形成具有以下优越条件:①东方13-2气藏处于西物源重力流源-汇轴向区,为“甜点”储层集中发育部位;②海底扇水道多期切割,水道砂横向均质,形成阁楼式超大储集空间;③底辟侧翼较低部位盖层破坏程度低,有利于天然气动平衡保存;④大型砂体低幅超覆,有利于大面积捕获油气,实现高效疏导。基于以上诸因素高效匹配导致该区大型天然气田形成,也为中国海域高温超压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伦坡拉盆地的地震、测井、岩心、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牛堡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对应于牛一段、牛二段、牛三段地层),7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SQ1、SQ2、SQ3、SQ4、SQ5、SQ6和SQ7);依据牛堡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归纳出弯折带型和断坡带型2种层序构成样式。弯折带型层序构成样式中,高位体系域在缓坡区发育的扇三角洲、低位体系域在坡折内发育的大型低位扇,以及断坡带型层序构成样式中,坡折内发育的高位辫状河三角洲与大型低位扇,为勘探储层的有利目标。通过对各层序的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牛堡组沉积期的沉积模式,并认为该时期主要发育3大连片砂体,即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砂体,砂体的展布受坡折带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17.
深水区是当前油气勘探的前缘领域之一,其储集体分布与成因是成藏研究的关键难题。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已被证实为富生烃凹陷,但凹陷内超深水区目前仍未取得商业油气勘探突破,主要原因在于中深部储层展布规律认识不清。以宝岛凹陷南部斜坡带为例,应用地震反射结构识别、地震相几何形态刻画、地震属性约束等地震沉积学预测方法,明确陵水组和三亚组海底扇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宝岛凹陷斜坡带陵水组扇三角洲呈现平行斜交型前积反射特征,滑塌型海底扇呈透镜体反射特征,三亚组海底扇呈现亚平行席状反射特征。基于源—汇体系分析,明确宝岛凹陷斜坡带扇体沉积物源来自于西南侧松南低凸起及南部隆起,多支下切水道发育为沉积物搬运提供了有效运输通道。地震沉积学预测方法及源—渠—汇沉积过程分析理论的应用为宝岛凹陷深水区油气勘探及成藏条件分析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钻井及油气地球化学等资料,从油气成藏基本要素,即烃源岩特征、储层及圈闭类型、油气运聚系统及成藏风险分析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乐东区中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根据乐东区浅层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天然气成因类型属成熟—高熟煤型气,其烃源主要来自中新统中深层梅山组—黄流组成熟—高成熟偏腐殖型烃源岩,而L22-1-7深探井钻探则进一步证实了该套烃源岩的存在,表明该区中深层具备烃源条件及良好烃源物质基础。乐东区中深层储层虽然个别探井揭示其发育及储集物性偏差,但尚不能否定全区。通过地震地质资料分析,该区中深层储层类型以低位域砂岩为主,多属于强制海退形成有关的低位滨岸砂坝、斜坡扇、盆底扇及水道砂等,预测其具有较好储集物性。再者,乐东区泥底辟活动强烈,泥底辟上拱刺穿形成了纵向断裂及裂隙系统,亦为深部天然气垂向运聚成藏提供了高速运聚通道。乐东区中深层天然气成藏,尽管目前尚存在诸多勘探风险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储集层分布及物性这个关键成藏控制因素,以及非烃气风险等仍然存在,但中深层具备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9.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弯折带研究--以南阳凹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陆相断陷湖盆缓坡区弯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控凹铲式断层长期活动产生的沉积斜坡带。南襄盆地南阳凹陷的研究表明,凹陷南部控凹铲状正断层在非平面上滑动造成凹陷北部的缓坡沉积坡折,制约了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控制了湖盆低位体系域和轴向高位湖三角洲砂体的分布范围。因此,通过建立弯折带内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其特征、空间展布规律,确定各层序发育时的弯折带即低位滨线,再沿低位滨线内(或弯折带内)找寻大型低位扇体,建立低位砂岩储集体分布的预测模型,成为南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陆架盆地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北部陆架盆地的主要油气田类型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寻找非构造油气藏将列入勘探战略。南海北部陆架盆地内具有形成非构造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在历史时期内水平面的频繁变化,使得岩性带在纵横向上都发生交织变化而产生岩性油气藏,尤其是在盆地低水位期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等低位扇;历史时期构造活动频繁,而形成多个构造面和构造不整合,与之相适应的产生了多种不整合油气藏等。勘探实践与研究成果表明,海域盆地内的非构造油气藏前景区主要有:(1)深水区的盆底扇发育区,如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2)大型古三角洲的前缘区,如莺歌海盆地临高构造带和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3)斜坡区及隆起区的不整合尖灭带或剥蚀带,如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琼东南盆地崖城13-1构造带等。南海北部陆架盆地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