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析了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认为凯瑟琳这个完美女性是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海明威正是运用这样一位天使般人物的悲剧结局来打动读者,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战争即死亡.  相似文献   

2.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被评定为“魔女”和“坏女人”。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文本为中心,对勃莱特·阿施利这个女性形象作重新分析,指出她实际上是海明威笔下父权社会里的一位具有反叛意识的不幸受害者。  相似文献   

3.
论海明威心中的完美爱人形象——传统的新女性凯瑟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小说人物形象引起了评论界很多的争议,而《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就是其中争议很大的形象之一。本文从社会背景、作者的生平并结合文本内容,论述了凯瑟琳是一位集传统和现代的新女性,也是海明威心中完美爱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从《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情节发展及人物塑造等三方面进行评析,得出结论:该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迷惘的心理,战争是造成小说主人公爱情悲剧及战后“迷惘的一代”的根源,作品中几个角色构成了“迷惘”的主题中积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冰山风格",《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就是海明威笔下一篇浓缩了的长篇小说,是体现其冰山理论的代表作。小说中雪、豹子、秃鹫和鬣狗等意象各具意蕴,象征意义深刻,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渲染了气氛,达到了深化主题的目的。作者通过对意识流叙事手法的运用,巧妙安排了主人公的意识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自然流动,省去了大量的笔墨,有利于海明威"冰山风格"创作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鲍恩的小说《魔鬼情人》的解读,揭示了其中所蕴涵的独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认为女性与自然具有相互融合性,二者均与男性相对立,都是社会和男性侵犯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建立自然与人、男性和女性和谐共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双心河》。小说主人公尼克·亚当斯本欲通过钓鱼之行,在山野中寻求内心平衡,却受内心冲动的驱使,试图控制和征服大自然。体现了海明威既渴望回归自然又试图挑战自然的矛盾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无名的裘德》中的女性淑与阿拉贝拉都具有"双性同体"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哈代对两性平等关系的理解和他的女性主义意识。小说男主人公的郁郁而终,女主人公的精神毁灭,则反映了哈代女性观中矛盾的一面。他赞同女性的自我追求,却又担心和恐惧逐渐成长起来的女性所带来的强大毁灭力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明末冒襄所作《影梅庵忆语》的女主人公董小宛与清朝沈复所作《浮生六记》的女主人公陈芸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关系与个人意识,探讨了董小宛与陈芸这两位身属不同朝代的传统女性在家庭形象定位层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论述了《永别了,武器》的警世作用: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社会,只有世界各国共同谋求发展,互利双赢,才是造福于人民的上上之策。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一向以描写“硬汉”与“准则英雄”而著称。但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对海明威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3位男主人公杰克、迈克和科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这3位“硬汉”都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受害者,他们都迷失在太阳的光辉里。  相似文献   

12.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在1977年出版的一篇有关家世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男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在此拟从克利里家三代女性中的四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入手,探究女性意识对三代女主人公的婚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有多个译本。今对4个译本的译文进行分析,发现涉及技术语言的译文存在误译、硬译、术语翻译不准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词义是动态的,原文文本会涉及各种知识,译者需要充分作好译前准备,了解翻译文本的相关知识,建立与要翻译的文本相关的认知模型,便于在相应的语境下确定词义时调用,达到与原作的语境匹配.避免翻译错误。  相似文献   

14.
《愤怒的葡萄》通常被视为一部反映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问题的纪实小说。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指出《愤怒的葡萄》体现了斯坦贝克对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在《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强烈抨击了父权制体系和价值观,指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休戚与共的关系,倡导建立基于关爱和互惠伦理价值的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代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塑造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但是根据作家所提出的“冰山原则”,我们发现圣地亚哥除了精神不败,在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其悲剧性的人生逐渐浮出水面。本文以海明威的思想历程和社会背景为切入点,从老人的生活,心理以及人性等角度深入剖析其悲剧蕴涵,体味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于20世纪70年代末创作的文学著作,之前的研究大多对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和他们的爱情故事进行分析,而这里作者借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和女性进行分析,揭示了自然和人类,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从而探寻其中反映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只有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谐健康的发展观,人类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主人公范妮·普莱斯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她在不同的环境下女性意识逐渐独立成熟的过程。外在的物理空间的流动,造成了主人公成长早期的疏离感和胆怯;二元对立的社会空间使得主人公多次面临困惑和艰难抉择。但是女主人公主动构建了独立的精神空间,其女性意识越发清晰坚定。这些组成了范妮成长之路的主要因素,使得她最终从寄人篱下、依赖他人的小姑娘,成长为思想独立、品德高尚,并成为他人精神依靠的成熟女性,展现了简·奥斯汀时代渴望平等、独立和尊重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主体意识是海明威作品中的核心主题,也是他众多小说中的精神底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就充分展现了海明威对生命主体意识的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人物关系错综.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仿佛都有海明威的影子,他们是“迷惘的一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寄托着海明威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和理解:不因未知延宕行动,不因结局虚无放弃抗争,不因绝望透顶就不去等待明天照常升起的太阳.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一些女权主义批评理论,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促使他在《红字》中塑造了一个反叛女性。在《红字》中,霍桑将这种意识融入到了他描绘的反派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内心世界。霍桑通过揭示海斯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了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的待遇。为了恢复女性的主体性地位,霍桑通过他的故事情节和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彻底毁灭了男权文化中的双重对立理念。  相似文献   

20.
《太阳照常升起》扉页的两则引言,让作者海明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这两则引言背后分别指涉两种不同的理性思维: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从主人公来看,整体性思维具体表现在泡咖啡馆、舞厅、酒吧,钓鱼、斗牛等为恢复与土地的联系的种种努力。同时,这些也是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消费文化在他们身上的体现。由于这两种理性思维之间的张力在现代性文明内部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海明威认定《太阳照常升起》就是一部永世长存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