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针对渤海南部中轻质油田测井渗透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精度不高、单井实际产能与初始开发方案的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油田静态数据,经过非线性回归以及理论公式推导,得到利用电阻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成果可有效指导渤南KL油田群单井配产、调整井部署及开发方案编制,计算产能与实际产能误差小于5%。研究成果对油田的产能评价、综合调整油井的产能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比采油指数曲线的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苏丹6区、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中国胜利孤岛等7个油田早期生产和测试资料,建立了比采油指数与流度的关系曲线,得到其斜率即比采油指数系数值,基于该值将7个油田分为3类:第一类,比采油指数系数为0.0543-0.0679,属于正常范围;第二类,比采油指数系数小于0.0543,低于正常范围,表明储集层可能受伤害比较严重;第三类,比采油指数系数大于0.0679,高出正常范围,这类储集层多为疏松的砂岩油层,在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时应该结合岩性及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修正。利用比采油指数系数的变化,可以评价稠油油藏携砂采油后是否已形成蚯蚓洞;对于一般砂岩油藏,也可以用比采油指数系数的变化来评价和分析油井增产措施效果;利用比采油指数系数概念还可以对油田开发生产能力作出早期评价。图5表5参11  相似文献   

3.
我国稠油资源储量巨大,常规开采方法技术难度高、成本高,超声波采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三次物理采油方法,由于其具有见效快、成本低、不会对油层产生污染等诸多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关于超声波采油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超声波在油层中的传播规律模型,介绍了超声波增产机理、现场应用情况,并总结了超声波采油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渤海南部中轻质油田的合理采油速度,建立了采油速度理论模型,结合Leverett函数式和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推导出采油速度、含水率以及递减率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并绘制了“采油速度-递减率”理论图版。研究表明:随着油田采油速度增加,产量递减率逐渐增大,含水上升加快,采收率逐渐降低;当采油速度大于6%时,油田采收率降幅明显。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明确渤海南部中轻质油藏采油速度界限为6%。该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新油田开发策略制订以及老油田综合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渤海南部中轻质油田的合理采油速度,建立了采油速度理论模型,结合Leverett函数式和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推导出采油速度、含水率以及递减率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并绘制了“采油速度-递减率”理论图版。研究表明:随着油田采油速度增加,产量递减率逐渐增大,含水上升加快,采收率逐渐降低;当采油速度大于6%时,油田采收率降幅明显。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明确渤海南部中轻质油藏采油速度界限为6%。该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新油田开发策略制订以及老油田综合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渗流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比采油指数的关键因素。根据测井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比采油指数与测井主要参数(孔隙度、泥质体积分数、电阻率及原油黏度)的相关式。以渤海油田某区域探井测试数据为基础,通过引入校正系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对该区域比采油指数进行了求解,建立了该区域比采油指数预测方法,并以渤海X油田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泥质体积分数引入校正系数,能够利用测井资料和原油物性参数预测单井的比采油指数。该方法预测精度高,对海上油田产能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 4 0年里 ,人们一直在研究稠油油藏注蒸汽的机理 ,而对轻质油藏注蒸汽则研究得很少 ,对这一过程的机理和作用还不太了解 ,对于向裂缝性轻质油藏中注蒸汽的机理更是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热组分模拟检验低渗透裂缝油藏的热效率。岩石模型采用硅藻岩。油相由相对较轻的具有轻质油相似特征的三种拟组分代替。与水驱相比 ,平面及垂向采收率都有了很大提高。采收率的增加值取决于渗透率的分布 ,均质油藏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机理方面的研究表明 ,在蒸汽驱早期 ,烃类流体的热膨胀作用对采收率的作用最大 ,采收率的增加值约占总增加值的 5 0 % ;注入孔隙体积的 4 0 %以后 (在水驱基础上 ) ,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为热膨胀作用、蒸馏作用以及原油降黏作用 ;当蒸汽带突破至生产井时 ,油井的生产动态受蒸馏作用影响。由于注入蒸汽的影响 ,在注采井间形成三个彼此相互独立的流体带 :冷水带、热水和蒸汽混合带以及蒸汽前缘。因而 ,轻质油藏蒸汽驱油机理完全不同于稠油油藏。在稠油油藏 ,蒸汽驱油机理主要是原油降黏作用和重力分离作用。虽然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硅藻岩和流体模型 ,但其机理同样适用于一次采油以及水驱采收率极低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对这些油藏 ,主要是通过实施蒸汽驱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方式在低渗透油藏部分区块定向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油井免修期短、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在6口低渗透油藏定向油井应用了螺杆泵采油工艺,现场运行效果表明,螺杆泵采油工艺可有效的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及提高泵效,为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定向井采油提供一种新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港滩海油田埕海一区庄海8馆陶油组底水油藏含水上升快、无水采油期短的问题,开展了水平井底水油藏控水完井方法的调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庄海8馆陶油组实际地质情况的分析,综合考虑防砂及控底水两方面因素,确定了该区采用筛管+中心管的完井方式,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应用,取得了初步效果.该工艺的应用使水平井底水油藏完井方法有了新...  相似文献   

