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特变电工哈密863实验电站的便利条件为基础,首先应用定量涂刷法对多晶硅组件的上盖板在不同积灰密度下的透光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不同积灰密度下多晶硅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功率。研究表明,上盖板的透光率和最大功率点功率随积灰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同时,积灰量的增加会使组件最大功率点电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测光伏组件上的积灰量,以相关气象因素为输入变量,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算法,并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PSO)中惯性因子的衰减方式提高预测算法寻优鲁棒性。在积灰预测模型中考虑当地时空因素,引入强相关的降雨量,并结合光伏组件发电功率衰减率,建立自然降雨清洗下的积灰预测模型。在杭州地区进行测量实验,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此模型可快速预测统计周期内光伏组件积灰量以及积灰引起功率衰减率,为精准预测光伏发电功率和制定组件清洁频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评估积灰对光伏组件发电性能影响的有效方法及其数学模型。该方法通过监测光伏发电效率和光伏组件连续积灰的灰尘密度值,建立了输出功率退化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说明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为定量研究灰尘影响发电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搭建了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输出功率退化数学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积灰的成因、积灰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形态分类,解释了积灰的遮挡效应、腐蚀效应和热斑效应,应用MATLAB应用软件搭建光伏电池及光伏发电仿真系统,研究积灰阴影遮挡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利用MATLAB建立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利用搭建好的模型针对光伏组件的积灰与局部阴影来进行仿真,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积灰与阴影遮挡对光伏组件及其发电系统的影响,指出了对于光伏板组件上积灰清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积灰对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呼和浩特地区安装倾角为0~90°且变化步长为10°的10块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光伏面板的积灰量、倾斜面太阳总辐照度、玻璃盖板的透射率以及光伏组件的实际输出功率随安装倾角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利用积灰影响度来表征积灰对最佳安装倾角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光伏面板积灰量和光伏组件玻璃盖板透射率随安装倾角的增大而降低;理论、实际最佳安装倾角分别为30,50°;当安装倾角分别为20,50°时,光伏组件的积灰影响度分别为0.975,0.017,即积灰影响度的最大、最小值,积灰影响度能够准确反映积灰对最佳安装倾角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方法确定了倾角、方位角和局部阴影遮挡对吕梁市光伏组件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地理纬度的角度范围内,倾角对光伏组件发电功率的影响在12%左右;调整方位角对光伏组件功率的影响较大,在合理跟踪方位角的情况下,可使光伏组件发电功率增长1倍;遮挡对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能源》2013,(11):9-12
探讨了积灰问题对屋顶光伏电站电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在积灰的初始阶段,组件的发电量下降得较为明显;同时,积灰并未明显改变组件的温度,表明积灰不会改变光伏电池片实时发电效率。积灰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件表面太阳光透过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太阳光中的近红外光导致光伏组件温升,进而影响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问题,开展了透明隔热膜在降低组件温度并提高发电效率方面的研究。首先,纳米氧化锡锑(ATO)透明隔热膜具有反射红外光,透射可见光的特点。基于此特点,在实验室将自制的纳米ATO隔热涂料涂布在光伏组件专用玻璃上,在分光光度计下检测样品的可见光、近红外光透过率;其次,分别在太阳能模拟器、室外日光下测试隔热性能以及光伏组件的功率特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室自制的纳米ATO透明隔热膜可有效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其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灰尘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会大幅降低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为降低积灰对光伏电站发电量损失影响的程度,电站需定期清洗光伏组件,因此,基于新能源集控平台设计了一款光伏组件清洗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清洗计算模型,提出光伏组件无积灰理论发电量算法,量化了积灰损失发电量,推算光伏组件的最优清洗周期。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为光伏组件清洗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灰尘是广泛存在于大气中的微粒,影响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率和透过率并进而影响空气能见度,累积在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遮挡了光线的入射,降低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封装玻璃透过率,从而降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通过对光伏组件表面积尘对透过率的影响研究,可为光伏发电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实验结果可会对进一步的光伏发电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建立数学模型,对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然后通过天津地区实际的太阳电池进行测试实验,建立太阳电池输出功率与积灰密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太阳电池表面积灰密度的增加,太阳电池的输出功率相应的减少,且得到在一定条件下(辐照度为1000 W/m2、温度为25℃),太阳电池输出功率与积灰密度的数学公式。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天津地区太阳电池积灰会造成光伏组件年均降低发电效率约为6%。  相似文献   

12.
