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正呈现出良好势头,中国在标准和技术方面也有了一些进展。长期来看,知识产权的建设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4)
本文以物联网概念的演变路径为切入点,重点剖析物联网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和产业应用情况,在结合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的同时,对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向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物联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历程,梳理了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进展,分析了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了解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现状、开展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研制、促进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发展物联网产业,既是培育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又是推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河北省物联网产业现状,并对河北省物联网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北京市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量涌现,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建立相对滞后,应用建设缺乏协调统一,阻碍了物联网的进一步规模化应用.本文充分分析北京市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建设思路,以全面支撑北京市物联网应用建设为出发点,结合物联网应用建设特点和标准化系统工程要求,构建了北京市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框架模型,设计了能够全面覆盖“感、传、知、用”4个层次的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框架.最后,本文对北京市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框架的推进思路进行了分析,提出北京市需要重点建设应用层和应用支撑层标准,并以应急领域为例,重点讨论建设物联网应用需要制定的几类标准.此项工作将有利于保障北京市物联网建设的标准化、物联网业务的互联化,促进物联网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为促进并带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213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现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时指示:“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相似文献
10.
11.
张晖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8):18-21
对物联网与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框架,对我国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最后阐述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周洪波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8):26-29
阐述了物联网理念和定义,在分析其技术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四大支柱产业群的划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应用,应用的关键是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的联网大集成,大集成的核心是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的建立。提出了建立“类HTML”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同时对通过推行数据交换标准化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践原型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信息化不断的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物联网从提出到发展,正在从概念向应用推广阶段发展.物联网应用逐步渗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和深化的体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社会深度融合,提供泛在服务,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胡晓彦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7,30(5)
自1999年物联网最初概念的形成,到如今物联网的急速壮大,其已成为最热门也是最重要的行业,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甚至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本文简述了物联网的发展过程及物联网标准对于该行业的影响.按照物联网技术层次对物联网常见标准进行概述,并提出了现行标准中的问题及解决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0,(5):54-54
由全国11个部委牵头的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于2010年7月在北京成立,旨在协调制定相关标准,中国物联网标准体系的成功建设不日可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将大大促进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对人们的商务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网络通讯方式——视频会议将得到极大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视频会议前景将更加诱人。 相似文献
16.
17.
李小花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3):28-30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相对较晚的福建物联网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已初具规模。本文以泉州市物联网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提出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动向与发展建议,为本地区信息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