10.
宋刚祥 《海洋石油》2018,38(4):32-35
随着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不断完善,注气混相驱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S油藏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在室内实验和流体相态拟合的基础上,提出近混相驱替方式,进行了注气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设计出用于现场实施的推荐方案。为S油藏及同类轻质油藏实施天然气吞吐强化采油的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渤海油田因FPSO处理液量能力受限,高液量生产井(尤其是水平井)会因生产需求被迫关停,同时水平井在开发中后期,底水锥近严重导致开发效果变差。为改善开发效果,渤海QHD32-6油田首次利用了中心管采油技术,实现了水平井选择性堵水,将长期限液停产井成功复产。A25h井实际应用中心管采油技术后,日产液量下降351 m3 /d,含水下降5.9% ,增油24 m 3/d,该技术为渤海油田水平井增油控水工作提供了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渤海低阻油层测井渗透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精度不高,水平井实际产能与初始方案的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根据测井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比采油指数与测井中主要参数的相关式,利用A油田低阻油层水平井的实际生产数据,经过非线性回归,得到利用泥质含量和电阻率校正水平井比采油指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成果计算水平井产能与实际产能误差-10%~9.7%。研究成果对低阻油层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裂缝发育带识别是裂缝较发育油藏开发中的重点与难点。部分油藏中主力储层物性与含油性受裂缝发育带控制,开发过程中对裂缝发育带的认识程度经常左右油藏开发效果的好坏。裂缝识别方法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测井、地震、古地磁、探地雷达等裂缝探测与识别手段。其中,测井识别方法相较其他方法有着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以耿27区块长6油藏为例,采用电阻率侵入校正差比法对该油藏中裂缝发育段进行识别,并针对受裂缝发育带控制的区域制定较符合该区域特点的开发政策,为油田开发中裂缝发育带的识别与类似区块的开发政策制定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碳氧比测井是一种新型脉冲中子能谱测井,它的突出优点是能够穿透套管和水泥环等介质直接探测地层,进而确定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因此,碳氧比测井在判断水淹层、监测油水动态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碳氧比测井在荆丘油田的水驱油藏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低渗透地层垂直裂缝井的渗流过程,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影响,建立了复合介质平面径向流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不同地层及裂缝参数条件下油井产能。计算结果表明:采油指数峰值随着变形系数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裂缝半长及裂缝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在齐108块边底水稠油油藏进行了NINKA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延长油井的生产周期,提高原油产量,而且含水率得到有效控制,原油粘度和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溶解气驱油藏或饱和油藏计算油井最大理论产量公式中的采油指数,应是油井在井底流压高于饱和压力下生产的采油指数,即单相采油指数,只有知道单相采油指数才能获得油井的最大理论产量。实际上,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时,井筒附近存在两相流动,油井有一个两相采油指数。研究表明,两相采油指数与单相采油指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本文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以及两相采油指数公式,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常规定量评价电阻率测井的基础是:测井仪器是在直井中对水平地层的响应;当电阻率测井仪器在高斜度或水平井中测量时,就会产生仪器响应假象。由于一般的处理技术水平不能消除这种现象,而使用三维地质和侵入模型就能得到起初的高角度井地层电阻率剖面。  相似文献   

20.
李跃刚 《试采技术》1995,16(2):9-13
利用采油指数预测油井产能是矿场普遍采用的方法。对于单相原油流动的油井,其采油指数为定值,故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单一的采油指数预测油井的产能是可行的。但对于油气两相流的油井,若采用不变的采油指数预测油井在不同地层压力、不同流动压力下的产能,必然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本文研究了弹性溶解气驱油藏油井采油指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采油指数与油藏平均地层压力及井底流动压力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指出了油井采油指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