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机电一体化,作为智能型新产品设计的原则,作为传统产品更新换代的方向,作为生产制造系统创新的依托,作为生产、办公、家庭、医疗和训练等自动化的基础,作为发明创造的源泉,正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因而也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产品、新系统不断涌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广阔发展前景。在这里仅对其最近的一些动向与进展情况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远程金属结构应力在线监测系统,以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器,动态应变仪作为应力采集和处理装置,GPRS DTU作为应力数据传送装置,组态王软件作为上位机应力数据接收和应力监测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3.
我们实现的这套简易系统,基本上可完成地图教学中若干类地图的采集与绘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使用比较容易。一 系统结构和性能系统由 PC-1500计算机作为控制主机,SR-6602六笔绘图仪作为图形输出设备,K-510数字化板作为图形输入设备,二台盒式磁带机作为后援存储设备,一台132字符/行矩阵打印机作为系统运行中各类结果的硬拷贝输出设  相似文献   

4.
提高半导体气敏元件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元贵金属作为本半导体气敏元件的敏感剂,同时又作为稳定剂,使元件在多种干扰因素作用下,其性能表现为稳定可靠。这表明了多元贵金属作为元件的稳定剂又作为敏感剂是提高元件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ARM9内核的S3C2410芯片作为主控器,WindowsCE作为操作系统,利用神经网络,采用Embedded Visual C作为编程工具,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了控制图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6.
复励式无刷直流电机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冠雄  刘景林 《测控技术》2011,30(9):103-107
针对复励式无刷直流电机弱磁控制的故障信号特点,选择小波神经网络作为电机故障诊断方法.根据电机的故障树,确定了电流作为其故障诊断信号.以最常见的绕组短路和开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小波基函数的对比分析,选择coif5作为小波基函数.利用Mallat算法对典型电机故障信号进行了检测,采用第2层分解时的高频系数d2作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系统采用WAMP作为开发环境,PHP作为开发语言,EclipsePHP作为开发工具,Mysql5.0作为数据服务器,完成了一个动态新闻发布系统的所有功能,实现了对网站基本参数设置、动态新闻发布及管理、新闻类别设置,等一系列功能。系统实现了设计目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容错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元数据服务技术方案不能满足Internet发展的需要,应用目前主流的Web服务技术,采用XML作为元数据交换格式;使用XML Schema作为元数据验证格式;采用SOAP协议数据传输协议;服务器端采用Tomcat作为Servlet/Jsp容器,AXIS作为Web Services容器,整合集成多源异构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软件的课程注册与签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相比传统方式,借助学生课程注册与签到系统,能方便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课程注册与签到系统是利用eclipse作为开发平台,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MYSQL作为数据库,Rose2007作为建模工具以及服务器终端Apache tomcat开发出来的学生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女人,她喜欢逛街,用儿子的话说,“一逛就是N年”。作为一个母亲,她爱儿子,言谈话语中都透露着对儿子的宠爱。作为一个妻子,她尽量抽出时间来做家务,儿子至今没有吃过爸爸做的一顿饭。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她甘愿放弃每月一万多的工资,把时间留给孩子和家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局域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威胁,本文介绍了局域网安全控制的策略及局域网病毒防治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仪峰控制系统和德隆控制系统组成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基本原理。在我厂的具体使用情况和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对它们存在的一些不足,做了必要的改进,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网络化控制系统几类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的基本思想。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对于控制工程实践特别是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的控制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网络化控制系统通过共享网络资源实现控制而带来了各种优越性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控制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发展适用于此类异步的、基于信包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技术。网络化控制系统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问题,在建立恰当的网络化系统模型后,可转化一类特定的时延系统故障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4.
PID和Fuzzy控制相结合的分段复合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钰杉  徐群 《计算机仿真》2006,23(6):296-298,318
采用常规PID控制很难实现对大滞后、非线性等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被控对象的良好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文针对一个非线性二阶系统设计出PID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分段复合控制器,该控制器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由于在整个控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既继承了常规PID控制无静差、静态稳定性好的特点,同时又兼有模糊控制适应能力强、动态性能好的优势.通过MATLAB仿真实验表明,该分段复合控制器能够满足二阶非线性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网络化控制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结构作了简单描述,分析了基于网络的控制的一些问题,如采样、量化误差、编码、时延以及网络有限带宽对控制性能的约束等,并指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的数字式汽车巡航控制系统以ATmega16为主控单元,以模糊PID作为控制算法。详细给出了此系统的硬件设计框图、软件流程及模糊PID算法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三坐标高精度冲槽机是生产大型电机关键设备之一.因此研制高速、高精度、多功能三坐标冲槽机势在必行.硬件采用Beckhoff较新AX5000系列伺服系统及IPC-TwinCAT(软PLC)编程,充分利用工控机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存储能力和功能扩展能力.控制程序采用符合IEC61131-3标准图型及文本编程语言进行灵活混合编程,较好地解决了速度、精度、干扰等问题.从而使系统达到高速、高精度、多功能要求,所以大型设备控制部分设计其中硬件选型及控制软件灵活编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智能控制与常规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罗公亮  卢强 《自动化学报》1994,20(3):324-332
智能控制是在常规控制理论与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目的是在非结构化、不确 定性与控制对象有强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实现过程任务(追求目标)的闭环自动控制.虽然传统 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实际控制问题有很大困难,但是把对复杂环境建模的严格数学方法研究 同人工智能中新兴学派思想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有可能导致新的智能控制体系结构的产生 和发展.这种研究将会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的交汇处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集成控制,包括对风机、风阀、组合式空调机及隧道风机等地铁设备的控制和连锁。PLC通过冗余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与车站BAS系统实现数据通讯,接受BAS系统的控制模式或单机控制指令,按命令完成对相应风机、风阀、组合空调机等设备的控制,同时向BAS系统上报本端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及各种故障信息。  相似文献   

20.
Jurisdictional Control and Network Grow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evolves over time in a complex process as part of a dynamic and open system including travel demand, land use, as well a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itiatives. A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hanges, each traveler may adopt a new schedule, frequency, destination, mode, and/or route, and in the long term may change the location of their activities. These new behaviors create demand for a new round of modifications of infrastructure. In the long run, we observe the collective change in the capacity, service, connectivity, and connection patterns (topology) of network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 fixed set of places incrementally gets connected as transport networks are constructed and upgraded over time. A simulator of network incremental connection (SONIC) is constructed to model the process of incremental connections and examines how networks evolve differently under centralized versus decentralized jurisdictional initiatives.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dynamic process can answer questions such as how urban networks have developed into various topologies, which network patterns are more efficient, and whether and how transport engineers, planners, and decision makers can guide the dynamics of land uses and infrastructure in a desired di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