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CoOCl2·6H2O为钴源,NaOH为沉降剂,通过水热法制备出Co3O4纳米粉末,并以Co3O4纳米粉末为敏感材料制作了旁热式气敏元件。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Co3O4纳米粉晶粒平均粒径15.6 nm。气敏测试结果表明元件在80 ℃、臭氧质量浓度为4.280×10-8 g/mL的条件下,对2.009×10-7 g/mL乙醇的灵敏度达到29,而空气中时元件对乙醇的灵敏度仅为4,O3的加入提高了Co3O4气敏元件在80 ℃的灵敏度,并将对乙醇气敏的最佳工作温度由100 ℃降低至80 ℃,实现了Co3O4在低温下(80 ℃)的气敏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新型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降低普通气敏材料的工作温度及生产能耗与成本,文中采用分子模板法,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胺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结合水热法合成孔径尺寸为5~6nm的介孔SnO2纳米结构材料.通过广角度和小角度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用CGS-1TP智能分析气敏系统上进行气敏性能各项参数的测定.以所制备的纳米SnO2为气敏材料,对0.1×10-4~2×10-4的酒精进行了气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介孔SnO2纳米材料在工作温度为152℃(普通温度为400℃)时,对2×10-1‰酒精的最大灵敏度为312,为普通SnO2纳米材料的5~10倍,响应时间为16s,大大降低了气敏元件的工作温度﹑响应时间和灵敏度.表明所制备的具有介孔形貌的SnO2纳米材料对酒精的气敏性能良好,相比普通的气敏材料具有大规模﹑低成本和低能耗的优势,在酒精的生产与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五水四氯化锡和六水合氯化镍为原料,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沉淀剂,用水热法制备出镍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对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制备的镍掺杂二氧化锡材料为纳米材料,晶粒尺寸小于10 nm. 镍的掺杂量为10 %(摩尔分数)的二氧化锡气敏元件对甲苯的气敏性能最好,在最佳工作温度400 ℃下,其对气体体积分数为1×10-4甲苯气体的灵敏度为18.05,与纯二氧化锡气敏元件的灵敏度(8.71)相比,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球形纳米花状Fe/Ni-MOF,通过煅烧制备其衍生物Fe3+掺杂的NiO(标记为Fe-NiO),对系列Fe-NiO进行表征并制备成传感器研究其气敏性能。通过表征和测试发现, Fe3+是通过原位合成进入NiO晶格中取代Ni2+, Fe3+的加入不仅有助于Fe-NiO在高温煅烧后保持更好的形貌,而且能够降低NiO中的载流子浓度增加空气中的电阻,有助于传感器性能的提升。Fe3+掺杂量为15%的样品对5×10-6丙酮具备最佳的传感性能,灵敏度达到327.4%,气敏性能较纯NiO提升了13倍,在150℃的工作温度下具有快的响应速度(7 s),电阻恢复90%需26 s,可在短时间内用于检测丙酮目标气体。Fe-NiO-15%制成的丙酮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受湿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以SnCl4·5H2O和HAuCl4·3H2O为原料,以L-半胱氨酸为连接剂,通过水热法制备Au@Sn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结果发现二氧化锡(SnO2)与金(Au)颗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9 nm和10.5 nm。SnO2颗粒堆积在Au核表面形成了具有多孔壳结构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达到178.82 m2/g,总孔隙体积为0.165 1 cm3/g。Au@SnO2核壳结构的存在使得传感器对正丁醇具有优异的气敏性能,在80 ℃时的灵敏度达到8 669.15,检测极限达到3.9×10-3 g/m3,显著提高了SnO2的灵敏度,并降低了最佳工作温度。  相似文献   

6.
