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双河油田高温聚合物驱应用情况,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点,实施了聚合物驱井网优化技术、油层改造技术、注聚全过程调剖技术、动态调配技术等相应的综合调整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改善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双河油田Ⅴ上层系非均质性严重,油藏温度高达80.3℃,经多种聚合物性能评价,优选出耐高温的聚合物,提出了以水驱井网为基础、完善聚驱井网和提高井网控制程度的井网调整方法,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注聚参数(注入速度,段塞量,段塞结构)进行了优化.现场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阶段累积增油2.35×104t,形成了一套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方案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3.
双河油田V上层系是河南油田第一个高温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单元,地层温度80.3℃,在注聚前加大井网调整力度,注聚过程中加强对整个区块的开发历史,注水推进方向,窜流规律研究,对注聚井采取“一井一制”注入,运用深度调剖,动态调配,压裂改造,酸化解堵等手段,促进聚合物驱效果不断扩大,为高温油藏的聚合物驱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河南双河油田V上层系非均质性严重,油藏温度高达80.3℃,经多种聚合物性能评价,优选出耐高温的聚合物,提出了以水驱井网为基础、完善聚驱井网和提高井网控制程度的井网调整方法,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注聚参数(注入速度,段塞量,段塞结构)进行了优化。现场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阶段累积增油2.35×10^4t,形成了一套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方案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5.
运用更新改造项目评价的“有无对比”法,以双河油田Ⅱ5层高温聚合物驱和优化水驱数模结果为对比基础,探讨了聚合物驱经济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并进行了现金流量分析和盈亏平衡界限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双河油田Ⅱ5层高温聚合物驱试验经济效益较高,其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可行。  相似文献   

6.
黎锡瑜 《油田化学》2017,34(4):663-667
为提高双河油田高温油藏聚合物驱的稳定性,用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油田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在95℃条件下研究了自由基氧降解、水解作用对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分析了双河油田高温油藏聚合物降解的主要机理,讨论了几种有效提高HPAM高温热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溶解氧会导致HPAM溶液黏度大幅下降:当溶液中氧含量由0.5增至3.0 mg/L时,聚合物溶液在95℃老化180 d的黏度保留率由100%降至27.5%。HPAM的高温水解速度很快,但在溶液氧含量小于0.3 mg/L和HPAM水解度为40%~60%时,溶液黏度无明显下降。自由基降解是双河油田高温油藏聚合物降解的主要机理,控制氧含量、抑制聚合物自由基降解是提高聚合物稳定性的技术关键。在80~95℃油藏,采取无氧配注与新型聚合物驱技术,或在HPAM溶液中加入少量交联剂形成低度交联聚合物溶液,可以明显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性能,取得良好的矿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双河油田二类储量油藏聚合物驱研究及应用,总结出以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和改变液流方向宗旨,优化聚驱井网,注入聚合物前采用整体调剖封堵大孔道,合理选择适应于二类油藏的驱剂,针对不同的非均质储层采用不同聚合物浓度以及适时提出配套工艺措施等技术对策,形成了一套提高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效果的作法,对二类储量聚合物驱推广应用有借鉴意义。目前双河油田Ⅲ油组、北块Ⅳ1-3、江河区V上已开展了高温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阶段,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V上层系油层平均温度80.3℃,属于二类储量(70-80℃)油藏,为开展高温聚合物驱技术攻关,选择双河油田V上层系于2004年5月开展先导试验,聚驱后显示了好的开发效果,产量基本沿着方案预测生产曲线运行,截至2006年5月产油量上升了60 t/d,含水下降了3.8个百分点,目前层系仍处于产量上升期,已累积增油2.6×104t,为河南油田二类储量聚合物驱开发打下了基础,也为其它油田同类油藏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双河油田437块H_3Ⅱ1—2单元东部采用交联聚合物驱后转低浓度聚合物驱,通过动态调配,提高注入量、对油井提液引效,获得好的开发增油效果,日产油量由23 t上升到51t,日增油28 t,阶段累积增油2.4×10~4t,平均单井累积增油4 830 t,吨聚合物增油57.6 t。采用交联聚合物驱后转低浓度聚合物驱方式开发效果优于单一聚合物段塞连续注入。  相似文献   