该文基于海南某小型光伏电站测试项目,收集p型和n型2种光伏组件在2021年的发电量数据,对比分析这2种组件在不同月份下的单瓦日均发电量,验证n型光伏组件相较于p型组件发电效率方面的优越性。在光伏电站实际工作条件下测试辐照度和温度对2种组件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型光伏组件弱光性能更好;在高温条件下有更多的发电量增益,证明n型光伏组件的热稳定性更好,与理论上n型光伏组件功率温度系数更小相符。通过研究2种组件在不同天气下的直流功率,发现n型光伏组件在辐照度突降的情况下也保持优越的发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特变电工哈密863实验电站的便利条件为基础,经过7~10月份的自然积灰后,先量取各跟踪形式方阵中组件的积灰密度,再清洗部分组串上的积灰,对比经过清洗和未清洗的组件的并网功率以及不同积灰情形下组串的I-V曲线。结果表明:积灰量与跟踪形式和组件倾角有很大关系;跟踪形式也显著改变了积灰对组件并网功率的影响;积灰条件下,砷化镓聚光组件的发电量下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青海大学50 kW多功能光伏电站进行板面积灰采样,并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对积灰进行元素分析,并依此求解积灰试样在0.3~0.7 μm波长范围内的等效折射率与吸收系数。根据有效介质理论将光伏组件表面的积灰等效为连续均匀的介质层,通过分析太阳光束在积灰组件各结构层的传输,确定了积灰对入射光的吸收、反射及透射情况。研究表明:积灰对入射光的吸收作用远大于反射作用,组件透射性能降低主要是积灰对光的吸收导致的。在积灰玻璃透射率试验中,测量值与计算值的绝对误差在0.002~0.087之间,表明模型对积灰组件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异质结光伏组件的实际发电效果,收集某光伏发电站近两年的发电量数据,得到单块组件的月均发电量.通过对比分析,验证该异质结光伏组件相对于多晶光伏组件在发电效率方面的优越性,且与理论增益相符.通过计算冬夏两季的月均发电量和月均辐照度,证明相比多晶光伏组件,温度升高对该异质结光伏组件的功率影响更小,与理论上异质结光伏组件...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南极中山站地区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的联合分布情况,确定极端环境条件;建立不同辐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光伏电池I-V特性分析模型,分析极端条件对电池发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确定2种30 kW光伏发电阵列方案,并对光伏阵列的发电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极区环境对光伏组件的发电特性有较大影响,在倾角、辐照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下,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最大功率电压能够增大16.9%,短路电流、最大功率电流增大31%,瞬间最大功率可能增大50.2%。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2018,(9)
正3.6光伏发电系统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平均寿命是25~30年。这里所说的组件25年寿命期是指组件的功率质保期,即25年后组件的功率不低于初始功率的80%,而不是指组件完全不发电或很少发电。实际上光伏组件效率衰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光伏组件完全可以在3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为人类持续提供清洁电力。3.7光伏发电为局地微气候环境改善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徐政  胡晓燕  陈青 《太阳能学报》2016,37(4):891-896
设计一套多朝向太阳辐照与光伏发电效率测量系统,通过定时扫描不同朝向光伏组件的输出I-V曲线,采集最大功率点数据,检测光伏发电效率。配套开发的分析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校正、整理与挖掘,换算成各个朝向的太阳总辐照度,逐步形成多朝向太阳能资源数据库,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技术与效益评估提供重要依据。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状态稳定,实测数据不仅可初步揭示深圳地区多朝向太阳能资源状况,也可为实用太阳辐射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彭玥  许春雨 《水电能源科学》2015,33(11):207-210
受阴影遮蔽影响,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下降,功率曲线呈现多峰值,使传统的最大功率点(MPPT)算法失效陷入局部极值点。基于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在正常和有阴影遮蔽情况下对光伏组件串并联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功率曲线上局部极值点的产生原因及变化规律。针对阴影遮蔽对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提出建立微型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光伏组件间解耦的方法,跟踪每个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使光伏发电效率达到最优。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光伏组件中,焊带主要起电气连接的作用,同时焊带表面结构与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焊带表面的结构也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应用全反射原理,通过对光路的分析和计算,得出光伏焊带表面结构对组件功率的影响机理。通过两种新型光伏焊带表面结构方案的设计,分别制备出两种类型的光伏组件。当太阳光入射到光伏焊带表面时,光线在光伏焊带表面的反射路径会发生改变,使得光线在玻璃/空气界面发生全反射,这样会增加光伏组件内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总量,从而增加太阳能电池片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数量,最终提升光伏组件功率。在IEC61215测试标准条件下,两种类型光伏组件的功率分别提升了0.38%和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