氧化钛锡复合纳米粉的制备及其气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O2和SnO2都是n型半导体,广泛应用于检测H2、CO、醇类等气体的气敏传感器的研究中.本文以钛酸丁脂Ti(OC4H9)4和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氧化钛、氧化锡复合纳米粉.通过XRD、AFM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以二氧化锡和二氧化钛摩尔比分别为2∶1;4∶1;6∶1;8∶1;10∶1的5种复合纳米粉体为基体材料,制成旁热式气敏传感器;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各元件对乙醇气体的气敏性能;对元件的灵敏度、响应及恢复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乙醇浓度、加热温度等对气敏元件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纳米晶粒组成,复合材料中TiO2含量低于12.5%时,钛离子取代锡离子形成固溶体,其气敏性能较高;TiO2含量大于12.5%,TiO2独立形核,形成两相复合纳米粉.复合材料对乙醇的灵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出比较好的线性关系.在273℃,乙醇体积分数为400×10-6时,n(SnO2)∶n(TiO2)=10∶1的复合粉体制备的气敏元件的灵敏度高达130.7;并且元件具有良好的响应及恢复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二氧化锡(SnO2)的气敏性能,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SnO2纳米晶为骨架,采用颗粒模板法成功制备大孔SnO2(MP-SnO2)气敏材料,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MP-SnO2样品具有贯通孔道大孔结构,平均大孔孔径为300 nm,与SnO2纳米晶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通过气敏测试发现MP-SnO2在280℃工作温度下对体积分数4×10-4的乙醇气体的灵敏度高达138,是SnO2纳米颗粒的1.6倍,显示出更加优异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ZnO基气体传感器在应用中存在灵敏度低、响应和恢复时间长的问题.以物理热蒸发法制备的ZnO纳米线为气敏基料,制作成旁热式气敏元件.采用紫光(波长为370~395 nm)激发,用静态配气法对浓度为100 mL/m3的氨气进行了气敏性能的测试.ZnO纳米线气敏元件对氨气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了353%,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缩短了4 s和1 s.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nO2复合纳米材料,以其为基底进行Ag+掺杂作为气敏材料,制备成旁热式气敏元件,研究了无光照和313 nm紫外光照下元件对有机挥发气体甲醇和乙醇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可使半导体元件的电导显著增大,提高元件对醇类有机挥发性气体的灵敏性,240℃时灵敏度为62,是无光照时的1.5倍;在乙醇气体浓度为4.5×10^-6mol/L时灵敏度达到26.5,而无光照时仅为9.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ZnO气敏元件对酒精蒸汽的气敏响应,改善气敏元件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文中采用化学水热法在预处理后的陶瓷管电极表面生长ZnO纳米阵列材料,通过退火处理后得到薄膜ZnO气敏元件.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静态配气法对其进行不同浓度(1×10-4,2×10-4,5×10-4,1×10-3)的酒精蒸汽气敏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为分散均匀的ZnO纳米线阵列状结构,该纳米结构薄膜气敏元件具有较好的气敏性能,具有较快的响应及恢复.随环境中酒精蒸汽浓度的增加,其气敏性能逐步提升,在5×10-4酒精蒸汽气敏浓度下气敏性能达到峰值.不同浓度条件下,气敏响应及恢复时间不同,在1×10-4条件下度响应时间最快,1×10-3浓度下恢复时间最快,2×10-4浓度下响应恢复时间最均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原位整合法制备了粒径约为136?nm,形态均一的方块状IrO2@MnO2纳米复合物.经实验证明该复合物具有协同提高的氧化酶模拟活性,其Km值为6.50?×?10?3?mmol/L,远优于IrO2纳米颗粒(IrO2?Nanoparticles,IrO2?NPs)(Km?=9.73?×?10?2?mmol/L)和MnO...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RGA)进行固氮实验研究. 为了考察在N2/O2气氛下放电的物理特性,利用光谱仪、高速摄影仪、示波器等进行研究,考察放电参数、气体体积流量对于氮气的振动温度、氮气的转动温度和电弧特性的影响,以及以上因素对于RGA固氮效果的综合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放电过程可以生产大量NOx气体,通过光谱检测可以清晰观测到NO的γ带系、氮气第二正带系和氮气离子第一负带系. 增加放电的氧气体积分数,氮气的振动温度将升高,并伴随着固氮产出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10%~40%),氧气体积分数提升在提升固氮效果的同时,对放电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综合分析表明,接近空气的放电气氛(氧气体积分数为20%)或直接采用空气放电,能够实现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放电固氮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高铝玄武岩产自东准噶尔青河地区野马滩一带。高铝玄武岩富含大量斜长石斑晶,属亚碱性系列。它们具有显著高A12O3(质量分数为17.22%~21.31%),低SiO2(47.12%~49.45%),高TFe2O3(8.50%~11.98%)、MgO(2.64%~5.63%)、Ni((5.75~27.87)×10-6)、Cr((0.99~25.62)×10-6),以及高Sm/Yb值(1.13~1.96)、U/Th值(0.42~0.81)的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典型的高铝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岩浆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此外,高Sr/Y值(43.16~47.07)和低Y(质量分数为(15.69~19.09)×10-6)、Yb((1.64~2.13)×10-6)显示玄武质岩浆源区有俯冲带洋壳物质的加入。高Al特征很可能与高压条件下斜长石的滞后结晶有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高铝玄武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东准噶尔早泥盆世高铝玄武岩的发现丰富了本区火山岩岩类信息资料,并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 ZrO2在缩醛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纳米氧化物为前驱体制备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 -4 / ZrO2 , 其Hammett 酸强度常数小于-12 .14。将SO2 -4 / ZrO2 用于催化苯甲醛与乙酸酐的缩醛反应, 经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核磁、熔点测定证明得到的缩醛具有较高的纯度。通过均匀设计实验, 考察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硫酸浓度、浸泡时间和活化温度对缩醛产率的影响。优化出缩醛产率最高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为300 ℃, 浸渍液中硫酸的浓度为4 .5 mol/ L, 浸泡时间为1.0 h , 活化温度为305 ℃, 缩醛产率为93.6%。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SO2 -4 / ZrO2 超强酸中SO2 -4 吸附量大。重复实验表明使用10 次后,SO2 -4 / ZrO2 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且催化剂易处理, 易再生。  相似文献   

15.
