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锂钒氧化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480℃、580℃和680℃下,分别烧结LiOH·H2O和NH4VO3的均匀混合物制得3种Li1.4V3O8样品。采用XRD、FTIR、循环伏安和充放电实验测试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XRD和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具有典型的Li1 xV3O8结构。充放电和循环伏安实验表明,480℃的样品可以达到500mA·h/g以上的高比容量,有一定的可充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12):3477-3481
综述了近年来多种铁氧化物及其改性材料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铁氧化物及其改性材料的种类及其对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了当前铁氧化物及其改性材料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铁铝氧化物涂层颗粒不仅能克服氧化物粉末难与水分离的缺点,而且能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适用于多种有害离子的去除.探讨了制备条件和吸附条件的控制对金属氧化物涂层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N2 低温吸附、CO和CO2 化学吸附技术和活性试验研究了不同铁氧化物为母体的氨合成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活性相铁原子在表面的暴露百分数 <1 % ,99%以上的铁原子掩埋在体相内部 .随着母体铁氧化物性质和组成的变化 ,催化剂活性 (以氨的体积分数表征 )、质量反应速率 (rm)、合成氨转换频率 (TOF)和表面酸覆盖度 (SA)及其酸碱覆盖度的比例 (SA/SK)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即与Fe2 +/Fe3+呈驼峰形变化曲线 .实验发现 ,随着母体中FeO含量的增加 ,还原后催化剂表面性质和表面结构改变 ,表面活性位数目减少而活性位强度增大 .这可能是结构改性剂Al2 O3对Fe晶面的表面重构作用所致 .  相似文献   

5.
铁氧化物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堃 《贵州化工》2010,35(3):37-39
通过合成铁氧化物对水体中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吸附试验中,pH值是影响吸附率的主要因素;葡萄糖的存在促进了铁氧化物对Cd2+的吸附,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共存离子NaC l促进了铁氧化物对镉的吸附,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达到吸附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含环戊二烯络铁基团苯乙烯聚合物的合成,并用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差热分析仪对该类聚合物的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和表征.实验表明在丙酮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含环戊二烯络铁基团苯乙烯在(60士5)℃进行均聚或与甲基苯乙烯共聚收率高.用凝胶色谱仪分析,聚合物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范围(PDI)小于3.0.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高温下的催化相转化反应。研究了高温下制备纳米级铁酸锌的最佳条件:反应体系初始pH=8.0~10.5,反应温度100~120℃,反应物初始浓度0.45~1.2mol/L,反应时间2~5h。用XRD、TEM和磁强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与低温下制备的产物相比,纳米粒子的晶化程度有所提高,剩磁和矫顽力已不再为零。  相似文献   

8.
董金龙  任跃红  张跃文 《应用化工》2010,39(7):1058-1059
通过并流陈化法,以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为沉淀剂,制备Mg-Al水滑石,焙烧得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红外和原子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镁铝复合氧化物中Mg∶Al∶O(摩尔比)=2∶1∶5,通过原子吸收测出镁的含量大约为30.64%。  相似文献   

9.
铁氧化物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和较低的电压平台,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而且铁氧化物负极材料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铁氧化物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以及最新进展情况,总结了铁氧化物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重点分析了不同铁氧化物负极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展望了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铁(Fe)是地球地壳中丰度最高的重要金属元素,对氧化还原非常敏感,是水环境中生物最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铁氧化物具有活性高并且容易随环境条件改变而改变等特点,它对重金属起到吸附和共沉淀作用,能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率和生物毒性,近年来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方向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异化铁还原是指在Fe(Ⅲ)还原菌介导条件下,在以不溶性铁氧化物为电子受体,在电子供体的氧化过程中得到能量,耦联Fe(Ⅲ)使其还原。微生物异化还原驱动下可使铁氧化物晶型发生改变。在缺氧或厌氧体系中,不同铁氧化物还原能力存在差异,施加不同浓度量铁氧化物时Fe(Ⅲ)还原能力不同。铁氧化物状态的转变也会发生能量的转变,因此研究关于铁元素的转化过程有着重大意义。基于此,介绍了铁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运作机理和异化铁还原机制,着重介绍了铁氧化物与铁还原的内在关系,有助于了解异化铁还原微生物驱动的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透明氧化铁黄颜料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以及改性处理。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和/或反应结束后加入各种助剂处理,可得到透明度高、分散性好、色相纯、耐热性能优良的透明铁黄。  相似文献   

12.
均匀水解法制备超微细氧化铁粉体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亮  彭同江 《硅酸盐通报》2005,24(3):106-110
采用均匀水解法成功制备出超微细氧化铁系列粉体,其中铁黄为β-FeO(OH)相,铁红为α-Fe2O3相,粒径分布在50~100nm之间,具有良好的颗粒分散性和均匀性.在整体工艺上,该法与传统工艺中的"沉淀-氧化法(铁皮酸法)"、胶体化学法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广、流程短、工艺可靠、质量稳定的特点,适于超微细氧化铁粉体的制备及其工业转化.  相似文献   

13.
金振国  王书民  刘萍 《化学世界》2007,48(12):728-729,733
通过苯甲酰氯与微晶纤维素反应制得二苯甲酰基纤维素酯,苯甲酰氯与微晶纤维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5,溶剂(吡啶)量为4.0 mL/g(微晶纤维素),40℃下超声反应2 h。对所得产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是二苯甲酰基纤维素酯,且微粒比较均匀、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蔡传琦 《涂料工业》2006,36(7):61-63
综述了浅色调的氧化铁红(简称浅色铁红)和浅色调氧化铁黄(简称浅色铁黄)的光学性能、颜料性能及其制备。  相似文献   

15.
高温下氧化铁红呈色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建筑材料行业的迅速发展和瓷质玻化砖的广泛应用,市场上对具有耐高温性质的铁红颜料需求很大:目前国产氧化铁红由于生产工艺及配方组成存在缺陷,发现将其用于陶瓷坯体着色,与陶泥混合煅烧到800℃以上时,发生烧结和还原,便发黑发暗,而呈色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介绍了制备高温下呈色稳定的氧化铁红的两种工艺方法:不同盐类湿法铁红相包裹法和包覆耐烧剂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纳米氧化铁颜料的制备工艺,采用超声振荡和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合成纳米氧化铁。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方案试验了研磨时间、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灼烧温度、灼烧时间等因素对粒径的影响。并运用极差法处理得最佳工艺条件:研磨30--60min,表面活性剂用量占反应物总量2%~3%,在500~600℃下灼烧2~4h。试验结果表明,在固相反应中引入超声振荡可大大减小粒子团聚问题,从而获得纳米级粒子。  相似文献   

17.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崔若梅  张文礼 《化学世界》1999,40(12):630-632,633
选择不同的微乳液体系及适宜反应条件,制备出粒径不同的纳米氧化锌,并进行了性质表征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为起始剂,经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己内酯多元醇。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羟值滴定、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己内酯多元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酸锌为催化剂,且用量为己内酯单体摩尔分数的0.2%,在温度120℃条件下反应3~4 h,制备的多元醇为理想的聚己内酯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与设计值一致,而且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顺丁烯二酸酐与邻苯二甲酸酐的摩尔比为7:3,制备了一种以环己醇封端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剂和促进剂用量分别为1%和2%,凝胶时间和固化时间分别为4 min和13 min。用聚合放热峰温、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对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