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体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几千年来我国古建筑始终保持木材为基本材料、以木构架为主体的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木结构本身特点,结合我国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建筑文化因素,力求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析和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建筑有着严格的模数制度,以此来协调结构体系的各尺寸关系。基于古建筑模数制的特征,以清式建筑为例,研究了古建筑木构架基本模数与建筑体型之间的关系;利用BIM技术,在基础参数与建筑规模之间搭建桥梁,以基本参数驱动实现古建筑的参数化设计,为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同时也诞生了中国建筑艺术,其独特的结构与特性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它凝结了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汗水,与现代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不谋而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古建筑不断遭到破坏,我们更应重视对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使得公众提高对其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中国木构古建筑因其建筑材料的特殊性,加之一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在消防安全上存在一定隐患。如何合理且最大程度地为木构建筑提供保护,建立相应的消防技术保护体系迫在眉睫。从消防技术保护原理入手,分析如何将此种技术与古建筑保护相结合,并通过实际案例在具体操作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根据实践研究对消防技术保护领域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易华蓉 《南方建筑》2006,(10):20-22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木构古建筑的构架特征;然后介绍了古建筑建模的数据获取途径;最后详细描述了在Auto CAD中,对古建筑建模的步骤,重点讲述了坐标系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模型类别对不同形状的构件建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扒钉、CFRP布(碳纤维增强塑料布)和钢箍3种材料加固古建筑木构架榫卯节点.通过人工加载方式,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3种材料加固后榫卯节点M-θ(弯矩-转角)滞回曲线、M-θ均值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延性的变化,对比了3种材料加固榫卯节点的抗震效果,并对3种材料在木构架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榫卯节点加固前后均有良好的变形能力;CFRP布加固节点承载力>钢箍加固节点承载力>扒钉加固节点承载力;CFRP布加固节点耗能能力>钢箍加固节点耗能能力>扒钉加固节点耗能能力;CFRP布加固节点刚度退化>扒钉加固节点刚度退化>钢箍加固节点刚度退化;CFRP布加固节点延性>扒钉加固节点延性>钢箍加固节点延性.建议扒钉用于小型木构架加固;CFRP布用于中小型木构架加固;钢箍用于中大型木构架加固.  相似文献   

7.
胡冬香 《华中建筑》2005,23(6):16-17,22
中国古建筑木构体系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其形成系以木作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严格的制度、深刻的哲理思想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是促使我国古建筑木构体系得以稳定发展、自成一派的重要原因,给我国当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清真寺木构架建筑技术邱玉兰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架作为承重体系的,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规格化的成熟作法,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脉相承,日益完善,同时木构架建筑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发展,至明清两代达到最后的成熟阶段。这种构架体系,不论是抬梁式或是...  相似文献   

9.
木构古建的墙体虽属围护构造,但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及抗震能力。为保护古建筑,采取现场勘查与分析论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古建墙体的典型残损问题与加固方法。基于墙体分类和受力特点,对其典型残损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汇总,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加固建议。结果表明:古建筑墙体出现的典型残损问题包括开裂、变形、酥碱、返碱、空鼓等;产生这些残损问题的原因与外力作用、施工质量、自然因素等密切相关;采取局部替换、拆砌、扒锔拉接、新型材料等方法均可实现墙体的有效加固。  相似文献   

10.
刘嘉  王珍  房绍方 《四川建筑》2011,31(1):188-190
结合古建筑结构特点,探讨了古建筑火灾的特点;分析了古建筑的修缮原则,提出了火灾后古建筑的修缮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很多城镇和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木构架房屋是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在云南多数地区处于地震烈度七度以上,建筑必须考虑抗震。本文从滇西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宅的特点及其震害情况,探讨木构架房屋的抗震性能。实践证明,此种房屋只要使用得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可以经受高烈度地震的考验,在某些方面比同类砖混结构房屋还好。  相似文献   

12.
在剖析浙江地区现存传统建筑实例的基础之上,尝试建立浙江传统建筑木构架区系表,对照阐释当时刊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所载官式作法与浙江地方营造语汇的关联,探讨浙江6个地区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丹  毕迎春 《山西建筑》2010,36(31):30-32
简单介绍了传统木构架体系的特点及类型,从起源、技术、自然和地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出发,详细叙述了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渊源,以使人们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从而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穿斗式木构架结构部件组成、房屋结构尺寸设计、施工工艺、结构受力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斗式木构架房屋的抗震计算模型,进行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时程动力计算,研究并分析了此类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穿斗式木构架最大位移响应是随着榫卯节点刚度的增加而减小的,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增大,榫卯节点刚度变化对木构架中柱柱顶位移峰值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木构架,一种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然而从梁思成先生等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伊始,其分类并不是从结构角度入手,而是从局部的节点构造的描述性分类,没有能够清晰地阐释整体构架的本质特征。该文通过各学者对"抬梁"、"穿斗"的定义描述分析,以及其他分类方法的比较,发现"抬梁"、"穿斗"对中国传统木构架难以全面覆盖或归类困难,大胆设想"抬梁"、"穿斗"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现有理论知识,从古建筑材料———木材的材料特点及基本特性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木材的力学性能试验的研究,重点讲述了抗弯强度的试验过程,得出了木材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木构古建筑工艺计算机再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木构古建筑施工的特点出发,研究了木构古建筑工艺计算机再现技术。首先探讨了建筑木构件的三维计算机模型的建立、木构建筑组装技术,在些基础上,研究了利用3DS进行动画制作实现木构古建筑工艺计算机再现的相关的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方法是十分实用的,为中国古建筑工艺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1.简介 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南侧,为明代洪武十年(1337年)所建,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后殿是广州地区现存的少数明代殿堂建筑之一。在空间、梁架、斗栱尺度及构件加工工艺手法等方面,五仙观后殿反映了明代官式建筑的一些特征和艺术风格,同时反映了不少地方特征乃至古老的中原建筑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潮州木构漆画探究缘起“漆”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工艺。从众多提及漆艺的古籍、近代关于出土漆艺遗物以及研究传统漆艺的资料可知,“漆”的本身物料,一般称作生漆或大漆。作为一种物料,漆必须趁着其尚维持液体型态的阶段依附在预设的基层上,本身不可能被塑造成独立的器物呈现。因此,被漆过的器物呈现出之精美,往往不是器物的自身形...  相似文献   

20.
对长春近代木构架建筑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技术、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长春近代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文脉,旨在让人们关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为现代建筑设计注入新的创作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