塔洞花岗闪长岩体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主体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块状花岗闪长岩,岩体中未见暗色闪长质包体。对该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所选锆石均为具岩浆韵律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锆石w(Th)/w(U)值主体大于0.4,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9.0±5.3)Ma,代表塔洞花岗闪长岩体的结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高SiO2质量分数(66.88%~67.46%)、高Al2O3质量分数(15.39%~16.54%)、富K(质量分数为2.83%~4.12%)、准铝质(A/CNK值介于0.97~1.0之间)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该岩体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强烈,Eu异常不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具明显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等),亏损重稀土元素与高场强元素(如Nb、Ta等)的特征。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质花岗岩相似的特征,如高Sr质量分数(主体大于400×10-6)、低Y质量分数((5.49~12.8)×10-6)、低Yb质量分数((0.34~0.91)×10-6)、高w(Sr)/w(Y)值(大于40,多介于50~90之间)。岩石成因研究表明,该岩体为加厚下地壳石榴子石角闪岩(石榴子石体积分数为10%~20%)部分熔融并经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综合区域资料认为,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古特提斯洋于印支晚期已经关闭,南北陆块完成同碰撞造山作用,并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带隙基准电路对集成电路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温漂带隙基准电路。通过分段温度补偿,补偿了带隙基准电路,减小了温度漂移,优化了基准的温度性能。基于西岳公司3μm18V双极工艺,设计了基准电路和版图,并进行流片。仿真和流片结果表明:在典型工艺角下,基准在-55℃~125℃内,温度系数为1.7×10 -6~6.0×10 -6/℃;在2.2V的电源幅度范围下,具有0.03 mV/V的电源抑制特性。该电路已成功应用于一款线性稳压电源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发光材料LiY (MoO42:Yb3+/Er3+,材料具有明显的上转换发光特性.通过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以及发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980 nm激光的激发下,LiY (MoO42:Yb3+/Er3+在500~575 nm波长范围内出现很强的绿色发射带,主要是源自Er3+离子2H11/2/4S3/24I15/2的能级辐射跃迁.研究发现其在不同功率的激发下能实现光色调控.在298~513 K温度范围内,通过测量其在2H11/2(1)4I15/24S3/2(1)4I15/2处的荧光强度比,数据拟合图像表明2H11/2(1)/4S3/2(1)热耦合能级上的布居数遵循玻尔兹曼分布,相对灵敏度在298 K达到最大值1.785% K-1,绝对灵敏度在约473 K达到最大值263.20×10-4 K-1,并且热能级2H11/2(1)/4S3/2(1)之间的能隙ΔE为756.71±27.48 cm-1.基于以上分析,LiY (MoO42:Yb3+/Er3+荧光粉在温度传感器上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铱(Ⅲ)配合物Ir(ppy)3为发光探针,检测3种硝基芳香化合物,包括3?硝基苯甲酸、3?硝基苯甲醇、3?硝基三氟甲苯,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合光谱分析研究发光检测机理。结果表明,3?硝基苯甲酸、3?硝基苯甲醇和3?硝基三氟甲苯可淬灭Ir(ppy)3在乙腈中的发光,检测效率KSV分别为20.4、1.8 L/mmol和2.8 L/mmol,最低检测限分别达0.155×10-6、1.760×10-6 mol/L和1.116×10-6 mol/L。Ir(ppy)3对3?硝基苯甲酸、3?硝基苯甲醇和3?硝基三氟甲苯的发光检测机理为电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