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各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增加或改变驱油方向是挖掘此类油藏平面剩余油的一个重渠道;针对临十三断块断块小、含油小层多、单层储量较少、分注井减少等特点,通过实施层次化多元化注水工程来对注水井实施分注来缓解层间矛盾、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此类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来实现油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庆油田已经进入了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措施潜力逐年减少、低效无效循环日益突出、调整挖潜难度日益加大的实际问题,在水驱调整方面要加大多学科研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在明确调整思路,落实调整潜力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注采系统和注采结构调整,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挖掘油层剩余潜力,减缓产量递减和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方面起到了推动效果,该论文在水驱开发的陆相油田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顺直型窄小河道砂体是某地区长垣河流一三角洲体系水下沉积环境所形成的砂体,这类砂体由于河流规模小,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是剩余油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为了完善注采系统,挖掘这类砂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在分析动用状况的基础上,对剩余油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成因形成的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确定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潜力,提出局部井网加密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的调整方法,解决顺直型窄小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受其自身的构造特征影响,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常常出现含水快速上升,自然递减迅速加大的局面。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这个时候油藏开发的重点就要从一,二类层向二、三类层转移,从控制一,二类层的含水上升向提高二、三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转移。但我们根据文95块的开发技术改造实践,认为在复杂断块油藏的中高含水期不应盲目地放弃一、二类层而直接向二、三类层转移,还应该在油藏精细研究、深化对剩余油的认识、明确剩余油挖潜方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油藏整体监测,精细 C/O、高压油套分注等技术,在恢复完善一、二类层剩余油富集区注采系统.增加一、二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上下功夫。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喇嘛甸油田于1973年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6次开发调整阶段,调整后,开发层系增多、井网密度加大,各套层系的注水井,除了给本井网采油井注水外,还有为其它层系采油井注水,使得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较为复杂。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为了控制无效循环和挖潜厚油层层内剩余油,针对性的采取了堵水、补孔等挖潜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各套层系注采状况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喇嘛甸油田二次加密后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进行研究,确定出各套层系在特高含水期注采状况及区块内单砂体的完善程度,这对油田注水方案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馆陶组六区及七区西开发矛盾与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挖潜措施,从而提高了剩余油挖潜效果。分别从平面、层间、层内三个方面开展挖潜工作,通过逐砂体完善注采井网,砂体边部补孔,油水井堵调,小油砂体的不稳定注水,以及调整层间压力场,挖掘层间潜力的途径,提高了剩余油挖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与全油区断块相比较来说,临盘断块含水率低,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由于临盘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比例大,注采井网完善难度大,导致临盘断块油藏采收率低、采出程度低。本文在在系统研究油藏地质特点、开发规律基础上,对临盘断块油藏进一步进行科学合理分类,研究其合理的开发方式,明确了注采调整方向,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具有的不同潜力,创新注采调整思路,不断优化注采井网,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过2008年的层系细分、井网重组综合调整后,河4断块稳产基础得到显著增强。但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区块仍存在着注采井网不完善,平面、层间动用不均衡,注采关系不协调等问题。通过深化油藏分析,从完善局部注采井网人手,重点抓好合理配产配注、细分注水、欠注井治理等多项精细日常措施,确保产量不递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期,受各种地质开发因素的影响,注人水波及系数低、驱油效果差,水驱开发效果明显降低。本文所研究的海南3断块,位于浅海海域,注水开发10年,油田存在含水上升快,油层利用率低,注水波及体积难以提高等问题,但油藏依然具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注采井网也比较完善,剩余油局部仍有富集,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开采剩余油,提高采收率。2008年以来,滩海油田在注水区块海南3断块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高含水期水动力调整手段,使注水区块的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3.9%,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坨七断块沙二8—10单元是胜坨油田整装多层油藏的典型代表,单元2004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采出程度达到40.6%,综合含水达96.4%。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受注采不均衡、现有井网不完善及薄差层水驱难度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单元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采用传统注采调整技术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效果逐年变差,措施效果降低,导致单元递减加快。为提高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应打破原有注采调整的界限,实现多种注采调整手段组合实施。根据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进行一体化调整,针对井组闻不同的矛盾,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组合注采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申红 《中国科技博览》2013,(11):319-319
河74断块沙二下稳油藏为中常压、中孔、低渗、低饱和、稀油的岩性油藏。目前存在储量失控、注采井网不完善、能量保持水平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按照排状注水的井网方式,以300×300m的注采井距部署注采井网,使其最大限度的提高储量和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2.
张英 《中国科技博览》2014,(28):245-245
杜239断块为厚层块状边底水稠油油藏,目前进入吞吐后期。本文通过水侵规律研究认为:杜239块水侵能量较弱,地层压力快速下降是导致边水入侵的主要原因,边水入侵后,一线油井迅速水淹,但二线油井在数周期内可采到一定经济油量;利用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平面上水侵指间带、纵向上层内上部水淹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高,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吞吐后期可利用指间补孔技术、整体吞吐技术、选配注技术等挖掘剩余油。  相似文献   

13.
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平面上由于受小断层影响,很难形成注采井组,即便是形成了注采井组,也常常会由于层间物性差异大而很难保持高产和稳产。论述如何在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中进行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最大限度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调整平面矛盾,以改善注采井组的工作状况,保持井组长时间的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二类油层聚驱逐层上返,喇嘛甸油田水驱控制储景逐年减少,开采难度加大。针对目前水驱开发层系复杂、各层系间注采相互干扰、300m井距下厚油层内结构单元控制程度较低等问题,按照“细化开发层系、优化开发井网、强化注采系统”的调整思路,开展了水驱井网重构调整技术研究,调整注采不协调性,建立起合理的驱动体系,努力挖潜剩余油,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内部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动静态测试资料,分析在堵井堵前及堵后井组油层动用状况、井组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目前井组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目前剩余油较富集的井、层,通过拔堵、调换堵层等方法对在堵井实施改造,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对提高油层动用状况,减缓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99块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胡留构造东翼,1983年9月胡99井完钻,至2008年区块自然递减大,产油量大幅下降,为有效控制区块递减,我们加大精细注采管理力度,通过上返转采、侧钻、等措施,深化注采结构,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培养新的产量增长点。通过精细的平面注采调整,确保已受效油井的高产稳产并减缓含水上升速度,实现油藏稳产,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7.
锦5块的边底水及断层水非常活跃,由于开采时间早,油井吞吐周期高,边底水侵入严重,造成该井区大多数油井高含水生产或停产。通过分析建议应用大位移侧钻挖掘井间剩余油,应用负压采油技术挖掘预留避水层潜力,螺杆泵技术挖掘层间剩余油,通过对该块的水淹形势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分析,证明该块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问注汽未波及区域,以及初期投产时底部预留的避水层。  相似文献   

18.
孤岛油田已到了开发后期,注采结构矛质突出,产量递减快,老井稳产难度大,控制老井递减已成为实现油田稳产的重要工作,自然递减率的高低是衡量油田开发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的关键。本文从注水、注聚、油藏采油工程、矿场管理环节人手,对自然递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孤东油田六区已到了开发后期,注采结构矛质突出,产量递减快,老井稳产难度大,控制老井递减已成为实现油田稳产的重要工作,自然递减率的高低是衡量油田开发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的关键。本文从注水、注聚、油藏采油工程、矿场管理环节人手,对自然递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