10.
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弥补了聚合物溶液调剖作用有限的缺点,通过对地层充分调剖提高波及系数,最大限度提高地层的采收率.针对河南双河油田的情况,经研究发现:冻胶型深部调驱剂可根据需要配成不同成冻时间和强度的体系,体系成冻时间1d~15d,突破真空度0.04~0.062 MPa,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可视化模型研究表明,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注入组合调剖剂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采收率流动实验证明,调剖剂注入时机越早越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双河油田V上层系是河南油田第一个高温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单元,于2004年5月13日开始注聚,在整个注聚过程中先后开展了:完善注采井网、注聚前深度调剖、"一井一制"注入、注聚期间的跟踪调整与调剖、油井压裂解堵引效等动态调整工作,促进了聚合物驱效果的不断扩大.至2007年11月共注入聚合物溶液0.4141PV.对应油井见效24口,油井见效率达82.8%,日产能由注聚前的92t到目前的170.3t,含水由95.38%下降到92.08%,高温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河南油田"十一五"期闻动用3215.3×104t二类聚合物驱储量和三采产量接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河南油田针对油藏规模小、井网不规划、储层非均质严重、油藏温度高、水驱采出程度高等特点。通过对合理流度比控制技术、产品评价优选与粘度稳定技术、井网调整技术和全过程调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形成了适合河南油田油藏特点的高温厚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从"九五"开始到2007年底,先后在15个区块实施聚合物驱,已累注聚合物干粉30 256 t,累积增油108×10~4 t,根据已转后续水驱6个区块计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6.05个百分点,吨聚合物增油71.0 t。聚合物驱产油量占河南东部稀油产量的31%,有效地抑制了特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产量递减,为河南油田的产量稳定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聚合物驱综合调整方法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喇嘛甸油田聚驱提出了采用调剖、提高注入浓度、补孔完善砂体注采关系、利用合采井同井场补充代用井、综合调整等方法和措施。提高了聚驱的整体效益,拓宽了聚驱开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后地层仍残留大量聚合物(约占注入聚合物总量的70%~92%),而且还有约50%的原油残留地下未被采出。双河油田自2003年实施了利用地层残留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絮凝技术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双河油田为例,利用现场条件对絮凝剂稳定化钠土(YG340-1)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聚合物的存在使絮凝剂封堵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而且聚合物质量浓度越高,絮凝剂的封堵作用越大;同时,通过对双河北断块S215井组施工效果分析可知,不仅S215水井压力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层内、层间吸水剖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且随着絮凝剂的注入,S215井组油井原油产量下降和含水上升趋势也得到了扭转。  相似文献   

16.
油田经历聚合物驱开发后,储层物性参数发生改变,对油田后期开发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利用双河油田取心井室内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探讨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由于聚合物分子在地层的吸附滞留作用,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后续水驱阶段渗透率有一定恢复;聚合物驱后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物性和孔隙结构好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而物性差的储层渗透率下降,孔喉半径减小,部分发生了堵塞现象。黏土矿物迁徙、运移,以及岩石骨架溶蚀、碎裂、运移是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双河油田核二段的普通稠油断块油藏聚驱开发试验进行了讨论,为其它类似单元的聚驱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南油田从1992年开始在双河油田进行聚合物驱油试验,至今已进行一定规模推广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双河油田Ⅱ4-5层高温聚合物驱油的地面工程设计及工艺配套技术,该工程流程为聚合物母液集中配制剂,再由管线输送到各注聚站注入。  相似文献   

19.
取心研究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Ⅱ4-5层系聚合物驱后钻取的K311取心井资料,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层水洗状况、油层动用情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分析认为,聚合物驱后油层水洗严重,平均驱油效率高,剩余油分布十分零散,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方向主要应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  相似文献   

20.
双河油田Ⅶ上层系开展的单井交联聚合物驱试验表明:该交联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胶性和对现场注入系统的适应性;遂步将试验区扩大至5个井组,在注入压力上升快的情况下,又开展了低度交联聚合物驱试验。试验证明,低度交联聚合物驱在94℃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成胶性和改善吸水剖面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流体的流动性;在注入量0.18PV时对应油井开始见效,高温抗盐交联聚合物驱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注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